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

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1年6月 铁道工程学报 Jun 2011 第6期(总153) J0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NO.6(Ser.153) 文章编号:1006—2106(2011)06—0052-06 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 李瑞峰料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300142)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层多样,构造复杂的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重点介绍了水压致 裂法在地应力测试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测试结果详细阐述了隧道区地应力的综合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区域地 质问题。 研究结论:在克什克腾旗隧道区实际钻孔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技术,对隧道区地应 力大小及存在状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隧道区地应力变化规律:(1)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大于最小水平主 应力和垂直应力,以水平应力作用为主。(2)实测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同 时,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NEE~SWW方向挤压为主。(3)由于隧道区地应力状态分布均匀,实测地应力值 不高,隧道区产生大的岩爆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地应力;越岭隧道;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U2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Stress in Area of Keshiketeng Mountain Tunnel LI Rui——feng (The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rporation,Tianjin 300142,China)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The geologic strata in the area of Keshiketeng Mountain Tunnel is diverse with complicated geological structu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in this paperthe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testing the ground stress and combined the test results the introduction is also given to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stress of this area and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that probably happen. Research conclusions:Based on the drilling in the area of Keshiketeng Tunnel,the following points are concluded from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level and state of the ground stress in this area by us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area:(1)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level main stress should be bigger than the minimum level main stress and the vertical stress,and the level stres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dominant factor.(2)The tested maximum and minimum level main stress shoul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rilling depth and the NEE—SWW direction of squeezing should be taken as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level main stress.(3)As the ground stress of this area is distirbuted evenly,the measured stress is not high,SO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happening rock outburst. Key words:ground stress;mountain tunnel;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l—O3—18 作者简介:李瑞峰,1979年出生,男,工程师。 第6期 李瑞峰: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 53 1 工程概况 克什克腾隧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镜 内,是集宁至通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中的越岭隧道,它 穿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以北的大兴安岭南端余 脉。隧道全长为28 940 m,为目前我国铁路工程中设 计的最长隧道,其主要特点是隧道长,埋藏深,地质 复杂。 2隧道区区域地质特征 2.1地形地貌 隧道区地处燕山余脉与阴山的交汇地带,是内蒙 古高原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段,地貌属剥蚀中低山区, 是大青山的东缘地区。隧道范围内地势总体东北高, 西南低,隧道顶部山势雄伟,地形崎岖复杂,多呈悬崖 陡坎,沟谷切割强烈。大部分地段山体基岩裸露,植被 稀疏,仅个别沟谷中有人工林发育。隧道所经山脉海 拔高程一般在1 l82~1 902 m之间,隧道最大埋深 696 rn。 