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娅的故事
★在苏联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卓娅。
卓娅生于1923年9月13日,她从小就受到列宁主义思想的熏陶,懂得了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应该爱什么恨什么。她在16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苏联共青团。
1941 年6月,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到反法西斯战斗中,参加了游击队。11月底,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她不幸被俘。敌人开始审讯,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我叫丹娘!”“丹娘”是十月革命时期著名的女英雄的名字,敌人当然知道。敌人又问她游击队在哪里,有多少人……问来问去,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不告诉你”“我不说”。敌人本来认为这个女孩子是容易对付的,没想到卓娅格外坚强。敌人被激怒了。四个人轮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娅心里想:在敌人面前决不能示弱,不论敌人怎么打,决不吭一声。敌人的鞭子在空中挥舞着,像雨点似的落在卓娅身上、头上、脸上、手上,鲜血直流。但卓娅没有叫一声痛,昂着头,怒视着敌人。
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当敌人把她带到绞刑架前,将绳索套在她的脖子上时,她高声呼喊:“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会有人替我报仇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
卓娅被绞死了,她只活了18岁,但她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1942年2月6日,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
1、给带点的字注音。
立即( )
熏陶( )
被俘( )
2、卓娅从小就懂得:
3、当敌人将她带到绞刑架前,将绳索套在她的脖子上时,卓娅( )这个故事表现了卓娅( )的精神。
4、卓娅被苏联政府追认为: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 )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把“眺望”“望望”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昂首挺胸:
气壮山河:
3、五壮士的壮举是:
壮言是:
壮志是:
4、这壮举、壮言、壮志充分表现了五壮士热爱( ),热爱( ),仇恨( ),勇于( )的精神。
崔琦的眼泪
★凤凰卫视台三周年台庆晚会上,节目主持人杨澜向观众讲述了一个自己在采访生涯中遇到的感人至深、结局又令人惊讶的故事。
去年,杨澜去美国采访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关籍华人崔琦。崔琦谈到自己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出外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
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 ”
看到这里,我猜想:崔琦一定会这样回答:“我永远成不了名,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
可是错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杨澜也流泪了,她这时多么希望当时聘请的两位美国摄影师能推出近景,来一个特写镜头。
让杨澜吃惊的是,垄逆生扯吏迫星,在审片时真的出现了这一特写镜头,杨澜问两位摄影师:“你们听不懂中文,你们怎么会拍下这一感人场面 ”
摄影师回答:“你们不是在谈论妈妈吗 在全世界,‘妈妈’这两个字相通的。”
一边是世界名人,一边是情爱;一边是无上的荣誉,一边是母子深情。崔琦选择了后者。这就是龙的传人交给亿万观众的答卷!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一晚,我久久不能入睡。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至仁至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在崔琦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至仁至爱 ( )
A.最,极。 B.到达。
2、颇有远见 ( )
A.偏。 B.很。
3、淋漓尽致 ( )
A.达到。 B.情趣。3、你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要感动人心,不是在乎感情。
B.要打动人心,首先必须动之以情。
4、杨澜为什么感到吃惊 ( )
A.审片时出现了特写镜头。
B.摄影师不懂中文,却能拍下感人的场面。
二、请你简单介绍崔琦(30字以内)。
三、读黑体字的句子,思考:崔琦后悔什么?你有何感想?
)(请写序号)
四、“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均指中国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短语吗?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熟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守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 )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 )是不满意,说:“( )我能多活几年,( )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写在下面。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
(文辞)不流畅,不容易理解。( )
(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懂。( )
3、这段话主要从动作、心理活动和语言上描写孔子读书的情景。
动作是:
心理活动是:
由此可体会到孔子( )的精神。
高尚的行为
★早晨,我进教室的时候,老师还没有来:有三四个人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就是那个一只胳膊已经残废、母亲卖野菜的孩子。他们用尺子捅他,拿栗子壳掷他的脸,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把他比画成残废的怪物。克洛西一个人坐在凳子边上,脸色煞白,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好像在向他们求饶。那几个人见他这样,越发起劲了。克洛西涨红了脸,气得发起抖来。忽然那个一脸无赖相的弗兰谛跳到凳子上扮起克洛西的母亲挑莱担的样子来。克洛西的母亲通常就是这个样子到学校来接儿子的,最近她生了病没有来。学生们看了哄堂大笑起来。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永瓶,狠命朝弗兰谛头上扔过去,弗兰谛闪在一边,墨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来的老师的胸上。
大家赶紧逃回到自己座位上去,吓得不敢出声。老师变了脸色,走到教桌跟前,厉声问道:
“谁 ”
没有人回答。
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
“谁 ”
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毅然地说:
“是我!”
老师看了看他,又望了望发呆的同学们,平静地说:“不是你!”
等了一会儿,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站起来!”
克洛西站起来,哭着说:“他们打我,欺负我,我气昏了,就……”
“坐下,欺负他的站起来。”
那四个人低着头站起来。
“你们欺负了无辜的孩子,侮辱了弱者!你们做了一件最可耻的事。”
说完,老师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卡隆跟前,托起他的头来,注视着他的眼睛说:“你的心灵是高尚的。”
1、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
栗子壳( ) 哄堂大笑( )
2、读黑体字句子时,应读出( )的语气。(填序号)
A.同情 B.批评 C.气愤 D.无奈
3、我们应该怎样与残疾人相处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