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尘 啊- 多媒体网络教学浅析 余员琴 (渝州科技学院江西新余336500) 【摘要】本文通俗地介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对多媒体网络教学体系结构和技术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实施过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实现 高效的网络教与学的效果,充分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后阐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网络特点 网络课件 【中图分类 ̄]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 源,包括环境、信息和人力三大资源。网络教育资源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 和传输媒介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超凡特性。为了能够设计 有效的网络课程,实施有效的网络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多媒体网络 教学: 1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 1 1资源共享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是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 教学。所谓多媒体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实时综合地处理文字、声音、 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 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把多媒 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 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网上多媒体 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_『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 境,代表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必然趋势。 1.2不限时空性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 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 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网上教育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 虚拟性。这种双重办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优势,现在国家鼓励重 点院校开办网上远程教育是一个明智之举。 1.3多向互动性 多媒体网络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 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一方面是通过课件,另一方 面是通过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代理(一个软实体)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 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这种代理,本质上也是教师经验的总结。 4便于合作性 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学习者通过网络不仅能够进行学术交流研 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都 具有群件系统的功能,完全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 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1 5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就所操作的媒体而言,多媒体通信用到人的视、听、触觉等多种感 官功能,就通信的交互性而言,多媒体通信基本上是双向的和多点的。多媒 体通信的上述特点,使学生能够从多种媒体获得大量信息。以自己的习惯方 式探索这种非线性的信息,也能以多媒体形式把自己的现点表达出来。 2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体系结构和技术 2 1物理实体层 体现为实现多媒体网络的各种物理实体,就一个教室而言,包括服务 器、教师用机、学生用机、网络设备;就编辑中心而言,包括视频采集卡、 录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多媒体编辑和图形、动画工作站等。 2 2网络层 相当于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连)的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它们为高层应用提供可靠的网络保证。 2 3多媒体网络层 由于一般网络层较难支持对多媒体的实时传输,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 再附一层,这是一个面向实时传输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的层次,使上层能透明调用。 2 4编辑制作层 【文章编号】l009-9l4x(2o08)O9(b)一【)f】37一O2 网络教学内容编辑器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在线收集、分类、编辑软件系 统,可以对课件的总体框架进行构思,同时应有提纲描述语言到课件语言 的自动转换工具。课件应有自己的文件描述语言,同时课件编辑器应是一 个可视化的编辑环境,除了表现手段外,课件编辑系统还应能很方便地表 示控制流,并能实现面向对象的课件编辑。 网络课件设计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要体现当代教育改革 精神。基本原则如下: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3.以多元载体为环境4.以 自主学习为中心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7.以合作学习为 导向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2.5教学环境层 处于最顶层的教学环境是基于Client/Se rVer(客户机/服务器)或 Browser/Server(终端机/服务器)的分布式系统,它能完成以下功能:异 步(当然也能同步)地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同或不同的课件学习服务;保持对 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感知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遇到的困难,并能对 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引导、提示。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应考虑如 几个方面: 1.教学策略的设计2.支撑环境的设计3.教学模式的设计4.学习情 境的设计 3应把握网络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3.1 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现在网络教学中使用的个别化人机交互课件多是基于WindOWS平台, 这就要求学生对wind0WS的使用必须熟练。这样,学生上课时才能集中 力量学习本节课内容。 3 2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取得最优效果的保证 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准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某门学科的总目标 及每一教学单元的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同学生自己感受的需要相联系,只有 学生认识到目标是合理的,也是能实现的,并认为值得为之付出努力时,他 们才会乐于学习。 3.3 对于不同学力的学生课件中应区别对待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进一步学习的方案,对学力不足的学生应提供 必要的帮助,前者,软件应提供给进一步学习的方案,后者却相反,软件中 应给出相应的帮助,如指出答题错误所在等等。 3 4 提倡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在网络课堂进行个蹦化教学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展协作学习。通过协 作学习,使学生们对知识产生深层认识,获得最佳方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 学习方式。 3 5 网络教学中的人性化 网络教学的人性化设计要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网络教学作为一个 以高新技术为基本条件的教育形式,更应该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 4趋向智能化、全球化的网络教学 智能化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向深层次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多媒体网络 教学迅速发展,大量多媒体课件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被开发使用并取得较 好成果,但人们在开发使用中发现,这些系统始终存在一些缺陷:学生 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学生无法回答深层次的问题,回答有错时不能准确 确定原因,个别化指导的针对性不强等。因而需要未来系统能够做到: (1)实现友好和自然的人机对话 (2)能检测和判断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彳斗技博览{37 教育时窑 I■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朱亚波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松原1 38005) 【摘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这 培养 良好的锻炼习惯 [文献标识码1A 【文章编号】1009-914X(2008)09(b)-0038-01 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 有计划【中图分类号]G806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已经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不能忽视的 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重要问题,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阵地,体育课堂教学更应该来 思考:如何才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现阶段,我们仍然处于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一前提下,通过体育课 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2 2加强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 锻炼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 坚持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 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重 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的不断联系。”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 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 划,有的放矢的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实践的前提基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两个主要因素的作用 3.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组 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 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 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 习惯,学生是无法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 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 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首 先应转变现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和认识, 培养其锻烁的良好动机,为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技术理论讲解 中,体育教师的导向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 则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 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 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 炼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 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良好的锻炼习惯一定的科学的习惯,一定是能坚持经常的一种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地进行体 育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 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养成科学地锻炼身体 的习惯,才能称得上是良好的锻炼习惯。 3 2 引导学生形成自律性。促进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外因需要通过内 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 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 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 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 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 2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 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 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 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 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 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 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 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 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对未预期的提问和错误能给出合理的反馈 【4】 (8). 吴言荪,等.加拿大远程教育一瞥【J】.中国远程教育,200 2 谢维和.办网络教育需要新的人才观教学观管理现【川.中国 (4)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能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系统的教学策略 等 【5】 参考文献 【1】 董艳,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第六届全球华人 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9). 高等教育,2000(12). 【6】 2001(2). 张倩苇.韩国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 【2】 钟志贤.远程教育导论f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 2. [3】 余胜泉,林均芬,刘宝艳,张京彬.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教 育技术通讯. 38}科技博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