2.2地层岩性 隧道区地层较复杂,主要为第四系全系统冲洪积 圆砾土、卵石土;上更新统风积新黄土;上更新统坡洪 积角砾土,碎石土;下伏地层为侏罗系细砂岩、凝灰岩、 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二叠系砂岩、变质砂岩,燕山 期晚期花岗岩及闪长玢岩。 2.3地质构造 隧道区域位于阴山东西向构造带向东延伸部分的 北侧,大兴安岭南端,为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大兴 安岭新华系构造带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历 如“燕山构造运动”和“喜山构造运动”等较强的几次 构造活动,地质构造相当复杂。 2.4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隧道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并结 合含水介质的不同,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类。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基 岩裂隙水,经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及抽提水试验分析,隧 道最大涌水量可达54 140 m /d L9j。 3地应力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地应力的测试与分析方法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有 构造分析法、震源机制解、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及 声发射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本次 工作主要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测试分析 J。 水压致裂法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应力测 量方法,该方法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 颁布的确定岩石应力所推荐的方法之一,是目前国际 上能较好地直接进行深孔应力测量的先进方法。该方 法无需知道岩石的力学参数就可获得地层中现今地应 力的多种参量,并具有操作简便、可在任意深度进行连 续或重复测试、测量速度快、测值可靠等特点,因此近 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大量的成果 。水压致 裂原地应力测量是以弹性力学为理论基础,并以下面 三个假设为前提:(1)岩石是线弹性和各向同性的; (2)岩石是完整的,压裂液体对岩石来说是非渗透的; (3)岩层中有一个主应力的方向和孑L轴平行。在地应 力测量时,利用一对可膨胀的封隔器在选定测量深度 封隔一段钻孔,然后通过泵人流体对该试验段(常称 压裂段)增压,同时利用 —y记录仪、计算机数字采 集系统或数字磁带仪记录压力随时间变化各次压裂循 环的过程。从而获得压力一时问记录曲线,由此取得 有关岩石力学参数。同时,可根据印模器或井下电视 获取破裂方位,确定原地应力的方向¨ 。 4 隧道区区域地应力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为了定量评价隧道区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先后 在隧道区完成了10一ZD一0122、10一ZD一0123、10一 ZD一3002、10一ZD一3003和10一ZD一0119钻孑L的水 压致裂应力测试工作。获得钻孔不同深度38个测段 的原地应力测量和l5个试段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 定向印模测量资料,确定了克什克腾隧道的现今地应 力分布状况。通过这些测试数据,发现在这些钻孔内 试验结果大体一致,现取代表钻孔10一ZD一3002的 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4.1 主应力大小测试结果 10一DZ一3002孔在170.0~340.0 m深度内成功进 行了8段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如表1所示,这8段 压裂过程中的压力一时间记录曲线绘于图1所示。 54 铁道工程学报 2Ol1年6月 表1克什克腾隧道1O—ZD一30112孔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表 序号 1 2 3 测段深度/m 压裂参数/MPa 尸b P 6.20 7.25 7.59 主,立力值/MPa  P0 1.25 1.62 1.82 10.97 9.6 8.87 破裂方向 /(。) Nl5。E N24。E P 4.5l 4.85 5.86 PH 1.65 2.O2 2.23 SH 6.o9 5.68 8.16 Sh 4.51 4.85 5.86 S 4.39 5.37 5.91 169.20~169.8O 2o6.8O~2O7.60 227.60—228.40 17.17 l6.85 16.46 4 5 6 253.60~254.20 279.60~280.40 305.60—306.20 13.98 l7.04 14.35 8.56 8.20 11.42 6.73 6.44 8.55 2.48 2.74 2.99 2.O8 2.33 2.59 5.42 8.34 2.93 9.55 8.78 11.64 6.73 6.44 8.55 6.58 7.26 7.94 N28。E 7 8 326.40~327.20 338.20—338.80 l1.57 17.40 8.86 11.46 8.34 8.84 3.19 3.31 2.79 2.91 2.71 5.44 13.38 12.15 8.34 8.84 8.48 8.78 注:Pb——岩石原位破裂压力;P ——破裂重张压力;P ——瞬时闭合压力;PH——试段深度上的水柱压力;Po——试段深度 上的孔隙压力;卜岩石抗拉强度;SH——最大水平主应力;Sh——最小水平主应力;S ——用上覆岩层(密度2 650 kg/m )重 量估算的垂直应力;孔深为346 m;水位离孔口约41 m。 O 2 4 0 2 4 O 2 4 :8 杀 出重。5 0 1l50 1 2 3 4 5 6 3 O 2 4 O 2 4 O 6 7 8 9 O l 2 3 4 5 6 时间/min 图1 lO—ZD一3002孔压裂过程中的压力一时间记录曲线 4.2主应力方向的测量结果 绘于图3(b),得出线性回归关系表达式如下: SH=0.044H一2.19 Sh=0.027H一0.36 本孔压裂结束后,使用自动定向仪,选取在该孔其 中三段进行压裂缝印模测定。印模结果如图2所示。 由这三个印模结果确定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由浅至深 分别为N15。E、N24。E和N28。E,优势方向为N22。E。 R=0.940 9 R=0.966 1 Sv=0.026H 式中.s .s 、Js ——分别为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 垂直应力(MPa); H_深度(1TI); R——线性相关系数。 4.3钻孔应力值随孔深的分布状态 在表1中可以得到10一ZD一3002孔8个测段的 应力值随孔深的分布情况。