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高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高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9卷第3期 2 0 1 2年6月 医学研究与教育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b1.29 No.3 Jun.2012 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高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唐竞瑜 (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医患纠纷和医患冲突频发,医患关系愈发紧张。造成医患关系的因素有很 多,其中,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要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理性重归,促使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 从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这~源头做起,从明确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提升师资 队伍的人文素质水平、营造富于医学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90X(2012)03—0091—04 Building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H current status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ANG Jingyu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45 ̄China) Abstract:Nowadays,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geeing worse as the society develops.There are many complicate reasons,and the lack of medical humanistic spii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 ̄ant one.As a result,it is importa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building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medical college sudentt;medical humanistic spiirt 医患关系是一个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群体同一个以患者为核心的群体之间的群体关系,是以医患 双方在医疗过程中发生,以现实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为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的两个平等主体间 的人际关系n 。近年来,医患纠纷和医患冲突频发,甚至出现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患录音门”[2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弃婴门” 等事件,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可见,改善医患关系迫在 眉睫。 1 医患关系的现状 2007年,首都医科大学对全国10个城市医患关系的调查显示:医患关系现状很好或较好、一般、 收稿日期:2012-02—22 作者简介:唐竞瑜(1984一),女,广东广州人,助讲,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E—mail:e m m_ a@163.corn .91. 第3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第29卷 不好或很不好的比例分别为36.4%、42.9%和20.7% 。2008年至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 究中心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医患关系调查研究。调查显示,超过40%的 医务人员表示压力巨大,而他们对社会总体医患关系的评价仅60分。目前,医患关系呈现“器械化”、 “紧张化”的趋势, “医方”群体在临床诊断、治疗、护理方式上不再是传统的“望闻触问切”,取而 代之的是依赖各种技术设备和仪器,大大减少了与“患者”群体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感到“医 方”群体如机器般冰冷【5】。而且,正是由于医患双方缺少交流,加上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制 度,医患之间出现互不信任的情况:一方面,患者对医生所开列的各项检查和治疗方案感到疑惑,另一 方面,一些患者在医疗纠纷中的过激行为也使医生惧怕医疗纠纷缠身,纷纷有意识地规避医疗风险[61, 进行不必要的防御式检查和治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互不信任—互相防御”的恶性循环。 2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造成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有政府及制度方面的原因,如卫生经费投入不 足、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有患者方面的原因,如对医疗技术期望过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媒体舆 论报导有所偏颇等;有医院方面的原因,如医院行政监管不力等;还有医务人员群体的原因,如缺乏责 任感,个别存在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 针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在广东省医师协会工作委员会召开的2011年“做人 文医师、促和谐医患”人文医学论坛中指出, “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能等制度的完善,而是 首先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医疗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不提高人文 素质,无法解决医患关系。”【 有关统计也显示: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畅导 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部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个人的利益, 而对病人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个人素质较差,存在收受红包、谋取药 品回扣等现象,使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降低。另外,部分医院环境比较差、门诊及病房拥挤、标识不 清晰、服务流程复杂,欠缺“方便患者就医”原则,致使病人将大量时间花在了排队、等候上,而真正 接受医务人员问诊和医治的时间却非常有限[8】……诸如种种,无不在进一步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可 见,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3医学人文精神在医患关系中的现实困境 医学的对象是人,医学与人文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主体。然而,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人文与医 学技术总是被倒置:医生对医疗技术的过度迷恋和专注,致使他们越来越关注的是疾病而不是患者。医 患关系紧张可见一斑。而且,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不仅表现在社会医疗一线上,在高校医学教育中也是 如此。中国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都是理科生,其人文素质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对于医学生 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医学院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各 方面均无体现医学人文精神所应具有的地位,甚至将医学人文教育置于一个边缘地带。 从医学院校的整个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上,目前各级医学院校仍沿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侧 重于科学知识教育和实践操作、技术层面的训练,教学方式推崇理性,追求规范化、制度化,忽视了医 一92. 