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鉴藏印释文辨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年6期总第178期 文章编号:1003—7136(2010)06—0072—04 鉴藏印释文辨析 何 芳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16) 摘要:鉴藏印是鉴赏印和收藏印的合称。在古籍版本的鉴定中,鉴藏印是重要的参考因素,通过对鏊藏印的研 究,古籍的流传情况得到清晰的把握,版本得到准确的鉴定。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 因此,“篆刻”和“印章”这两个概念常常在广义上互相包容。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出于章法的需要,会将文字作各 种特殊处理,其结果可能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这就带来了印文释读上的困难。文章用一些极具典型性的实例,对 篆刻用字中的繁体、异体、简化、变体、合文等种种情况分剐进行阐释说明,并论述了鉴藏印释文辨析过程中应注意 的一些问题,以期对目前开展的古籍普查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古籍;鉴藏印;释文;辨析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鉴藏印是鉴赏印和收藏印的合称。鉴赏印即鉴 宋代藏书印面貌。明代此书曾是文渊阁插架之物, 赏书画典籍所用的印章,它可以钤盖在自己所藏的 后经晋藩收藏,有“晋府图书之印”、“敬德堂章”、 书画、图书上,也可以钤盖在自己见过或别人请自己 “子子孙孙永宝用”、“晋府书画之印”等印,人清后 鉴定的作品上;收藏印是钤盖在自己收藏的书画作 书归内阁大库,递藏关系非常清晰,版本的时限范围 品、图书典籍之上的印章。中国篆刻是由古代印章 也相对确定。尽管有些珍贵善本钤盖有十几甚至几 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因此,“篆刻”和 十方印章,虽多经辗转,因有印鉴可徵,行家一看,便 “印章”这两个概念常常在广义上互相包容。 知此书的原藏、继藏和终归。 我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自商周实用玺印到 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篆书成为印章艺术的 明清流派篆刻,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其间,玺印篆刻 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 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艺术、宗教等密不可 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书体,真、草、隶、篆皆可人 分,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今,篆刻已发 印。在古籍普查工作中,几乎每一部古籍,都会或多 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从而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 或少钤盖有鉴赏印、收藏印,翻开一部古籍,见其朱 术、绘画艺术鼎足而立,为世所重。 墨灿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但其印文内容的释 1鉴藏印在古籍版本鉴定中的价值及在“古籍普 读却让很多古籍普查工作者颇为犯难。如果印文不 查表”著录中存在的问题 能准确释读,“古籍普查登记表”中的“钤印表”该如 在古籍版本的鉴定中,鉴藏印是重要的参考因 何著录?更无从发掘藏印的史料价值及艺术价值。 素,通过对鉴藏印的研究,可以考察一部书的递藏顺 自2007年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启动以来,现在已 序和授受关系。国家图书馆藏宋嘉泰元年至四年周 进入第四个年头,时值我馆的古籍普查平台已经到 必大刻本《文苑英华》,现存世一百三十卷十三册, 位,准备工作就绪,全省普查工作将全面正式铺开, 十三册内均钤有“缉熙殿书籍印”、“内殿文玺”、“御 如何在“钤印表”中,对其进行准确的著录,是亟待 府图书”三枚南宋皇宫藏书的印章,我们借此得窥 解决的问题。下面从一些人印特殊书体的概念人 收稿日期:2010—06—12 72 鉴藏印释文辨析 手,对鉴藏印的释文进行辨析。 2一些入印特殊书体的概念 “人影在地仰见明 2.1 鸟虫篆鸟虫篆是与日常应用书体有别的经 过装饰美化的文字。利用笔画在文字结构中的延 ;…… 暖 ■“…………层面 的意义,一是指文字笔画的减少、偏旁的省略;二是 指古文字在演变过程中本身的写法相对于现通行的 楷字形体上的简化,例如“、”,古同“主”。 篆刻作为一种艺术,有着自己对文字作为表现 主体,进行合理增损的尺度。在不妨碍识别的情况 下,出于特殊表现的需要,合理的增损都可视为成 立。 2.2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划反复折叠,盘 旋屈曲,点横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 得均匀。 “槁李项氏士家宝玩”。 3.3变体2.3图像印亦称肖形印,或称肖印、象形印、画印 等。即在印面上铸刻人物、动植物或车马、建筑物等 相对于楷字形体而言。包括偏旁的挪 动、移位和反书等。 - 印章天地之小、且有方、圆等形制的限制,而作 者出于章法的协调和达到篆法的意畅神流,往往采 图像或花纹,注重形神一体,表达一定的寓意。 用偏旁的挪动、移位、反书等变体方式。l1 左右结构 的字可以左右对调位置或变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 的字可以上下对调位置或变成左右结构等等,使印 2.4 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押印”,兴于宋,盛于 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往往上刻楷书 姓氏后加“押”或草书符号等。从实用意义上说花 押印除具有一般印章的功能外,还有使别人不易识 别和难以摹仿的作用。 2.5悬针篆尖而得名。 