现绘制成图3(a)。同时, 为进一步了解该孔最大、小主应力和垂直应力随孔深 在不同深度上的三向主应力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SH>Sh>S o 分布的贮荐规律,对该孔应力值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并 第6期 李瑞峰: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 55 l80。0。 l80。 l8O。 O。 l8O。 18O。0。 180o  II 基线 基线 基线 裂缝 图2 10一ZD一3002孔印模结果 应力值/MPa O 6O 1oo 140 180 应力值/MPa l2 l5 0 60 10o 140 3 6 9 3 6 9 l2 15 180 隧220 260 隧220 260 3oo 3oo 340 340 图3 10一ZD一3002孔三向主应力随孔深增加变化关系 表2 5个钻孑L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值和 4.4地应力测试的综合结果 垂直主应力值测量结果汇总 在克什克腾隧道进行的5个钻孔地应力测试,它 们在隧道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深度上共取得了 38个测段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资料和l5个试段 l0测量深度 孑L号 /m 最大 主应力 s/MPa H最小 估算 主应力 垂盲府力 Sh/MPa 5.07~ 7.76 4.O2~ 7.8l 4.51~ 8.84 3.16~ Sv/MPa 1.86~ 3.88 3.35~ 5.0l 4.39~ 8.78 2.42~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定向印模测量资料。通过测试 一ZD一0122 70—150 8.33~ l116 .结果得出:(1)最大主应力大于垂直应力和最小主应 力,表明5个钻孔均以水平主应力作用为主。(2)5个 钻孑L主应力的方向结果均在N15。~45。E的范围内, 各孔测量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表明隧道区现 10一ZD一0123 l3O~2oo 5.93~ l188 .l0一ZD一3002 170~340 6.09~ 1165 .10一ZD一30o3 90—450 5.57~ l5.今构造应力场为以NNE~SSW方向挤压为主。如 表2、表3所示。 l0一14 9.70 2.46~ 5.78 l1.43 3.12~ 5.14 ZD一0ll9 l20~2oo 3.49— 96 .56 铁道工程学报 2011年6月 表3 S个钻孔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统计 孔号 印模深度 S 方向 优势方位 /m /(。) /(。) 71.34—72.94 N32。E 10一ZD一0122 92.43~93.03 N44。E N33。E 148.97—149.57 N23。E 129.10—129.70 N18。E 1O—ZD一0123 148.10~148.70 N25。E N24。E 195.50~196.10 N30。E 206.80~207.60 N15。E 10一ZD一30o2 227.60~228.20 N24。E N22。E 279.60~280.20 N28。E 294.24~295.84 N39。E 1O—ZD一30o3 353.26—354.86 N28。E N37。E 406.44—407.04 N43。E 123.50—124.10 N28。E 1O—ZD一0119 161.40—162.00 N41。E N38。E 185.40~l86.oo N45。E 5 与地应力有关的主要地质问题分析 与评价 5.1地应力状态与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克什克腾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取决于地质构造、围 岩结构、地应力状态以及水文地质施工工艺与方法诸 多因素,而在诸多因素中围岩应力状态是决定因素之 一。理论和实践证明,在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的情 况下,隧道轴线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布置或与最大 水平主应力方向小角度相交时对围岩稳定比较有利, 而最大水平主应力(S )方向与隧道轴线呈90。夹角 时,隧道横截面上受到切向应力最大,对洞径围岩剪切 破坏性越大。克什克腾隧道设计硐轴线方位大约在 N10。~30。E向,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在N15。~ 45。E,与拟建的克什克腾隧道方向平行或夹角很小。 而三向主应力之间的关系钻孔多数表现为S >S > S ,最大主应力为水平主应力在区域应力场起主导地 位,这一特定的区域应力场中,隧道围岩承受压力较 小,利于围岩稳定。考虑到5个钻孔地应力值不高,隧 道埋藏不深,硐轴线岩石总体完整,构造活动较弱,隧 道经过的地段没有较大的断层,认为地应力作用不会 对地下隧道构成大的危害。 S.2地应力与岩爆分析 硐室开挖引起岩爆触发因素较多,比如开挖断面 形状、开挖方式、岩层产状、岩性关系、岩体中的节理、 断层以及它们的边界、破坏机制形成的原因、硐室的埋 藏深度等。但一般来说,发生岩爆主要归为二大因 素 ,o’ ,一是普遍认为岩石性质结构是第一位,在大 量的观测资料研究表明,大多数岩爆是发生在,岩石坚 硬、干燥无水、厚层块状完整的岩体中,是岩爆发生的 内因;二是隧道围岩中的应力是第二位,发生岩爆的地 点都是在围岩中积蓄了大量的弹性应变能。由于岩体 处在地应力作用下,硐室开挖过程中爆破使洞室周围 岩石应力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 然释放,产生局部过度变形状态,也就是说急激改变了 围岩中初始应力状态,如果地应力超过岩石原有的极 限强度就会使得应力释放,便会产生岩爆,岩爆发生是 外因。 切向应力准则首先由挪威学者巴顿提出。根据切 向应力准则,将围岩的切向应力(or。)与岩石的抗压强 度( )之比作为判断有无岩爆及发生岩爆的等级划 分原则。有关研究表明 ]: or。/or <0.3 无岩爆活动 or。/or 介于0.3~0.5间 轻微岩爆 ro。/or 介于0.5—0.7间 中等岩爆 or0/or >0.7 强烈岩爆 同时,切向应力(or。)与岩石的抗压强度(or )的数 值可通过弹性力学理论基础获得下列公式 ]: 横 措: —— 一一 一—— 一eos20  20roH +orhroH --Orh 纵 —— 一一+—+—— —一eOS20  s20r= sin20 式中ro ——最大水平主应力; ro ——最小水平主应力; ro横——与硐轴线方向垂直的水平应力(隧道侧 向应力); ro纵——沿轴线方向的水平应力(隧道轴向 应力); r——剪切应力; 方向与隧道轴向的夹角(≤90。)。 隧道硐室壁上切向应力最大值计算公式如 下[4,8,J0]: f3 横一orv ( 横≥ v) 。m“ {[. Jorv一 横 一 横 ( 横<o横< rV) 以10一ZD一3002深钻孔为例,根据推算出该孔 硐轴线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向应力or =18.9 MPa。 钻孔采取花岗岩岩样室内实验单轴抗压强度值(or ) 一般为60~100 MPa,计算结果or0/or =0.33~0.20; 与切向应力理论准则 。