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经济论文合作竞争论文:网络经济下企业间关系及竞争策略浅析

网络经济论文合作竞争论文:网络经济下企业间关系及竞争策略浅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网络经济论文合作竞争论文:网络经济下企业间关系及竞争

策略浅析

摘 要 本文在通过与传统市场条件下企业间关系的比较分析,阐述了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独有的合作竞争关系及其存在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网络(战略联盟)之间选取竞争策略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经济 合作竞争 战略联盟 竞争策略 一、引言

网络经济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全球化经济,它以信息网络作为基础平台,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以电子商务主导商品流通,以互联网联系全球市场,是并行于传统经济板块的新型经济板块。网络经济是创新推动型经济、是直接交互经济,还是无摩擦经济、虚拟经济和竞争协同型经济。在经济运行中,网络经济以边际收益递增规律为主导,并使价格体系出现了新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源自网络经济的技术进步、外在经济、以及交易费用降低等动因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效率上,网络经济也以更高的交换效率、更高的要素配置效率、以及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更佳组合,实现了比传统经济更高的经济效率。

二、网络经济中企业组织的形成与特点 (一)网络经济中企业组织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中只分析在给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行为,对企业本身的形成、存在的原因没有进行分析。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开始了关于企业本身问题的研究,他运用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存在的意义。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费用时,企业就是比市场更有效率的调节机制,交易被企业内部化,以降低交易费用。

在网络经济下出现了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它既不同于科斯的实体企业,也不同于市场,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组织,称为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实现某种机遇所需的若干企业资源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动态合作经济实体。它具有优势资源整合和市场快速响应两大优势以及柔性化、扁平化和虚拟化的特点。虚拟企业的通常的两种形式就是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其中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网络经济下的非一体化趋势

在传统经济下,企业为避免机会主义,降低交易不确定性,减少契约履行成本,更多采用非市场治理形式——一体化组织。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的特征并不明显,反而更多采用外包、合作、联盟等形式,称为非一体化。

非一体化有交易费用上的优势,非一体化的交易成本小于一体化的交易成本。信息技术的进步,便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有限理性,这就为减低交易费用奠定了基础。信息沟通的加强减少了相互不信任,增加了预期的确定性,从而使契约更容易达成和履行;对实行外包企业来说,由于不存在交易对象的唯一性,交易费用很低;对于接受外包的企业,加入外包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资源优势,给其带来明显的利益。

(三)网络企业与传统市场中企业的比较。

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的存在当做一个既定的前提,只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行为。企业与企业之间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根据理性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在市场条件下企业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竞争的关系。企业之间一般不存在合作行为,即便存在合作行为一般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旦不合作的净收益大于合作净收益时,就会存在违约风险,而这种情况通常是一定的。

网络经济下与市场条件下企业间关系不同,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收益预期是清晰的,交易时根据完备的契约来进行的。网络企业之间也签订具有法律意义的正式契约,但契约是不完备的,契约中未规定的“剩余”部分则是由双方通过自我实施的隐含契约来协商执行。当影响交易收益的分配

不确定事件发生时,双方会在双赢的目标下进行协调并达成一致行动。当一方违反契约时,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且还要受到来自行业规范和商业信誉的压力,而在网络经济下后者往往比法律惩罚更让企业承受不起。

三、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合作竞争的概念最早由nalebuff在1996年提出,他用博弈论来描述包含了竞争与合作两个组成部分的现象。同年,maria bingtsson对企业网络的合作竞争进行了研究,认为合作是企业网络中的一种新的企业关系形态。loebbecke等则将竞争合作与知识转移联系起来,认为知识的共享性是合作竞争的基础。

竞争博弈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表明,在竞争的环境下,两个企业最终的均衡选择必将是上图中的(2,2)收益集。显然,对于这两个企业而言,如果它们选择合作博弈,都不降价,将会得到一个更高的收益集(5,5)。这就是所谓合作能够创造双赢的局面。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合作博弈是很难实现的,当违约净收益大于零时,必定会出现违约行为。另外,合作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惩罚机制不够完善,就会扩大违约风险。

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规则,出现了一种新的竞

争形式——合作竞争。网络企业之间强调合作,有以下几点原因:传统的物质资源是排他的,竞争就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网络经济的资源的可共享性,使得企业合作比竞争更有利,可以形成正和博弈;科技发展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技术要求日渐提高,迫使企业在竞争中必须合作,通过合作加速产品开发,提高创新能力;高科技产业的高风险,使任何企业都难以独自承担,而合作将风险分散化,使高风险投入成为可能。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在网络经济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参与到合作中来,在相对完备的惩罚机制的约束下,企业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合作竞争而获得生存和发展。

四、对企业间网络之间竞争关系的思考

杨瑞龙、冯建按企业间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把企业间网络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在强关系网络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非常紧密,而且网络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企业间网络与外部的交流较少,外部成员也很难与网络内部成员进行交易;在弱关系网络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网络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网络成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一般地,当企业间网络存在一个核心企业时,由于该企业对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具有较强的控制

能力,这时形成的一般是强关系网络;当企业间网络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实力相当或差距不大时,这时所构成的网络大多是弱关系网络。

对于从事同类相关产业的企业间网络而言,网络与网络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面对这种关系该怎样选取策略值的思考。笔者认为,对于从事同类产业的企业间网络而言,网络与网络之间应该是一种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关系又有别于市场环境下一般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其形成和策略选取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无论是强关系网络还是弱关系网络,网络之间的竞争都面临一个竞争主导者的选取问题。倘若强关系网络中选取核心企业作为竞争主导者,那么这里又存在着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提高的问题,相对于弱关系网络而言,竞争主导者的选取更是个难题。另外,由于网络经济的扁平化特点,在网络经济中,一个企业往往会同时成为两个或者多个企业间网络的成员,这样,一个企业间网络在进行竞争策略的同时可能导致该企业在另一个企业间网络中形成破坏合作局面的主导者,这对个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又是一种挑战。总之,在企业间网络之间竞争的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伟康,韩耀.网络经济下的合作竞争与超竞争情报

战略研究.情报科学,2005,(9).

[2]杨瑞龙,冯建.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逻辑的重新审视.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3]黄璐.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3,(3).

[4]张春法,韩耀.网络经济下企业的非一体化趋势与超契约治理.2005,(2).

[5]周应堂,狄晓丽.网络组织结构与企业竞争力分析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