面 例■“ 一 隅 , 悬针篆因其竖画尾部引长下垂如针 “冯泰”。 …”, 下一;3 篆刻用字中的繁体、异体、简化、变体、合文等 3.1繁体字、异体字 “梅花盒”, t棵,,是 印”,“武”字反书; 园唱武君  越 ,字 “人长寿”,“长”反书; 如果对繁体字、异体字不熟悉,就会带来释读的迟 滞。认识繁体、异体字,需要具备古代汉语基本知 识,熟悉繁体字、异体字的写法、变化形式,勤翻《古 的变化。……捌一“小桐溪方家”,“桐”字中的“木”移位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 简化处理,以求全印妥贴。简化可以是笔划的减少, ………。 到了“同”的内下部。 ■“冷 石”中,“水”横放;印中横放的“水”字实为《周易・ 上经》中的“坎卦”。其象为云为雨为水,水流而不 香馆主”: 盈。作此设计,既有水字的象形之意,从甲骨到金文 均作此;同时通过卦象的含义作一种隐喻的表达方 式,或可显示作者的智识吧。 73 四川图书馆学报 诸此种种,其变体形式和布局的新奇对初学者 来说,往往会感觉超乎想像。篆刻文字进行变通、变 形的处理,都应讲究“六书”的原则,要有一个“度” 的限定,这个“度”就是文字的构形规则。 3.4合文所谓合文,就是根据布局的需要,把两 个笔画较简的文字经过巧妙的穿插,使之只占一个 字地位,好象是上下、左右结构的一个字。 2010年6期总第178期 ,……度。■“ …; 下加一…;■一■“一 ; 圈 圜 ■ 州一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只要对古文字具有相当的 不难。 熟悉度,读印时多注意细节,搞清笔划、偏旁归属应 5.2联系上下文 是否文义贯通。 在释读印文的时候,必须注意联系上下文,看看 ■ …褶’。 喋 异 体字,本意是桌子。只是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义项 发生了改变。“黄庭”,指黄庭经。如果把“案”释成 “桉”,就让人费解了。如印文文意不通,就可能存 在问题,这时就需查字典、书籍求证。通过上下联 系,不能确定的字、义就可能变得清晰起来。 5.3省文 “印中有重复字连续出现,一般以“=”,有时用 :”来省略。重复的可能是字的部分,也可能是字 “万国农桑寤寐中”,“寐”字省略 4由审美经验的直觉  嘉 形式把握,不是靠分析的-只能靠 的全部。一…  篆刻的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组字在印面上排列 的艺术,需根据文字具体的笔划、笔势、形体及字与 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遵从虚实疏 密、欹侧均衡的艺术规律,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 等方式处理。布置文字曲尽其变,各有一定之理而 实无定法,有的字与楷字形体相距甚远,这就造成了 辨识上的困难。 由于各家各派印风各异,章法处理各成家数,其 有特色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对于章法的技巧,分析 .t一 ”。■ ……”, ”、 起来就相对复杂。通过具体作品总结出的规律适应 面非常窄,脱开具体作品谈章法又未免空泛。事实 上,对篆刻章法的形式把握,不能靠分析,而是靠感 觉;不能用琐碎的方法作一枝一节的分解,而只能靠 审美经验的直觉。 5 释文辨析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黼一…可 ■ …一 5.1搞清笔划、偏旁归属 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穿插 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 贯势连,或对字体进行疏密处理。初学者就会感觉 74 鉴藏印释文辨析 前 静  一■“… ’,一 洌…以肯 … 例● …” 瞅排 爱 箭只一 6识篆的途径与方法 升、斗: 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一脉相承、 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并不是孤立存在,是有规律可循 的,全赖用心研究,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 心、它: “敬它老人” 一 分。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在篆 书中,一个字往往出现多种写法,例如“寿”字,写法 多达百余种。但是不论篆书有多少类别和多少写 法,归根结底却“万变不离其宗”,所谓“宗”,就是篆 书的基本法则,即六书造汉篆字法。 笔者认为,对于鉴藏印,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首先应该学习、具备一些文字学的知识,以《说文解 书、画、 禅”。 ■ 画 5.5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 甚远,这些字无规律可循,是识篆的最大障碍,需强 记特殊的篆法 字》为根本,以“六书”理论为指导,强记特殊的篆 法。再就是多看、多记、善于总结。初接触时会一片 茫然,见的多了也就会形成一些感觉、认识。这种感 觉、认识是在多看、多记,并且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 成的。看到一枚藏印,首先应该有一种直觉,这应该 会是一个什么字,会是一句什么话?边看边写、画, 写出部分,辨析全部;先认概貌,再去查书、查字典求 证。日积月累,辨析能力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感谢彭邦明主任对本文写作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韩天衡,陈道义.点击中国篆刻[M].上海: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2006:P34. [2]楚默.篆刻作品的欣赏[J].书画艺术,2006,(9). [3]谷松章.篆刻章法百讲[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 5.6印文字的释读顺序 印章文字一般来说是从上至下,从右到左地排 列。也有将印文按回文顺序排列,回文顺序是印章 中有别于普通顺序的一种文字排列方式,它在方形 2007:57. 作者简介: 何芳(1970一),女,四川省图书馆,馆员。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