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烧灼(zhuó) 孱头(chàn) 殷红(yān) 怏怏不乐(yāng) B.毋宁(wù) 咀嚼(jué) 凛冽(lǐng) 屏息凝神(bǐng) C.妥帖(tiē) 嗥鸣(háo) 告罄(qìng) 忍俊不禁(jīn) D.迸溅(bèng) 疮疤(chāng) 颤抖(chàn) 锋芒毕露(l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赤裸 辜负 猥琐 悲天敏人 B.遨游 蒙眬 闲暇 耐人寻味 C.点缀 茏罩 取谛 大庭广众 D.概率 振悚 坚韧 妇儒皆知 3.经典诗文默写。【在(1)~(5)题中,任选四题;在(6)~(8)题中,任选一题】(6分)
(1)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谈笑有鸿儒,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6)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在广阔天地面前感受到的那种孤独渺小之悲。
(7)杜牧的《泊秦淮》意味悠长,“______,______”两句借古喻今,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8)赵师秀的《约客》中,描写江南雨季特别景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4分)
(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海底两万里》是如何巧用悬念来进行构思的。(2分)
示例:《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产生“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形成悬念;直至哈尼小姑娘告诉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除了悬念;随即又产生“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的新悬念。环环相扣,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摩船长在带领团队进行海底旅行的过程中,对团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尼摩船长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②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③读经典作品,或许会有隔膜,这也许可能是时代变迁或语言形式上的生疏造成的。④想着跨越这种隔膜,可以接触人类智慧的精华;你就会有耐心读下去,深入堂奥,大有获益。
(1)从短语的结构类型来看,第②句中的“人生智慧”属于______短语。(1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班级准备开展以“劳动启心智,向阳共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1)调研组同学以本班同学为样本进行调研,并制作了以下统计图。请你对标教育部对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的要求,概述从该统计图中得出的主要结论。(2分)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爱劳动”活动环节中,大家认为热爱劳动需践行在实际生活中。请仿照示例再写两个热爱劳动的具体表现及劳动的意义。(2分)
示例:在学校认真完成清洁卫生值日劳动。意义:清洁美化学习环境,培养责任意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委员准备在活动结束后办一期关于“劳动创造美”的主题板报,请你仿照“深夜·护士”的描述词,从给出的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描绘平凡的劳动者。(2分)
深夜·护士——白衣天使,护佑生命。子夜时分,柔和的月色和救死扶伤的大爱汇聚成温暖的光。
备选人物:清晨·交警 傍晚·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1分)
劳动启心智,向阳共成长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 【材料一】
长江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材料二】
长江流域良渚古城重见天日,我们祖先坚忍地开辟这广袤的土地,创下了千秋的文化。它既可作为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的实证,又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良渚古城遗址不仅仅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更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文明有着普遍的意义和贡献。
长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长江儿女以敢为人先的拓荒图存精神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拥有中国第一个博物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个气象站……目前,座座长江大桥已飞扬在滔滔江面,还有五条过江通道也正由蓝图变为现实之中。
【材料三】
*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保护长江生态、焕发“母亲河”生机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故相推,向产业转型要“出路”。产业升级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其转型的过程就像大浪淘沙,总是有一些落后的制造要被“淘洗”出去。唯有既着眼长远谋划,又脚踏实地推进,才能真正打破产业升级的“纠结”,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识变求新,向系统谋划要“动力”。提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行动自觉,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通过分类施策、重点突破,舒筋活血、通络经脉,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让长江永葆生机活力。 携手同行,向生态和谐要“共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好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以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谱写新时代“长江之歌”。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必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不竭动能。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重点尊重自然规律,可以忽视经济规律
