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工作现状及下一步打算

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工作现状及下一步打算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万名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下基层活动调研文章(一)

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工作现状及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我区文化旅游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迈出了促进全区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的坚实一步。全区文化旅游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有力地促进作用,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氛围。

一、文化旅游工作现状

(一)文化工作及工作开展情况 1、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有文化管理部门(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局),没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文化宫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目前,三个乡镇(隆湖经济开发区、长胜街道办事处和长兴街道办事处)文化阵地建设相对落后,46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没有专门开展文化工作的文化站(室),都是一室兼用,政府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今年,我局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完成《大武口区农村(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方案》、《大武口区‚农家书屋‛建设方案》、《大武口区文化馆建设方案》等项目的编制和上报工作。完成了隆湖一站村和龙泉村2个‚农家书屋‛

1

的建设,配备各类图书3000余册,上报兴民村、潮湖村、长胜村和隆湖六站村4个‚农家书屋‛的建设项目。

2、文化市场基本情况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也是当前一个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产业。近年来,我区文化市场蓬勃发展,已成为加快大武口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目前,辖区初步形成以歌舞娱乐、网络文化、图书音像、印刷出版等为主的文化市场体系。全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364家,其中:歌舞娱乐70家(无证27家)、书画文玩99家(全部未办证,隆湖文化街78家)、音像制品40家、图书零售25家、打字复印68家、网吧52家、庆典公司11家(未办证)、出版印刷9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由于受区域总体消费水平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辖区文化市场整体上还处在低水平的初级发展阶段,除隆湖一站文化街外(远离人口聚集区),城市区内没有相对集中的文化市场或文化街,而且在经营规模上存在着‚小、散、滥‛的现象。

3、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群众文化生机盎然,节庆活动亮点频现。近年来,我区承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有30场次,其中:全市大型文化活动有: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走进石嘴山‛、‚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焰火晚会、首届和第二届石嘴山园林奇石博览会暨塞上湿地节、

2

全市广场文化艺术节、全市才艺技能表演晚会等18场次。全区大型文化活动有:全区新春秧歌大拜年、全区红歌合唱节、全区社区歌舞文艺展演、全区总结表彰大会歌舞演出、星海文化古街剪彩、星海民间藏品鉴赏会、宁夏当代优秀油画作品展览等10场次。目前,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组织规范化、内容特色化、参与社会化和表演多样化的格局。成立大武口民间艺术团、星海农民文化艺术中心和农村群众文化艺术协会。近年组织在各广场和街道社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曲等文化活动100场次。送文化下基层40次,下派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员7名,辅导文艺(演出)工作17次。开展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活动(隆湖开发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人民路街道办事处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宁夏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隆湖一站村、长胜龙泉村文化活动站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农家书屋‛牌匾。积极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次命名10个区级社区特色文化广场。先后有2个行政村、4家农户、2个业余文艺团队被自治区文化厅、财政厅授予‚村级文化示范村‛、‚农民文化示范户‛、‚优秀文艺团队‛。有3个社区秧歌队、2个企业社火表演队荣获自治区秧歌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4、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激励,积极推动全区文化工作向前发展。完成了大武口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大武口区非物

3

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任务。野外调查不可移动文物点67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29处,有10处文物普查点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我区历史上没有文物家底的空白。建立了大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确立了8个‚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实现了我区‚非遗‛保护项目零的突破。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大武口民俗文化博物馆和贺兰山生态博物馆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创新发展。主动策应黄河沿岸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强同周边县区的实质对接,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了石炭井矿区、北武当、星海湖和中华奇石山等影视拍摄基地的选址工作,落实了青山公园文化墙的主题内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制定下发了《 ‚扫黄打非‛工作行动方案》。重点加强‚节假日‛期间的检查,把‚创建平安文化市场‛作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文化市场安全管理目标,规范文化许可工作,简化审批手续,实现了全年文化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两年(2008、2009年度)获得自治区文化厅‚文化工作贡献奖‛、‚目标考核一等奖‛,‚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旅游局‚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行业博物馆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市文化彩车评比‚最佳创意奖‛的表彰奖励。

(二)旅游工作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1、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大武口区历史文化遗址、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灿烂。历