/or >0.3~0.5比较,该测孑L 在硐轴线附近存在轻微岩爆的可能。 6 结论 通过对克什克腾隧道5个钻孔水压致裂应力测试 第6期 李瑞峰: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 57 结果的综合分析,对隧道区现今地应力状态可以得出 以下几点结论: (1)5个钻孔所取得的地应力值大体上相同,地 应力值不高,5个钻孔的三向主应力关系表现为S > S >S 或S >S >Sh,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大于最小水 平主应力和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占主导地位,以水平应 力作用为主。 (2)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22。~38。E,测 量结果表明隧道区现今构造应力状态以NEE~SWW 方向挤压为主。 (3)在测量深度区域内,5个钻孔的最大、最小水 平主应力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4)由于隧道区地应力状态分布均匀,实测地应 力值不高,隧道区产生大的岩爆可能性不大,考虑到该 隧道围岩局部硐段岩层较破碎,裂隙发育,对于断层、 裂隙发育的层段,存在断面收敛变形严重以及片帮及 冒顶可能,在上覆地形地貌起伏较大的地段小局部发 生微弱岩爆也有可能,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敢良,等.浅谈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资料的解释与分析,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6. Guo Qiliang,etc.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ess Measurement,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Oil The Crust Constructs and Crust Stress of the Earth[M].Beijing:Earthquake Press,1996. 2 谭以安.关于岩爆岩石能量冲击指标的商榷,地下工程建 设中地质灾害预报及防治学术讨论会[M].中国地学工 程地质专业委员会,1991. Tan Yian.Company Qu ̄Who Explodes the Rock Energy Impact Beacon Concerning the Rock,The Geology Accident Forecasts and Prevents and Cures Academic Seminar in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M].The Committee of the Profession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Geoscience of China,1991. 3] 巨小强.木寨岭隧道越岭区区域地应力特征分析与应用 [J].铁道勘察,2oio(2):33—35. Ju Xiaoqiang.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Stress in Mizhailing Tunnel around Mountainous Areas sa Well as Ist Appliactiong[J],The Railroad Investigates,2010(2):33—35. [4]谷兆祺.地下洞室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Guo Zhaoqi.Underground Hole Chamber Engineering [M].Beijing:Qinghua University Prses,1993. [5] 丁立丰,郭放良,包林海,等.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分 析报告[R].北京: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 Ding Lifeng,Guo Qiliang,Bao Linhai,etc.The Analysis Report of The Testing of Geostress of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ique[R].Beijing:Earth Crust Strses Research Laboratory of Chinese Earthquake Bureau, 2010. [6]Haimson,B.C.,and C.Fairhnst,In—situ stress determination at great depth by meail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in Rock Mechanics—Theory and practice [M],Proc.of llth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1970. [7]Hubert,M.K.,and D.G.Willsi,Mechanic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Trans[J].AIME210,1957. [8]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The First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utte,The Manual of Railroad Engineering Geology[M].Beij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2. [9]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通铁路克什克腾隧道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R].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2010. The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Report of Keshiketeng Tunnel along Ji—Tong Railway[R]. Tianjin:The Tll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2010. [10]符华兴.略论由于较强地应力引发的强挤压地下硐室的 一些规律 J].铁道工程学报,2000(4):l1—12. Fu Huaxing.Several Regularity of Strongly—pressed Undergnound Cavern Caused by High Ground Stress [J].Journal of aR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00(4): ll—l2. (编辑曹淑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