和社会规律。
B.良渚古城遗址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因此只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有意义。
C.产业升级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其转型的过程就像大浪淘沙。 D.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8.【材料三】中说“总是有一些落后的制造要被‘淘洗’出去”,假如你叔叔的化工企业因为长江沿岸整治污染而受到影响,心中有些不快,为了让叔叔能理解长江沿岸生态保护的必要性,请你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对他进行劝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保护建设好长江生态做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野芦荟 贾京云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这首小诗,让我想到了原来长在院子里的三株野芦荟。
②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都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
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爬山虎也还贴在壁画上,逐步将壁画中的长城图案慢慢遮掩,直到一阵风吹来,才能看到绿色掩映中的斑驳壁画。植物生长伴随着代谢,拨开亭台轩榭角落里的杂草,才能看见布满烂叶的泥池,再细细一看,才能发现有三株野生的芦荟。 ③为什么说是野生的芦荟呢?翻看到的那三株芦荟,虽然叶子还算粗壮,但看起来病恹恹、灰蒙蒙的,叶子上的那层灰,洗不掉般,像刻在骨子里的;部分叶子上还有一些斑驳的黑点,不知道是光照不足,还是虫子撕咬的;叶子与叶子中间的芯里面积累了一些黑黑的泥土。也许是走廊将阳光全部挡了去,它的四周连一株像样的植物也没有,它独自在烂叶的泥池里掩饰着自己的狼狈。我竟有些不忍看了。 ④野芦荟所在的这个院子就是小区的后院。每天来往这儿的人很多,估计是烂叶和偏僻角落的关系,应该没人注意到它们。也是由于位置的关系,阳光照不到它们,月亮亦看不见它们,只有这些烂叶和烂叶下的泥土拥着它们。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它们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爬山虎也是一样,不过它能解脱。偶尔来几个园艺工人,三刀五刀挥过来,它就断了,装上车,拉上它就走了。下面的枝叶又有了生长的空间,它们铆足了劲纷纷往上追赶——一方面是追逐壁画上的空间,一方面也是在追逐太阳。但是芦荟走不了,上面的空间又太大了,它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太阳的,真的有点闲得发慌,别说铲它们了,甚至都没人理它们。
⑤我心生怜惜,于是常去看看它们,它们不就是《苔》中的苔花么?
它们迫切地需要机遇,需要阳光,但是在如今的困境中,又怎么能有机遇和阳光呢?它们什么都不想了,借着雨水与烂泥使劲长、可劲长,只有自己长得足够强大,才能吸引智者的眼光,才能有更好的生长环境。
⑥果然如此。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亲要花种,环顾小区的后院一周后,瞧见了那三株野芦荟。她面带发现了新大陆时的惊奇,找来一个漂亮的花盆,连土带枝把它们轻轻地移走了。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蛮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老奶奶让它们去了阳台,接受太阳的洗礼。慢慢地,芦荟们长得色泽艳丽了,叶子的绿色也越来越浓郁——竟成为美极了、无与伦比的芦荟,饱含生机的绿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我。受到老奶奶的眷顾,这三株野芦荟抓住了机遇,变大、变丰满,依旧是没心没肺地长着。
⑦忽而想起南方那受阳光照耀,受雨露滋润,长得饱满、色泽亮丽的芦荟,它们可经不住竞争,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受到温室的庇护,什么都和它们没关系,它们只需要开开心心地生长,展现自己的娇贵——它们不像那三株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着别人的忽视和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野芦荟。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 (有删改)
10.围绕“三株野芦荟”,“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有些不忍看——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野芦荟”的“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
(1)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都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它们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运用托物言志、衬托、对比三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予奉使按边①,始为木图,写②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皆欲其轻、易赍③故也。至官所,则以木刻上④之。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
【注】①按边:巡察边塞地带。②写:摹拟。③赍(ji):携带。④上:皇帝。这里指进献给皇上。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一板已自布字( ) (2)瞬息可就( )
(3)皆欲其轻、易赍故也( ) (4)上召辅臣同观(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其初遍履山川 B.未为简易 始为木图
C.则以纸帖之 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 D.则以木刻上之 水陆草木之花
