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汽车后排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有限元分析应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汽车后排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有限元分析应用

【摘 要】在汽车安全带固定点的设计中,采用hyperwork作为前后处理器及ls-dyna显式有限元方法对安全带固定点按照GB14167标准要求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分析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从而在设计阶段设计出合理的结构,以满足国标法规试验的要求。

【关键词】安全带固定点;有限元仿真;强度;hyperwork;ls-dyna

0.概述

汽车安全带固定点是汽车被动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车辆公告试验的强制检查项目,GB14167针对安全带固定点有专门的技术要求。 随着我国汽车技术的发展,国标的要求也逐步提高,GB14167-2006对M1类车的后排安全带固定点数量规定是3或2,GB14167-2013则更改为3;法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按规定的力加载,则允许固定点或周围区域有永久变形,包括部分断裂或产生裂纹,安全带不得从安装固定点脱落,并且上部有效固定点向前位移不得超过允许的范围。

本文以一款SUV车型为例,在后排中间安全带新增的第三固定点的结构设计中,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和ls-dyna显示有限元分析方法,按照GB14167-2013的试验要求加载,对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进行CAE分析,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1车身及座椅的有限元模型

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SUV车型CATIA格式的CAD数据,在hypermesh的ls-dyna模板中读入模型,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考虑到模型的共用,如碰撞及模态分析等,按照大小10mm划分网格,对各安装点附近的相关零件按4mm进行细化,采用shell单元建立车身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到计算资源,对后排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分析,根据国标规定“所有固定车辆的装置应距被测固定点前方不小于500mm或后方不小于300mm处,且不得影响构架结构”,截取车身B柱前沿截面之后的区域。截取后的模型单元数276609,节点数283891。参见图1。

X5车型的后排中间安全带下固定点都在座椅的支脚上,根据试验情况及CAE计算的精度,对座椅也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网格大小按照5mm,骨架采用shell单元,坐垫采用solid单元。参见图2。

图1 车身模型 图2 座椅模型

1.2模型的连接和材料参数

车身零件是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的,在CAE模型中根据提供的焊点数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在hypermesh中将焊点数据导入,在1D菜单中connectors->spot选项中进行焊点的连接建模。本例中的焊点采用MAT100,SECTION_BEAM来模拟,本例未考虑焊点失效。车身 中顶盖部位的胶连接通过菜单1d->connectors->area进行建模。

车身钣金件材料采用ls-dyna中的matl24即分段线性弹塑性本构模型来模拟,材料曲线是由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转换成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与固定点连接的零件材料设定失效应变值,即材料模型卡片的变量EPPF。坐垫材料采用ls-dyna中的matl83来模拟。

1.3人体模块和安全带的有限元模型

用于试验的上人体模块和下人体模块在GB14167-2013的附录F中有示意图,在CAE模型建立对应的简化模型,参见图3。安全带由一维的seatbelt单元和二维shell单元组成,在ls-dyna中通过analysis页面菜单safety-〉belt-routing设置卷收器固定点和吊环的导向点。安全带模型参见图4,车身上各固定点见图5。

图3 人体模块模型 图4 安全带模型

人体模块在CAE模型中材料设置为matl20,为刚体模型。安全带材料采用实际织带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模拟。

图5 安全带安装点

2.边界条件

CAE模型要尽可能地按照试验工况进行模拟,本例对白车身进行约束采用约束截面边缘单元所有节点的6个自由度,保证车身被完全固定。本例中先在hypermesh中建立一个set,将这些节点包含在内,然后通过建立卡片*boundary_spc_set,约束节点的各自由度。

按照GB14167-2013中的试验工况,在CAE模型中,利用模拟织带对上人体模块施加13500N±200N的载荷,对下人体模块施加13500N±200N的载荷,载荷方向沿平行于车辆行驶方向(即整车坐标系X方向)且与水平面成向上10°±5°的方向;对座椅施加相当于座椅总成质量20倍的力,载荷施加于座椅总成的重心位置,方向水平向前,参看图6。本例中先通过建立卡片*define_curve定义加载的曲线,按照平滑快速的原则加至目标值并保持0.12ms,加载曲线参看图7;在加载点建立局部坐标系,将实际加载方向定义为X方向,通过建立卡片*load_node_set指定加载点的加载力值曲线和方向。

图6 约束及加载示意图

图7 加载力值曲线

3.分析结果和试验验证

ls-dyna的显式积分方法非常适合求解各种复杂问题,本例在hypermesh中将分析模型输出成.K文件,提交ls-dyna求解计算,得到CAE仿真结果。通过hyperview后处理,首先查看仿真动画,确认车身及座椅的变形是否稳定;确定之后查看安全带各固定点处零件的塑性应变云图。

图8 地板及中间座椅支脚的塑性应变云图

图9 中间上固定点支架的塑性应变云图

以安全带中间下固定点处和中间上固定点为例,如图8和图9,最大塑性应变分别为14.5%和10.5%,本例以各处最大塑性应变小于材料断后伸长率的85%,判断不发生零件断裂失效,结构满足要求。

输出中间上固定点的位移曲线,校核是否超出法规允许的范围,本例校核满足要求。

图10 后排安全带上固定点位移曲线

经过仿真计算,可以判断安全带固定点的结构设计是可以达到国标要求,否则应优化设计,直到仿真满足要求为止,本例通过有限元仿真认为结构设计满足要求,就可以准备按gb14167-2013进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的法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车后排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固定点未发生断裂脱落。

图11 后排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图

4.结束语

本文利用hypermesh作为前处理器,ls-dyna作为求解器的有限元分析应用模式,按照国标试验的要求,对公告试验前的车型进行仿真计算,有效地避免了盲目试验,降低了开发成本。通过实际试验的结果符合国标要求,也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也为有限元分析更多地应用到整车开发中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GB14167-2013》.

[2]许早龙,范朝兵等.基于ls-dyna的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研究.力学研究

(第32卷)(3).

[3]王力,杨蔓等.基于ABAQUS的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客车技术与研究(2).

[4]韩淑洁.基于有线元的汽车安全带固定点的优化设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6).

[5]邓国红,杨浩等.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第25卷)(12).

[6]谭冰花,朱志军等.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the 8th Int.Forum of Automotive Traffic Safety.

[7]杜子学,文孝霞.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与优化.重庆交通学院学他报(第23卷)(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