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课 题: 1..海上日出 主备教师:尹红艳 从备教师:祁晓冬 李景花 执教教师: 时 间:

基 础 教 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个性设计

1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2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 “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 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即兴生成: 教学反思 3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课 题: 2.火烧云 主备教师:李景花 从备教师:祁晓冬 尹红艳 执教教师: 时 间:

基 础 教 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你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4 / 17

个性设计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火烧云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估生: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师总结:火烧云是那么得变化极多,那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 自由朗读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颜色和形状)

5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2. 仔细观察,说说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估:是ABB型ABAC型) 师:这么多的颜色用了不同的这些(师引导)词语来写,前面的是事物加上后面的是颜色,对啊,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类型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颜色。还能说说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只要合理都可以采取) 师总结: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吗? 4. 师引导: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 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动物?(马、大狗、大狮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一读。(生读)

师引:是的,这三种动物是各有姿态,多可爱啊,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边读边想象一下你心目中那可爱的小动物吧(齐读)。

师引:通过想象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师生齐说)“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师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其中一种动物。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按照这个顺序来想象复述一下。

6. 天空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化着,聪明的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形状吗?

7. 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仿写一种其他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

8. 生展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估生:恍恍惚惚 一会儿工夫 2. 齐读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了吧,此

6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作业 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本上。 即兴生成: 教学反思 7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课 题: 快乐读书屋一( 古诗三首) 主备教师:祁晓冬 从备教师:尹红艳 李景花 执教教师: 时 间:

基 础 教 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乐游原》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忆江南》,《泊船瓜洲》.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8 / 17

个性设计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即兴生成: 教学反思

9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课 题:快乐读书屋一(天上的星星 ) 主备教师:尹红艳 从备教师:祁晓冬 李景花 执教教师: 时 间:

基 础 教 案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 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真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想象品读法 批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想象导入新课 师: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 带着问题,自己大声读课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 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知情况,并相互评价。 3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仿照旁批,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 4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边读边想象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 三 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10 / 17

个性设计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1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 榆树 陡然 蓦地 调皮 鬼精灵 灿灿的 灼灼的 弱弱的 漠漠的 面面相觑 不得其解 目不暇接 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 没精打采 天涯海角 a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b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 2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繁星满天的景象?(1—4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月明星稀的景象?(5—11自然段) 四 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 课文主要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繁星满天、月明星稀 2 孩子们,你喜欢哪一幅画面,你就细细地读,细细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繁星满天”“月明星稀”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3 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4 学生汇报交流 (1)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2) 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4)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11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5 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可当月亮出来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为什么“大吃一惊”?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月明星稀”的内容,用“”勾画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6 孩子们,你们眼前那宝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们想想他们到那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请你想象星星们会怎么样? 五 课堂小结 1 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2 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六 板书设计 天上的星星 繁星满天 月明星稀 即兴生成: 教学反思 12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一 主备教师:尹红艳 从备教师:祁晓冬 李景花 执教教师: 时 间:

基 础 教 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 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4 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1 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 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 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 窗外事材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题和第二题 教学目标:1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 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同目标。 教学难点: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流程:1辨析形近字组词。 个性设计 13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首先让学生看看每组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组词。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防止混淆和用错。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学生提高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这个子的意义有关,叫形旁;一部分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系,叫音旁。如“圆”,“口”表示形,“元”表示读音。对形近字的区别主要在意义上,所以要在意义上加以区分。如“惭”的形旁和心里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2、引导学生用词要准确,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养成用词要推敲的好习惯。 第一句:选“负”,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到“负”和后面“一纵一纵,使劲儿“相吻合,可以看出太阳生气似的奋发向上的情景。 第二句:选“镶”更符合当时太阳躲在黑云中,从黑云边上透出光的情景。 第三句:选“烧”,通过读让学生感觉到天空是变化的。感受的准确性。 第四句:选“沉静”,通过读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安静”是指环境而言;“冷静”是指一个人的情绪而言;“沉静”是指沉稳心情。 第五句:选“映”,“映”体现海的特点,水天互相映衬。 第六句:选“享受”,温暖一词只能用“享受”一词来修饰。 作业:搜集有关形容日、月的词语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日积月累”、“知识窗”、“ 窗外事”。 教学目标:1、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14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2、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日积月累”和“知识窗”的学习 教学难点:“窗外事“材料的搜集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词语的积累:首先让学生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记下优美的词语。然后记住书上给的词语。 (二)诗句的积累:(1)有感情的读书上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诗文意境。 (2)让学生找到原诗、原词读。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李白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乐游园》李商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三)了解古代作品中对太阳、月亮的别称。并记住这些别称,以便今后15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学习。 太阳(白驹、赤乌、金乌、曦和、阳景、光朱) 月亮(婵娟、玉桂、太清、蟾宫、银盘、玉兔) (四)学生搜集到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例子进行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 即兴生成: 教学反思 16 / 17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