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都介绍了发明者发明创造的制作过程。【甲】文毕昇“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是______;【乙】文沈括选取制图材料的原则是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句为例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青春路上,风景无限,留意观察,用心感受,人生旅途处处是课堂——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陪你畅游知识的海洋;生活中,家人和朋友伴你感受真情的温暖;自然界,飞鸟和落花带你领略生命的色彩……一定有那么一课,让你感受深刻,获益匪浅,在你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我会记住这一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500字。
子洲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教育调研评估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2分)C 2.(2分)B
3.(6分)(1)独坐幽篁里 (2)朔气传金柝 (3)箫鼓追随春社近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往来无白丁 (6)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7)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8)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蚌
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第(1)~(5)题,如果全做,以前四题为准赋分;第(6)~(8)题,如果多做或全做,以所做顺序排列在最前面的小题为准赋分,共6分
4.(4分)(1)(2分)[示例]小说中教授三人被捉,关进密室,产生“我们被关在什么地方呢”的疑问,形成悬念;直到半个钟头后,他们眼前忽然转变为极度的光明,“我认出我们被关在一艘潜水艇里”解除悬念;随即又产生新悬念——“为什么要抓我们到潜水艇,我们面临的是怎样的处境” 环环相扣,推动情节发展
(2)(2分)[示例]当“诺第留斯号”在珊瑚礁上搁浅,遭到土著人的袭击时,尼摩船长利用楼梯和扶手上布下的电力网吓跑了土著人,帮助团队化解了危机。由此可见,他具有头脑冷静、沉着机智的优秀品质。
5.(3分)(1)(1分)偏正 (2)(1分)删除“也许”(或:删除“可能”),
(3)(1分)将分号改为逗号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7分)(1)(2分)示例:大部分学生每周的平均劳动时间不足
(2)(2分)示例:①在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意义:体会父母辛苦,学会感恩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意义:锻炼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3)(2分)示例一:清晨·交警——冬日清晨,交警迎着寒风,与红绿灯为伴,以交通岗为家,全力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示例二:傍晚·老师——屏幕前、讲台上,老师用心传授知识,用爱塑造心灵,一声傍晚的道别,透出浓浓温情。 (4)(1分)略。 三、阅读(46分) (一)(9分) 7.(2分)D
8.(3分)示例:叔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关乎到千家万户,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长江的环境生态,应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你的企业整治污染,升级发展,这也是造福百姓的善举啊,您说是吗?(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9.(4分)示例:①组织同学进社区宣传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②)举报各种破坏长江生态的违法行为(每点2分) (二)(21分)
10.(3分)心生怜惜 有些佩服(感到惊艳) 由衷赞叹(赞美) 11.(4分)一是指“野生”的芦荟生长在布满烂叶的泥地之中,无人问津;二是指芦荟的“野蛮生长”
12.(4分)内容上:引用古诗,增强作品的诗意美(文学色彩),写了苔藓在恶劣的环境中仍长出绿花,虽然微小却热烈绽放;(2分)结构上:引出下文的写作对象野芦荟,为表现野芦芸的特点起到衬托的作用(2分)
13.(4分)(1)(2分)“可劲”指死劲、可着,“迅速”指速度非常快,这两个词语使茄子、辣椒疯长的状态具体、形象可感,突出野芦荟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三株野芦荟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佩服之情(2)(2分)运用拟人手法,把野芦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芦荟在恶劣的环境中,在极少关注的情况下静静生长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怜惜(心疼、同情、疼惜)之情
14.(6分)①托物言志:文章借描绘三株野芦荟的经历,表达自己在逆境中不自弃、努力磨炼自己、争取机遇的志向;②衬托:文章用苔花衬托芦荟,赞美它们在逆境中不自弃、努力生长,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机遇的顽强精神,也表达自己的志向;③对比:文章将三株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野芦荟与南方优越环境中生长的产费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三株野芦荟的由衷赞叹,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每点2分,意近即可) (三)(12分)
15.(4分)(1)另自,另外 (2)完成 (3)都 (4)一起
16.(2分)C
17.(4分)(1)(2分)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2)(2分)不久天气寒冷冰冻,不能用木屑做了,又熔化蜡来做模型
18.(2分)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皆欲其轻、易赍故也 (四)(4分)
19.(2分)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20.(2分)“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四、作文(50分) 21.(50分)略 作文评分说明:
(1)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设上限 (2)没有写题目的,在获得的相应分数上扣3分
(3)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或地名的,在获得的相应等次分上扣2分
(4)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1分;不足20行的诗歌,每少一行
扣1分
(5)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在四等之内评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