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深圳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广东省深圳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8·丹东)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脸颊(jiá) 徘徊(huái) 亘古(gèn) 锐不可当(dǎng)

B . 畸形(jī) 刹那(chà) 倾向(qīng) 随声附和(hè)

C . 祈祷(qí) 惩戒(chéng) 赃物(zhāng) 引颈受戮(jīng)

D . 琐屑(xuè) 推崇(chóng) 潜行(qián) 衰草连天(shuāi)

2. (2分) 下列句子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招收了200多名新生,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者的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 . 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 , 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

C . 这家宾馆不仅设施完备,环境舒适,而且服务周到,常常让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 .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第 1 页 共 16 页

3. (2分)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B . 政府部门要严厉打击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行为,防止地沟油再上餐桌。

C . 几个学校的领导,就校车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D . 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4. (2分) 下列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每至晴初霜旦

B . 相与步于中庭

C . 互相轩邈

D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 (2分) (2017九上·蓬溪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B .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第 2 页 共 16 页

C .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与苏洵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体现了他豪放派的词风。

D .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二、 积累和运用 (共3题;共27分)

6. (9分) 诗歌默写。

(1) 《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达作者对世事无常感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别云间》中,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南安军》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崇高爱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10分) (2016·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1)

第 3 页 共 16 页

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2)

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

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

8. (8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初三一班同学组织了“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请你阅读他们所选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到写宋书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被人称为“二脚书橱”。

【材料三】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读书”,也主张“出户”。他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第 4 页 共 16 页

(1)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读书可以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前人读书做学问是有一定的讲究和理念的。针对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谈对读书的理解和看法。

(2) 在互联网时代,“网上阅读”已经成为时尚。班级组织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如果你恰好是正方,你将怎样说你的理由?(请写出两点)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理由:________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

理由: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网上阅读,还可能染上网瘾。

(3) 活动结束后,某同学写了一副对联被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好顺序后写在下面。

学习 读书 正气魂 铺就 铸就 人生路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50分)

9. (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蒙骜①伐魏

第 5 页 共 16 页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 , 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帅师伐魏

②徒以有魏也

③蒙骜遁走

(2)

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夹岸数百步

B . 珠可历历数也

第 6 页 共 16 页

C . 扶苏以数谏故

D . 数月之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②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4)

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10. (23分) (2018七下·江都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第 7 页 共 16 页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

第 8 页 共 16 页

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 玛娅对货主老板的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你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中划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这篇文章重点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5) 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60字左右)

11. (10分)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命的声音

余飞鱼

①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②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

第 9 页 共 16 页

溃。

③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④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⑤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⑥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⑦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⑧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⑨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⑩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⑾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⑿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第 10 页 共 16 页

⒀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⒁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⒂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⒃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⒄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⒅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⒆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⒇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第 11 页 共 16 页

(1) 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 情感体验。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毕节) 下列两题,任选一题

题一:命题作文:心愿

要求:(1)写一篇以叙事为主,兼有适度抒情议论的文章;(2)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

题二:话题作文:

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人的一生,可能平平淡淡,也可能轰轰烈烈,有过失败的考验,也有过成功的喜悦。爱与恨,悲与喜,恼爽皆过程。于是生命之美在于旅途中美丽的风景,在于坚强地走过坎坷,在于生命意义之真谛。

请以“过程之美”为话题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注意细节、思想健康;(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字数在600字左右。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积累和运用 (共3题;共27分)

6-1、

6-2、

6-3、

6-4、

7-1、

第 13 页 共 16 页

7-2、

8-1、

8-2、

8-3、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50分)

9-1、

9-2、

9-3、

9-4、

10-1、

第 14 页 共 16 页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

第 15 页 共 16 页

12-1、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