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 军
来源:《剧作家》 2019年第1期
张 军
第七届杭州当代戏剧节于2018年9月1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一部风格各异、怪诞先锋的艺术作品在杭州的六个剧场和创意空间进行了三十场演出。这些国内外前沿的艺术作品,使本届戏剧节更具当代性、独特性,看后令人回味无穷。
为纪念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发表一百周年,本届戏剧节创造性地打造了节中节 ——“狂人戏剧节”。四部以“狂人”为题材的国内外艺术作品轮番登场,给观众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狂人”轰炸式体验。
俄罗斯金牌舞蹈剧场艺术家、俄罗斯舞台艺术最高奖项金面具 奖获得者弗拉基米尔·瓦尔纳瓦和阿尼西莫夫导演的《狂人日记》,是根据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改编的剧目。这部凝视肉体,解析亚洲文化的作品,在演员们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超现实的舞台艺术的结合下,侧重形式感和多元化,呈现出超乎现实想象的戏剧张力。通过情绪戏剧和各种现代戏剧手段的运用,以及人物各自的心情和相互关系变化,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主人公的“疯狂世界”。《狂人日记》向人性、世界、爱情发出了低沉却又高调的质疑,导演运用了电子乐、hip-pop、民族舞蹈等多种元素进行再创作,令观众耳目一新。
由旅法戏剧人黄俊达执导的法国绿叶剧团的新作《狂人》,也同样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该剧以一个现代的语境来重新审视当年鲁迅笔下的那个吃人的社会,让观众以丰富多元的当代视角,给予“狂人”这一形象以新的理解和思考。该剧讲述在一个没有年代的未知空间里,生活着一群充满动能的生物。这群生物光怪陆离、各具形态,时而静止、时而狂乱,它们口中不时地发出一些让人听不懂的声音,仿佛整个人类在呻吟,整个社会在扭曲。全剧始终以黑色调为主,极弱的灯光,极其简单的舞台设计,看后让人昏昏欲睡。如果不懂得鲁迅先生创作的《狂人日记》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很难理解黄俊达的《狂人》的内涵。黄俊达的《狂人》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把生活中的内容搬上舞台,让观众在演员不断变化的肢体语言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
杨哲芬执导的《花罅》是《花吃了那女孩》的升级作品,也是中国第一部直面校园暴力事件的作品。剧中演员表演到位、投入、卖力,尤其在结合画外音之后,使整部剧更加真实。剧中对女孩遭受凌辱、虐待以及被雨伞戳下体等细节的展示,尺度略显大胆。结尾处思彤向观众大喊“你们为什么不救我”,把整部剧推向了高潮。这一声声“你们为什么不救我”不仅是受凌辱者的呐喊,也是凌辱者的呐喊。他们的呐喊是呼唤,是让我们反思社会责任,反思家庭教育,反思时代赋予我们关心下一代的使命。
本届杭州当代戏剧节除了对国际剧坛进行深度探索外,还集结了中国当代剧坛最具代表性和实验精神的新兴戏剧力量,展现了国内戏剧的创新理念。
杭州当代戏剧节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共邀请近六十部来自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世界各地的顶级剧目进行演出,共计一百余场。六年的磨砺使杭州当代戏剧节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性、当代性和突破性的艺术进化体,展示了当下世界戏剧在艺术、文化、时空、哲学、意识等方面的多维面貌。黑龙江省作为戏剧大省,也有过辉煌,也在
全国刮起过“黑龙江旋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省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省份。在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全国舞台剧优秀剧目展演、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国家和地方性活动中很少能看到黑龙江省的作品。我们黑龙江戏剧人一定要乘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借助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多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在承载着文艺复兴重任的今天,创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的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为振兴龙江戏剧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 李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