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硬度测量实验报告
硬度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往往利用硬度测量原理及方式;
2. 了解布氏和洛氏硬度的测量范围及其测量步骤和方 式;
二、实验设备
洛氏硬度计、布洛维硬度计、轴承、试块三、实验原理
1. 硬度是表示材料性能的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一种材 料反抗另一较硬的具有必然形状和尺寸的物体(金刚石压头 或者钢球)压入其表面的阻力。由于硬度实验简单易行,又无 损于零件,因此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十分普遍。往往利用的 硬度实验方式有:洛氏硬度计,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置后 的产品性能查验。布氏硬度计,应用于黑色 、有色金属材料查验,也可测普通退火、 正火后试件的硬度。
2. 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测量法是最往往利用的硬度实验方式之一。它 是用压头 (金刚石圆锥或者淬火钢球 )在载荷(包括预载荷和主 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浓度来表示的。 通常压入 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压入的浓度越小,材料越硬。
下图表示了洛氏硬度的测量原理。
图: 未加载荷,压头未接触试件时的位置。
2-1 :压头在预载荷 P0(98.1N)作用下压入试件深度为 h0 时的位置。 h0 包括预载所相起的弹形变形和塑性变形。
2-2 :加主载荷 P1 后,压头在总载荷 P= P0+ P1 的作 用下压入试件的位置。
2-3 :去除主载荷 P1 后但仍保留预载荷 P0 时压头的位 置,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为 h1。由于 P1 所产生的弹性变形 被消除,所以压头位置提高了 h ,此时压头受主载荷作用实 际压入的浓度为 h= h1- h0 。实际代表主载 P1 造成的塑性 变形深度。
h 值越大,说明试件越软, h 值越小,说明试件越硬。 为了适应人们习惯上数值越大硬度越高的概念,人为规定, 用一常数 K 减去压痕深度 h 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 并规 定 0.002mm 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符号 HR 表示,则洛 氏硬度值为:
HR?k-h 0.002 3.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是用必然大小的实验力 F(N)把直 径为 D ( mm )的淬火钢球或者硬质合金球压入被测金属的表 面,维持规按时间后卸除实验力,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平
均直径 d(mm),然后按公式求出布氏硬度 HB 值,或者按照 d 从 已 备 好 的 布 氏 硬 度 表 中 查 出 HB 值 。 测 量 范 围 为 8~650HBW
由于金属材料有硬有软,被测工件有厚有薄,有大有小, 若是只采用一种标准的实验力 F 和压头直径 D ,就会浮现对 某些工件和材料的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生产中进行布氏 硬度实验时,要求能利用不同大小的实验力和压头直径,对 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 F 和 D 进行实验时,可否取得同一 的布氏硬度值,关键在于压痕几何形状的相似,即可成立 F 和 D 的某种选配关系,以保证布氏硬度的不变性。 特点: 普通来讲,布氏硬度值越小,材料越软,其压痕直径越大; 反之,布氏硬度值越 大,材料越硬,其压痕直径越小。布 氏硬度测量的长处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压痕面积大,能 在较大范围内反映材料的平均硬度,测得的硬度值也较准确, 数据重复性强。
四、实验内容
1. 测量转动轴承表面洛氏硬度值
利用洛氏硬度计对轴承外圈进行硬度测定,记录相关测 量数据:
加载力( kgf) = 1471 N
2. 测量试块表面布氏硬度值
在布洛维硬度计上,使档位调至布氏硬度测定档,试块
进行表面硬度测定,记录相关测定数据:
加载力( kgf) = 980 N HB?2P
D(D-D-d)22(D=2.5 mm ;d=读数差×0.004) 五、思量题
1. 测量硬度前为何要进行打磨?
