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意榕旅游网
趁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老师应当给予正确的引 导。我们知道,如果单就《隆中对》文本教材进行分 析,《隆中对》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 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当时各方面的军事力量,估 计未来形势发展的趋势,并以此为刘备确立蜀汉建国 的大政方针,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同时也 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代表社会正义、为民着想的爱 民之君的形象。但我们如果从另一角度思考问题,比 如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角度来分析 思考,那么,诸葛亮想帮助刘备从弱势中强大起来, 首先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以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和 人民的富强,这是正确的。但在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 中,他主张“联吴抗曹”,会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 战乱的危机当中,使老百姓长期生活在战争的灾难 中。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说诸葛亮是分裂国家的策 划者虽然不符合客观实际,但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战 乱的状态却是存在的,当然这个根本原因并不是由诸 葛亮引起的,不能归罪于诸葛亮。因此,关键是教师 要引导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课堂上学生提出 的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 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三国志》和 《三国演义》,对二者进行对比阅读,并从中自主探 寻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的兴趣可能马上就被激发 起来,把学生心里已有的诸葛孔明神机妙算,近似半 仙的人物形象打破。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究,学 生就会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重新分析建构。通 过以上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 这样不但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把学生学 习语文的内在兴趣调动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 多角度思维的能力,而不是把学生仅仅局限在文本教 材已有知识的学习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 习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与同学的共同合 作探究的学习中,享受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二、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来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以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创 新心理意识和智慧是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只是组织者 和引导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打破自 己作为传统教学权威的心理潜意识,要不断更新教学 观念,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课 堂教学中真正实施“指导一一自主”学习的教学方 式。陶行知先生在批判中国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基 础上,于1919年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批判当时的教 育是: “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 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 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 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传统的学 校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掌握主动权的,学生一般是被动接受知识,是 受教的。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 教都是教师安排好的,提问几个什么问题,提问几位 学生,也是教师有意识设汁好的。学生的主动权是很 有限的,学生的思维也是不活跃的。因为重教太过, 学生的学就显得被动,教和学相分离了,这样的课堂 教学,教师的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挑战性。而实施“指 导一一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大不一样,从表 面上看好像教师更轻松,只是指导而已,而其实教师 要上好指导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必须要做更充分的课 前准备,在备课时要熟悉更多相关的料材。因为课堂 上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 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回答不了的。因此,教师的教学 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为关健,如果不转变,教师 就会适应不了“指导一~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 式。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 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一观点正好体现了“指导一一 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当把学习方法 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 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和精华,让学生 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解 决问题的方法,把握事物的真理,并开发自己的创造 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 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也就是 说,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 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实施语文 “指导一~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应该建 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师生关 系。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语文自身的特点。 对语文教师来说,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传道、 授业、解惑,而是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分享、理 解、辩识,共同提高,以达到“自化化人”,“以教 人者教已”的教学境界。在“指导一一自主”学习 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安全、宽松、积 极的状态中,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 的心理空间。新课改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 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确立一种崭新的教 育观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因为随着 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各种媒体高度发达,新知 识、新信息的拥有不再是教师的专利,特别是语文教 学更是如此。实施语文“指导一一自主”学习的课堂 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之间以交往互动的方式进行教 与学。师生之间以各自拥有的知识、信息、经验为背 景,以语言为中介,用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实现 师生之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在 这样的语文教学氛围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独霸 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 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应当是充满生机勃勃、其乐融 融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学生思想的野马可以驰骋 于宇宙天地之间,可以遨游于古今中外,可以穿越时 空遂道而达到开掘智慧的彼岸。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 学中,师生之间共同达到一种“乐而忘忧”的教学境 界,教育者言犹未尽,受教育者回味无穷。别人的信 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观点在与别人的碰撞中得到 升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都取得新的意义上的获取 和创新。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共 同体”,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理想世 垄 界”。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 的沟通,教师与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达成共识,真 正拥有,并且共同享有对方的经验和体验,才能实现 在新课改中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标。总 而言之,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教育。 因此,在实施语文“指导~一自主”学习的教学 中,教师应当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必须拥 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的知 识结构、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能把握教育的真 谛,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 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 品质。在“指导一一自主”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智 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 三、以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理 念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品格和能力 陶行知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 真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 的内在品格和习惯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 要。因为学生自主学习,是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 行。因此,学生良好的内在学习品格和学习习惯的养 成,是学生终生受用的重要财富和法宝。新课改的终 极目标不但重在教书,更重在育人,在于为未来社会 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在于培养能为社会、为国家 作贡献的人。因此,就中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 养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 尤其重要。而要实现新课改育人的这一目标,就应当 以陶行知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 真人”为指导。 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因此,在语文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 在教每一篇课文之前,要让学生养成自己提前预习的 习惯,做到“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先学中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 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并有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