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昆虫记》读后感_90

《昆虫记》读后感_90

来源:意榕旅游网
《昆虫记》读后感

漫步在夏夜的田野里,仿佛还能遇见那个口袋装满昆虫的少年,置身于那男孩心中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荒石园”。囊尽了太多的昆虫言语,也竭尽了太多的努力汗水,但一切的一切却只有男孩心中回响“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而我可不曾厌倦”。

无有沉思翰藻,而见抱朴含真。零零幽默却饱含淳厚爱意。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不仅承载着科学巨著应有的光环,却也不少对那微小生命的满腔热血。法布尔笔下的人间宝藏,让自然不是自然,却胜于自然。那灵动而充满人性化的昆虫在他那独具匠心的手中发光发彩;那惟妙惟肖的昆虫体态、习性、特征,风趣且别具一格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那细微极致的观察和无一想象的求真态度,让世界仿佛就剩下昆虫和他。虫儿们的“一言一行”在他无数次的总结中诞生,而归根于处,只是那颗“永不言弃”的心在燃烧。

这位让如此享誉世界的杰作诞生者------法布尔,作为“昆虫界的荷马”,生于农民家庭,穷苦不易,无人体谅。无法登上大学讲台,无法实现独立实验室之梦。可即便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他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就像对待自然,对待生命的敬畏一样。求真务实,勤于自修,秉承信念和勇气,鼓舞着他前进的步伐……《昆虫记》等殿堂般的著作只是源于他对昆虫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世界的感慨。

螳螂的英勇凶猛,圣甲虫的细致条理,蝎的沉默寡言……回味着法布尔赋予昆虫独特的魅力不禁想起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法布尔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而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探索自然,发现无尽之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