答:测试样品与工作台的接触面不平。依照国家标准 GB/T 230.1-XX ,洛氏硬度值=100-h/0.002 ,式中 h 为洛 氏硬度计压头压入样品的深度,也就是说每 0.002 毫米或者 2 微米代表 1HRC 硬度单位,因此被测试样品与工作台接触面 的平整度将对测试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当试样底面不平时,载荷彻底施加时只要试样因为不平整而导致轻微的偏转,就 可能使压头多向下挪移几个微米,测试结果就可能引起 1-5HRC 的误差,乃至更大。因此,测试前被测样品的底面 必需用机械加工(如磨床)或者手工方式(如砂纸打磨)磨平,以减小测试误差。
2. HRC、 HB 和 HV 的实验原理有何异同?
答:1.布氏硬度(HB) 以必然的载荷(普通 3000kg)把必 然大小(直径普通为 10mm)的淬硬钢
球压入材料表面,维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 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 ,单位为千克力/mm2 (N/mm2)。 2.洛氏硬度(HR) 当 HB>450 或者试样过小时,
不能采用布氏硬度实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 角 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者直径为 1.5 九、
3.18mm 的钢球,在必然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 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按如实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 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 :是采用 60kg 载荷和钻石 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 :是采用 100kg 载荷和直径 1.58mm 淬硬的钢球,求 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 是采用 150kg 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 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3 维氏硬度(HV) 以 120kg 之内 的载荷和顶角为 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 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 HV 值 (kgf/mm2)。
3. HRC、 HB 和 HV 各有什么优缺点?各自合用范围
是什么?举例说明 HRC、HB 和 HV 合用于哪些材料及工艺?
答:布氏硬度(HB )合用于退火正火钢,压痕大,合用 于硬度不均匀材料,不合用于薄料。硬度值应在有效测量范 围内 ( HRC 为 20-70 )为有效;布氏硬度计多用于原材料和 半成品的检测,由于压痕较大普通不用于成品检测。普通 HBS 只合用于 450N/mm2(MPa)以下的金属材料,对于较 硬的钢或者较薄材料不合用;维氏硬度合用于较大工件和较深 表面层的硬度测定,小负荷维氏硬度实验负荷 1.961~篇二:
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 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硬度测定的大体原理及应用范围。 2. 了 解布氏硬度实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式。 二.概述
硬度是指材料对另一较硬物体压入表面的抗力,是重要 的机械性能之一。它是给低级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 硬度值越高,表明金属反抗塑性变形能力越大,材料产生塑 性变形就越艰难,硬度实验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出结果快, 又无损于零件,因此被普遍应用。 测定金属硬度的方式不少, 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1. 布氏硬度( HB )
( 1 )布氏硬度实验的大体原理
布氏硬度实验是以必然直径的钢球施加必然负荷 P ,压 入被测金属表面(如图 1 所
示)维持一按时间,然后卸荷,按照金属表面的压痕面 积 F 求应力值,以此作为硬度值的计量指标,以 HB 表示, 则
( 5-1 )
式中: P—负荷( kgf); D—钢球直径( mm ) h—压 痕深度( mm )
图 5-1 布氏硬度实验原理图
