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第4套(省一等奖)优质课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临湘三完小二年级(下)语文学导案

课 题

第15课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 型 新知探究 执教人 方红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有效的小组讨论 编号

LXSWX20602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难 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知识链接

中国诗词大会蒙曼老师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点评

教学过程

环节 学 案 导案 设计意图 预 学 检 测 课前预学:

1、收集描写荷花荷叶的好词好句。

2、释诗题。“晓”字是意思,题目的意思。

3、知诗人:你了解作者的哪些情况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

2、朗读古诗。要求:正确、流利。你能画出诗歌的节奏吗?尝试一下!

一、创设情境,

走近古诗,检测预习情况。 1.师出示课件

(荷叶荷花视频),生出示学案并汇报课前收集的描写荷

花荷叶美句。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解释诗题。 4.了解诗人。生

出示学案汇报。

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设计课前预习,教师课堂及时评价和检测,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大的提高了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引领,

指导诵读,感知古诗。 自由读、个别读、师生配合读、配乐读, 读出味道,学生如情入境。

合 作 交 流

课中导学: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你能理解下

列词语的意思吗?

毕竟 : 接天:

无穷碧: 映日:

别样红: 四时:

2、明诗意:查阅资料说说每句诗的意

思,能够解释诗句。

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

美景, 主要写了 和 。

3、把你在诗中不理解的内容写下来。

三、讨论探究,深入赏析。

1.小组讨论探

究。

2.小组讨论后,

生根据学生导

案作汇报。

师板:六月西湖

莲叶

荷花

3.生提出质疑,

师生共同探讨,

联想诗的意境。

4.理解六月西

湖不与四时同

的特别之处。

小组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拓 展 延 伸

课中导学:

1.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以 相送? 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以 相送?

3. 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以 相送?

四、升华诗情,内化古诗。 1.积累送别诗,

体会不同特点。

2.资料链接蒙曼教授对诗歌情感的解读。

设计了情感延伸,品读不同的送别诗,以及蒙曼老师的解读,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同时领悟诗歌的情感。

4.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是 相送?

课 后 研 学

课后研学:

1、你知道哪些送别以及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

2、假如你是杨万里,漫步西湖边上送

别友人时,看到风景如画的美景,你会

对友人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出来。

3、背诵诗歌。 五、小结。

1、回顾这节所

学的内容。

2、布置作业。

课后研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延伸课外,扩充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板 书 设 计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西湖六月

荷花 景 情

习 收 获 及 反 思

在学习古诗时,我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课堂流程的设计及操作体现生生为师。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人人都是小老师,人人都做小老师。我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把古诗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载体,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古诗,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诗人,去感悟,去发现。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把六月西湖的美景描绘一番。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理解莲叶一望无际、荷花亭亭玉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绚丽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展现了西湖的美景,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光。

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导学单,让学生根据导学单充分预习。学生收集了荷叶荷花的好词佳句,收集了诗人杨万里的资料,这样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有很大的帮助,加上配上多媒体课件引导,扫除了课堂学习知

识的障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上,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了“毕竟\"、"四时"、"映日"、“无穷碧”、"别样红\"等关键词,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说岀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探究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明确任务,了明确的目标后,小组内成员各司其职,教师在课堂里深入学生的小组合作,协调各个细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点拨引领,。课堂展示交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成绩一般的小组成员来完成。小组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质疑,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质疑,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享受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快乐。

课后我还精心设计课后研学作业,巩固课堂的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阅读的文字材料中走出来,延伸到文外、课外及语文生活、语言实践的社会空间。

上完这节课,也知道自己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由于预习工作没做好,在参与讨论的环节,部分学生自己却感到没话可说,于是就会说一些和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与同组同学讨论,干扰其他同学,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不易发现,从而影响了小组合作的质量。总之,课堂高效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寻找在导学案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和完善,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