第3期 唐竞瑜: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高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2年 学生关爱病人、珍爱生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有关研究表明,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科学类课程占总学 时的比例,美国、德国达20%一25%,英国、日本约为10%~15%,而中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 。在一些医学院校,一到人文课程便安排几个班学生合班上课,教学效 果得不到保证,甚至有的还为了进一步节约教学成本,缩减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数。渐渐地,不管是 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意无意地将人文素质教育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结果,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进入医学院校后并没有得到“后天培养”,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仁爱道德、感恩意识、社会责任感 匮乏,抗挫性、抗压性等心理素质欠佳,并存在一定的人际沟通障碍。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薄弱使其 今后在社会医疗一线中对医患关系的处理留下了一个很致命的隐患。 4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理性回归与重视 要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的不和谐,需要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一源头着手,从以下四个方面,使 医学人文教育得到理性回归和重视。 4.1 明确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 医学生人文精神回归的实现,首先要更新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重视对医学生人文 精神的培养,明确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目标。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 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 注。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因此,医学人文精神要求医学生珍爱生命,有优秀质朴的医德 医风,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2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系统地学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历史学、美学等医学人文课程。但是,由于医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如果将所有人文类课程都安排为 必修课程里是不现实的。因此,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医学人文精神有着密 切联系的必修核心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法学)、医学社会学(社会医 学)、医学与哲学等;第二类是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选修外延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进行选 择,如大学语文、哲学、逻辑学、美学、艺术、医学史、人际沟通等。同时,医学人文社会课程应贯穿 整个医学教育过程,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地位,交错安排医学人文课程与医学专 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人文课程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 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结 合相关医学知识和医德实例,要启发学生深人思考,逐步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 4.3提升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水平 教师在学生人格成长和科学观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 不管是理工科教师还是人文社科教师,他们的人文精神都会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影响着学生。但是,当前 医学专业教师基本上是在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因此, 一方面,通过举办一些针对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教育培训班或讲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 医学人文社会课程只有结合医学实例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对从事人文专业教育的教师 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 .93— 第3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第29卷 4.4营造富于医学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 “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必须植根于大学校园文化和融人大学精神之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 于凝炼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l叫。因此,学校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开展健康活泼、 富于医学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医学生提供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展现个性魅力的机会和条件,使 其能够从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训练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而 言,在校园构建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景观布置、著名医学家的肖像、名言警句、学校历史文物文化、校 训、校徽、校歌等融人朴素、厚德、博爱、感恩的人文元素;在校园文化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 各种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农 村卫生情况的考察和义诊活动等,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民生,还可以让他们在 每一次的活动中加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思考,增进对病人和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在多种形式的 校园文化熏陶中,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将得到潜移默化的锤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春,孙梯业,朱锡光,等.新时期新型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5,l5(1):76-78. f2何裕华.手足口病患儿的I2]CU“惊魂”【N].羊城晚报,201 l一9—27(a21). 【3】李斯璐,粤卫信.南海红会医院弃婴属“严重医疗责任事件”【N】.新快报,201 1-1 1-9(A04). f41吕兆丰,王晓燕,张建,等.医患关系现状分析研究——全国十城市典型调查[J].中国医院,2008,12(12):252—311. 【5】尹峥凯.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医护论坛,2009,6(22):251—252. 【6】焦阳.浅谈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lO(2):138—140. 【7】刘玮宁,刘丹.钟南山痛批“医学人文沦落”【N].羊城晚报,2011—11-13(A01). [8】刘泉峰,吴慧华.基于医患关系的现状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5):704-705. 【91董平.医患关系现状与医学教育发展对策【J].医院院长论坛,2008(5):14-16. [10】杨耀防,汪力平,舒长兴.从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看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J].九江医院,2008,23(1):46-48. (责任编辑:高艳华) ..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