由于测量压痕 d 要比测量压痕深度 h 容易,将 h 用 d
代换,这可由图 5-1 ( b)中的△Oab 关系求出:
( 5-2 )
将式( 5-2 )代入式( 5-1 )即得: ( 5-3 )
式( 5-3 )中,惟独 d 是变数,所以只要测量出压痕直 径,就可按照已知的 D 和 P 值计算出HB 值。在实际测量时, 可按照 HB、 D、 P、 d 的值所列成的表,若 D、 P 已选定, 则只需用读数测微尺(将实际压痕直径 d 放大 10 倍的测微 尺)测量压痕直径 d ,就可直接查表求得 HB 值。
由于金属材料有硬有软,所测工件有厚有薄,若采用同 一种负荷(如
3000kgf)和钢球直径(如 10mm )时,则对硬的金属 适合,而对软的金属就不适合,会使整个钢球陷入金属中; 若对厚的工件适合,而对薄的金属则可能压透,所以规定测 量不同材料的布氏硬度值时,要有不同的负荷和钢球直径, 为了维持统一的,可以彼此进行比较的数值,必需使 P 和 D 之间维持某一比值关系,以保证所取得的压痕形状的几何相 似关系,其必要条件就是使压入角维持不便。 由图 5-1( b ) 可知:
( 5-4 )
将式( 5-4 )代入式( 5-3 )得: ( 5-5 )
式( 5-5 )说明,当φ值为常数时,为使 HB 值相同,P/D2 也应维持为必然值,因此对同一材料而言,不论采用何种大 小的负荷和钢球直径,只要知足 P/D2=常数,所得的 HB 值 都是一样的。对不同材料,所测得的 HB 值也可进行比较。 P/D2 比值有 30、10、2 .5 三种,其实验数据和应用范围可 参考表 5-1。
表 5-1 各类负荷、压头及应用范围 ( 2 )布氏硬度实验的技术要求 1 ) 被测金属表面必需平整光洁。
2 ) 压痕距离金属边缘应大于钢球直径,两压痕之间 距离应大于钢球直径。 3 ) HB 〉450 的金属材料不得 用布氏实验机测定。
4 ) 用读数测微尺测量压痕直径 d 时,应从彼此垂直 的两个方向上测量,然后取
其平均值。 5 ) 查表时,若利用的是五、 2.5mm 的 钢球时,则应别离以 2 和 4 倍压痕直径查
阅。 6 ) 为了表明实验条件,可在 HB 以后标注 D/P/T, 如 HB10/3000/10 ,即表示此硬度值
是在 D=100mm,P=3000kgf,T=10 秒的条件下取得 的。 ( 3 )布氏硬度实验机的结构及操作
HB-3000 型布氏硬度实验机的结构如图 5-2 所示。它 是利用杠杆系统将负荷加到金属表面上的。加卸负荷都是自
动的。
图 5-2 HB-3000 布氏硬度实验机外形结构图 实验时,将试样置于试样台上,顺时针转动手轮,使试 样上升直到钢球压紧并听到“卡”一声为止。按上电钮,此 时电动机通过变速箱使曲轴转动,连杆下降,负荷通过吊环 和杠杆系统施加于钢球上,保荷一按时间后,电动机自动运 转,连杆上升,卸除负荷,使杠杆及负荷恢复到原始状态, 同时电动机住手运转,再
反向回转手轮,使试样台下降,取下试样,即可进行压 痕直径的测量,查表即得 HB 值。
三.实验报告要求
1. 简述布氏硬度实验原理。
2. 如何测定金属材料的布氏硬度值? 3. 进行实 验时,应注意哪些大体要求? 篇三:材料的硬度检测实验报告
一材料的洛氏硬度测定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一、了解洛氏硬度计的测试原理。
二、掌握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材料硬度的方式。 二、实验原理:
用圆锥形金刚石压头或者钢球压头,在规定的实验力下, 垂直压入试件表面。加载方式为,先加初实验力 98.07N,
这时压痕的深度为 h1,再加总实验力(即初实验力加主实验 力),这时压痕的深度为 h2。。经维持规按时间后,以卸除主 实验力而保留初实验力时的压痕深度 h3 与在初实验力作用 下压痕深度 h1 之差来表示硬度。即 e=h3-h1。压痕深度 越大则硬度越软,但为了符合数值大硬度高的读数习惯,需 用下式作以变换:
HR?K-h3-h1 K 常数:采用金刚石压锥时 K=100 C 采用钢球作压头时 K=130
C =0.002mm 指示器刻度盘上一个分度格 三、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一、 HR-150 型洛氏硬度计 二、按如实际情况填写 四、实验步骤:
一、置试件于工作台上,顺时针旋转手轮使工件上升至 加满初实验力(即小指针至于红点)为止,此时大指针应垂 直向上指向标记 B(C)处,其偏移不得超过±5 分度格,不然 另选一点。
二、转动指示器的调整盘,使大指针指向刻度 B(C)。 3、向后缓慢推倒加载实验力控制手柄,保证主实验力 在 4—6 秒内施加完毕。总实验力维持 5 秒时间后,向前慢 拉加载实验力手柄,卸去主实验力,保留初实验力。
4、此时硬度计表头长指针指向的数据,即为被测试件
的硬度值。
五、逆时针转动手轮使工作台下降,改换测试点,重复 上述操作。
五、数据记录与处置
注意:一、加载缓冲器空载下降时间应调整在 4-6 秒 内。
二、试件的最小厚度应大于压痕深度的 10 倍。 3、两个测试点之间距离应大与 5mm。 六、思量题
一、 通过了洛式硬度计的检测后测得已知试样 A 的洛氏 硬度为 60HRC ,请问被测材料的压痕深度为多少?