4

史名胜古迹五处:北武当寿佛寺古迹、贺兰山岩画遗址、明代北长城(烽火台)遗址、古树化石遗址、五〃七干校旧址;自然和人文景观五处:北武当景区(韭菜沟、归德沟)、星海湖景区(南沙海)、中华奇石山景区、沙湖景区(依托沙湖,打造旅游策源地)、龙泉村‚农家乐‛度假景区(三星级〃农家乐)。现有旅行社8家:分别是风光旅行社、九洲旅行社、邮联旅行社、星翰旅行社、江山旅行社。其中公办2家,宾馆酒楼13家,其中三星级以上仅青山宾馆1家。

2、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旅游景区的规划、服务和推介力度,全力提升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一是高标准编制规划。编制完成了《北武当旅游(生态)景区规划》、《南沙海旅游景区规划》、《龙泉村‘农家乐’旅游概念及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抓好景区游客安全。每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由我局组织牵头,协调公安、消防、卫生、城管和安全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制定节假日旅游景区安全值班表,并与各旅行社、宾馆饭店签定了游客安全责任书,启动《旅游紧急救援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公布或通过宾馆饭店张贴旅游信息,千方百计的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行业管理。设立游客投诉电话,对外公布全区各旅行社的信息资料。配合上级旅游部门开展‚文明诚信旅游景区、星级宾馆、优秀旅行社‛的创建评选活动。举办了旅行社、旅游景区负责人和导游人员业务培训班,规范服务程序,提供优质服务。

5

四是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加强对旅游景区商品(含卫生食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工作,定期会同工商、物价和卫生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我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并推出了以龙泉村民俗旅游(剪纸、布贴画),星海湖观光旅游(芦苇画)为特色旅游产品。五是旅游宣传和市场营销工作。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旅游宣传促销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举办‚中国〃宁夏〃石嘴山园林奇石博览会‛、‚宁夏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和‚自治区50大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的机会,不断加大我区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力度。另一方面,主动到外地宣传推介大武口地区的旅游资源。

(2)旅游工作有了新突破。紧紧围绕我区打造‚山水园林风情,古韵生态绿城‛旅游品牌这一目标,把发展生态旅游、争创国家3A级景区和开发乡村旅游、创建自治区3星级农家乐作为旅游工作的主打牌。组建了北武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新设置了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医务室和景区警务室。推出了以采摘、垂钓、农家乐和寻幽探古等休闲游览项目,培育并壮大了农家乐领军团队。先后实施了北武当斜拉桥、佛引桥建设工程, 完成了北武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建盘山游人步道1100米,新辟游人休闲广场2个,硬化面积2600平方,修建砌石护坡1000平方。安装安全护栏55米、景观灯22盏、休闲座椅75个、果皮箱110个。新增景区路标牌、说明牌和安全警示牌89块,购置环保免

6

冲洗式移动厕所1个。此外,为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举办北武当九九重阳节文化庙会和旅游推介会。2009年12月北武当景区、龙泉村顺利通过国家3A景区和自治区3星级农家乐的考核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阵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设备陈旧 城区边缘地带和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场地小、器材少、功能差等问题。尚无专项经费,制约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匮乏,无固定的文化骨干,现有的文化专干都是身兼数职,文化建设队伍发展后劲不足。

(二)区文化馆的活动阵地还没有解决,繁荣文化大发展的经费不足

大武口区文化馆有活动无阵地,已建项目工程资金缺口大(贺兰山生态博物馆),建成设施没有维护和运作经费,待建项目资金尚无着落。

(三)文化产业发展相当滞后,公共服务亟待完善和提升

辖区对文化产业的直接投入与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相比略显不足,文化产业尤其文化会展业发展滞后,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式文化市场尚未形成。辖区没有使市民认知和感受强烈的文化标志物或文化集中街区。没有一个具有区域特点、区域气派和艺术水准的展览、演示和文娱示范基

7

地,跨区域的文化博览、大型会展业尚未形成。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项目远远滞后于市民的个性化多方需求,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没有文化产业领军团队和领军人物,文化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文化产业形态大多处于小规模的分散化状态,缺乏有影响、有竞争力的集团、规模企业的形成。我区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二产业仍处于重化工阶段,并且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使得文化旅游及其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集聚效应受到了制约。旅游业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其在国内旅游市场上(除沙湖外)知名度还很低,目前全区有10个(含待开发)的旅游景点,但星级以上旅游景区仅有北武当生态景区1个,三星级宾馆也只有1家,多数景区(景点)的便民服务设施(厕所、停车场、道路、小吃部、提供信息、垃圾处置)还有空白点。宾馆餐饮业档次低,服务质量不高,这使得区外甚至于本区的旅行社涉足困难。同时旅游景区还缺少一批有强烈震撼力、永久吸引力和区域垄断力的极品项目。相连景区之间未能形成有机的结合,如:北武当和森林公园。有些景点在规划和开发上,未能有效的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没有地方特色,极大地限制了客源的增长。

