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环境监控中心基坑工程监测
技术方案
山东省鲁岳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2010年8月30日
目 录
1 概述 ......................................................................................................... 1 2 作业依据 ................................................................................................. 1 3 基本规定 ................................................................................................. 1 3.1 作业基准 ....................................................................................... 1 3.2 技术要求 ....................................................................................... 1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 1 5 变形控制测量 ........................................................................................ 2 5.1 平面控制测量 ............................................................................... 2 5.2高程控制测量 ................................................................................ 2 6 建筑变形测量 ........................................................................................ 3 6.1 监测项目及周期 ........................................................................... 3 6.2 基坑位移观测 ............................................................................... 4 6.3 沉降观测 ....................................................................................... 4 6.4 数据处理分析 ............................................................................... 5 7 施工组织 ................................................................................................. 5 8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5 8.1 质量管理 ....................................................................................... 5 8.2 安全管理 ....................................................................................... 5 9 提交成果资料 ........................................................................................ 6
1 概述
为了满足泰安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工程施工要求,对该工程的基坑开挖进行建筑变形测量,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2 作业依据
1、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2、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3、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 基本规定
3.1 作业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 技术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为二级,沉降观测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位移观测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索佳Stratus型GPS接收机 3台 2、索佳NET 05型全站仪 1台 3、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03 1台 4、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 1套 5、南方测绘平差易2005 1套
1
5 变形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⑴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⑵GPS控制点还应满足:a.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b.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c.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大面积的水域等。
2、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如下: 级别 二级 平均边长(m) 300 角度中误差(″) ±1.5 边长中误差(mm) ±3.0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1:100000 3、GPS接收机使用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3mm+D×10-6)。 4、GPS测量采用静态观测,其基本技术要求见下表: 级别 二级 卫星截止高有效观测卫观测时段度角 星数 长度 ≥15° ≥5 20~60min 数据采样间隔 10~30s PDOP ≤6 5、GPS的数据处理采用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
5.2高程控制测量
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形成有符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2、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⑴ 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⑵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3、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基准点的标石按照点位的不同要求,标石形式采用《建筑
2
变形测量规范》附录A 执行。
4、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采用的观测方式为二级的单程双测站。
5、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表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
级别 二级 视线长度 ≤50 前后视距差 ≤2.0 前后视距差累积 ≤3.0 视线高度 ≤0.3 表2 水准观测的限差(mm)
往返较差及基辅分划 基辅分划所级别 符合或环线读数之差 测高差之差 闭合差 二级 0.5 0.7 ≤1.0n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0.7n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1.5n 6、水准仪的i角不得大于20″,在开始一周内每天进行i角的检校,若i角比较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1次。
7、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8、高程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采用南方测绘的平差易2005。
6 建筑变形测量
6.1 监测项目及周期
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变形、地表裂缝和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的沉降位移。同时对场内地下水位进行监测。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及天气情况确定。初期及基坑开挖完成前不少于1次/天,特殊天气条件下(暴雨、爆破等)应加密监
3
测密度。变形速率异常应加大监测频度;当边坡顶部最大位移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3‰,或位移速率连续三日大于3mm/天,应进行监测报警。沉降位移观测:主体工程施工期间,建筑物每加一层观测一次,内部墙体每加载一层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至竣工后一年。
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观测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6.2 基坑位移观测
1、位移观测使用全站仪的测角交会法或极坐标法。
2、位移观测点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并结合实际的现场情况均匀进行布设。
3、水平角的观测使用0.5″的全站仪按照二级的要求进行观测,其技术要求见下表:
方向观测法限差
级别 测回数 两次照准目标半测回一测回内同一方向值读数差 归零差 2C互差 各测回互差 二级 4 2″ 3″ 5″ 3″ 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
每边仪器精度级别 测回等级(mm) 数 二级 ≤3 4 一测回读单程测回间往返或时段间较数间较差较差限值差限值 限值(mm) (mm) 3 5.0 2(a+b.D.10) -66.3 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每15~20米处布设一个沉降点。
4
2、沉降观测使用天宝公司的DiNi03型电子水准仪,按照二级的要求进行观测,技术要求同5.2高程控制测量的章节。
6.4 数据处理分析
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应依据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并计算各种变形量。变形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采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变形监测专用软件。数据处理中数据取位要求见下表: 级 别 二级 高差 角度 边长 坐标 高程 沉降值 位移值 (mm) (″) (mm) (mm) (mm) (mm) (mm) 0.1 0.1 0.1 0.1 0.1 0.1 0.1 7 施工组织
为了保证该项目的优质高效施工,成立项目部,设项目负责1人,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2人。
8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8.1 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实行两级检查(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8.2 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前提,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任组长。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QB/ZD8-3-A(0)所有条款,严禁违章作业。
2.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定,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3.项目开工前制定具体的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5
4. 作业组必须配备安全警示牌。外业施工人员必须穿好安全标志服,遵守交通规则。
9 提交成果资料
1、GPS网平差报告 2、控制点成果表 3、变形观测点位分布图 4、沉降观测成果表 5、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6、等沉降曲线图 7、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8、水平位移曲线图 9、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10、变形分析报告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