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篇一: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xt>期中检测 试 卷 班级:姓名:座号:

(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2.下列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2分)

a.争妍斗艳 左顾右盼 小心翼翼从容不迫 b.空空如也 三眼一板 无可言喻束手无策 c.蹑手蹑脚 优哉悠哉 无济于事清晰可辩 d.络绎不绝 精疲力竭 寡不敌众目不转睛

3.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的清风到枝干的神 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是 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

a.但却 如果便 b.因为就 如果便 c.而却 因为就 d.但 就因为 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错别字的是()(2分)

a.前些时候与朋友逛街,惊喜地发现今年的冬装悄悄地流行上了久未谋面的

小棉衣,只是今非夕比,无论是风格款式还是颜色面料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

b.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全国规划所安排的项目上,切忌分散力量、各行其... 是。 .

c.南屋里涣然一新,新刷的四壁贴着四个硕大的喜字,窗户上也贴满喜字。 ....

d.在这样的情势下,壮志未筹的于右任心境悲凉,失望极了。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他的笔记本上总是写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和他的深思熟虑的表情。 b.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c.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尽力引导学生去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d.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下无贼》这样一部以小偷为主角的影片上映仅八

天就赢利5000多万元的票房。 6.文学常识填空(2分)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________的故事。唐僧

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 称“________”,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是一个极富

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7.古诗词默写(12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 (2),悠然见南山。

(3)《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_ 。” 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 __。”

二、阅读与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8—12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 (3)陶后鲜有闻。 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

9.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0.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1.【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2.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3—16题。(14分) 植物的抗旱本领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

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

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

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

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

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

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

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

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

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 光合作用。

③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

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

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

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

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

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

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

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

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

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沙拐枣的垂

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

得很深。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

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⑤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

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13选文第一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2分)

14.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15选文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16.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打错号)(6分)

(1)为减少水分的散失,光棍树的叶子逐渐退化,用绿色的树枝进行光合作用。 ( )

(2)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身躯巨大、贮水丰富,被称为“沙漠里的甘泉”。 ( )

(3)沙拐枣能充分吸收地面水分,是因为它的垂直根系和水平根系都很发达。 ( )

(三)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7~20题。(16分)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

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

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

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

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

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

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

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

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

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

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

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 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

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

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

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

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

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

17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5分) 答:

18.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4分) 19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3分)

20.相关链接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相关链接二: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

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

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

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

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

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京华时报》05.03.04)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4分) 三、写作(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

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

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 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篇二:201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 积累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30分)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使你终 生受益。

(一)本张试卷设卷面分5分,老师将根据你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 时时不忘积累。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关山度若飞。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春潮带雨晚来急,。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 需要镇静:相信吧, 。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6、深林人不知, 。

7、,思君不见下渝州。 8、此夜曲中闻折柳, 。 9、鸟向檐上飞, 。

10、黄河之水天上来, 。

(三)语言的大厦是由词语砌成的,丰富的词汇将使你犹鱼得水。(15分)

1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只好来捕鸟。

描述了他的一生。

12、在下面空格处填上动物名称,组成成语。(4分) 气冲斗 关门打革裹尸 守株待

13、你能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二对反义词吗?(2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 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和和

14、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 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 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 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 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5分)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 的话。

15、王秘书在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 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根据提示,给 信息标出标点。(2分) (1)李科长生气了 (2)张局长生气了

你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相信你在下一关会更加出

色。请你一鼓作气,继续努力吧!

二、阅读探究,展示你的创造能力(40分) (一)(13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

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

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

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 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 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 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 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17、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 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18、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9、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写出两件即可,多写加1分。(2分) 例如:拔何首乌 、、 、

20、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你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 并说说它的妙处。(2分)

21、有人认为百草园中泥墙根一带景色最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说明理由。(2分) (二)天使心(8分)

①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 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稚气地躺在纸页上。

②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

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一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 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墙角的那颗 喜悦的心。”

③多么美妙的想法!我无法告诉你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成人.....

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往往是和名利连在一起的,而眼前这个小女孩,

她的喜悦和悲伤却是以这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接着她又心安理.......

得地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云朵一样的丝,丝又变成妈妈身上 华美的旗袍。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翔的快乐,给闭塞的地 区送去文明的信息。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她 的变化没有一样是用金钱能买到的。用金钱买不到而对我们生活 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全在她的变化之中了。她的爱无所不及,因 而无论她变成动物还是植物,她都自得其乐。 ④在灯下,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22、第三段中加点的“美妙的想法”具体指代的..... 是 ,“这样不同的方式”指代的....... 是。(4分)

23、第一段中加画线的“躺”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2分) 24、文末说“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那么请你说出 小女孩天使般的心灵是怎样的?写在横线上(2分) (三)(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 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25、解释文中画线加粗的词(5分)

父异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 2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7、请说说“不使学”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分) (四)(10分)

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 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

【篇三:2015-2016学年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试卷(含答

案)】

class=txt>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在所给的括号中。(2分)

a.尽态极艳梦寐以求锲而不舍一尘不染() b.迫不急待进退维谷一反既往气冲斗牛() c.迥乎不同眼花瞭乱无无穷年家喻户晓() d.鲜为人知锋芒毕露来势汹汹色彩斑澜()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个同学一下课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李明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d.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册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呐喊》。

b.冰心,现代作家,有诗集《繁星》、《春水》等。本册学了她的《观舞记》。

c.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预见了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d.“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人生信条。

★5、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5分)

(1)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传达诗人宁静、淡泊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翼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他的《论诗》中“_________________,”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4)“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古代诗文中有许多的含有“水”诗句,请任意写出两句。(要求有作者或出处。)(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4分)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的作者是_ _____(人名)。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

“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_______(人名)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答。(4分)

一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了严重的眼病,需要高额的治疗费。同学们自发组织上街募捐。他们第一天的募捐语是“他得了眼病,请大家捐款”;第二天他们把募捐语改为“春天已经来了,可他看不到”。结果第二天募得的钱远比第一天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1)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你社区正在准备发动一场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捐助活动,请你帮忙拟写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把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两股战战 .. ③几欲先走 ④曳屋许许声 ..

10、下列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几欲先走 b.稍稍正坐

c.虽人有百手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12、文中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中的“变色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其作用是什么?(3分) 三、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社戏(节选)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13、根据文意解释加点词语。(2分)

(1)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代________。(2分)

17、语段中的景物描写从人的所见、所闻、所感等方面铺开,请各找出一例表现不同感受的语句。(2分) (1)视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嗅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触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③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7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

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