(四)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不畅,旅游资源条块分割严重、各景区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自治区文化厅,特别是自治区旅游局统管权限高度

8

集中,地方政府管理文化和旅游的职能削弱,辖区政府文化旅游部门在文化市场特别是旅游景区的管理上难度较大,尤其在招商引资、引进大型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受到制约和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管理体制不畅,市与辖区之间、辖区相关部门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存在着业务交织和工作相互制肘。资源开发和景区管理政出多门,合作与互动意识差,旅行社、旅游景区、宾馆酒楼三者之间各自为政,未能真正形成统一的旅游服务链条。旅游交通发展滞后于旅游景区建设,市民休闲旅游成本过高,旅游业发展规模总量小,有些旅游景区卫生状况差,没有规范化的标识,景区管理混乱,缺乏完善、系统的行业规范。旅游商品研发力度不深且无市场,宾馆酒楼及餐饮业发展活力不足,难以适应旅游业市场发展的需要。

(五)旅游人才队伍缺乏,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集图书音像、字画装裱、文玩收藏、工艺美术、音乐器材、文艺辅导等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大武口文化街‛,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力促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建设贺兰山生态文化博物馆二期工程。按照贺兰山生态

9

博物馆的定位和功能,馆内设生态展厅、古化石展厅和贺兰山地貌探奇区三部分。

(二)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按照‚产业定位、品牌创立、关联发展‛的思路,积极争取自治区文化厅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扶持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制定‚进一步鼓励大武口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推行‚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市场运作、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继续加大对我区文博事业的投入力度,完成文化设施(大武口文化馆)的规划和建设。

(三)挖掘和培育区域文化品牌

发挥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展‚石文化‛经济。充分利用石嘴山(大武口)的区位优势,以靠近内蒙古奇石产地和销售市场为依托,以中华奇石山为平台,打造宁蒙毗邻区奇石交易市场,形成继阿拉善盟(奇石交易中心)又一个别具区域特色的塞北石城,以此带动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五色‛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培育充满区域文化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业。按照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定位,以塞北风情和区域特色文化底蕴为切入点,以‚湖、石、林、山、沙‛为载体,结合大武口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形成以星海湖为轴线,以新区为主体,以南沙海景区和北武当景区为两翼的旅游格局,全力打造‚五色‛ 文化旅游品牌。即:蓝天碧水→星海湖(蓝色),

10

绿色之园→森林公园(绿色), 山林古刹→北武当寿佛寺(古色),塞上石林→中华奇石山(特色),沙漠水域→沙湖(金色)。发挥金色招牌--沙湖景区的中转功能,沙湖是宁夏旅游圈的核心景点,把沙湖定为大武口区旅游带转接游客的客源地,具有扩大客源之功效。突出历史文化、城市发展、休闲娱乐、环保生态和集成创新的主题,集中展示贺兰山北麓文化的独特载体和精神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互动娱乐项目,不断扩充旅游产业的消费内容,激发人们对‚山水园林风情,古韵生态绿城‛大武口的探寻欲望。

(四)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快大武口区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

进一步突出‚塞北绿城、湖光山色、田园民俗、历史边关、远古典藏、现代风韵‛的特色。强化宣传推介,着力实施‚五色‛旅游品牌经营战略。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参与性强的精品项目。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大力推动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重点开发生产体现塞北风格,具有纪念性、艺术性、收藏性和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发展宾馆餐饮业,开发精品楼宇,新建四星级以上宾馆,打造‚五香‛(臊子面香、油泼辣子香、沙湖鱼头香、北武当酿皮香、风干羊肉香)特色餐饮业,并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提高我区饮食文化的美誉度,延长游客旅行时间,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尽快融入宁夏旅游市场,构筑区域大旅游强

11

势,力争三至五年内冲出宁夏走向全国,切实把旅游业发展打造成为我区生活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