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来源:意榕旅游网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关注的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接着,他们指责资产阶级说:“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

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上研究贫困问题的,属于制度贫困理论,它比空想社会主义的贫困理论更深刻、更系统、更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分配不公、导致贫困的制度根源,要消除贫困就必须消灭私有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