二 显微硬度的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硬度的测试原理和显微硬度计的利用方式。 二、实验原理:
将显微硬度计上特制的金刚石压头,在必然负荷的作用 下压入待测试样表面,用硬度计上的测微器,测量正方形压 痕对角线的长度。显微硬度按下式计算: 2 式中 HV—显 微硬度值( N/mm );
2HV=1.8544P/d
P—负荷( N );(实验数据填写时为 1)
d— 四方形压痕对角线平均长度(μm )。(读数/40 )
三、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一、按如实际情况填写 二、按如实际情况填写 四、实验步骤:
一、打开电源开关,主屏幕点亮,转动实验力变换手轮, 选择实验力。负荷的力值应和 主屏幕上显示的力值一致, 如力值显示不一致会导致计算公式错误而影响示值,旋动变 荷手 轮时,应小心缓慢地进行,避免速度过快发生冲击。
二、 转动压头与物镜切换手柄,使 40X 物镜处于主体正 前方位位置(光学系统放大倍率 400X ,测量状态), 10X 的物镜作为观察之用(光学系统此时的放大倍率为 100X )。
3、将试样要放在试台上(置于物镜的中心位置),摇动 起落丝杆手轮,
使试台上升,当物镜下端与试块或者试样相距 1~3mm 时, 眼睛通过测微目镜观察,在目镜中随着试台缓慢上升,可观 察到亮度渐渐增强,说明聚焦面即未来到,此时应缓慢摇动 手轮,直至目镜中观察到试块或者试样表面的清晰成像为止, 焦距已调好。
4、若是在目镜观察到的成像含糊,可转动目镜前部镜 头(因每人的视觉都存在着不同), 直至清晰为止,若是在 目镜中观察到的试块平面成像有局部亮、暗状况,则可调节 光源装置上的三个调整螺钉,使光源处于中心位置,若是视
场太亮或者太暗,则可直接按面板上的 L+L-键,将光亮度调到 舒适清晰状态。
五、若是想观察到试块表面上较大的视场范围(寻觅预 置的位置等),将 10X 物镜转换到 主体的正前方,40X 物镜 的焦平面与 10X 物镜的略有不同,可摇动起落手轮使其成像 清晰,旋动微分筒使 x—y 平台挪移,即可找到预置位置。
注:若是要进行硬度实验,请将 40X 物镜转动到主体前 方,旋动起落手轮,使成像清 晰,再切换压头,因为该仪 器以 40X 物镜成像为基准调整好各部件间的配合。
六、转动切换手柄,使压头轴处于主体前方,按面板 START 键,仪器开始加荷,这时主 屏幕右上方显示↓表示正 在加荷,加荷结束进入保荷状态时,主屏幕右上方的方框图 内显示正在进入倒计数的时间数值。保荷结束仪器开始卸荷, 主屏幕右上方显示↑,表示正在卸荷,卸荷结束,主屏幕右 上方显示凸,表示本次实验结束。
注:①如试样表面凸凹不平或者有多个面组成时,在将压 头轴进行切换时,要小心避免 压头碰及试样。
②仪器在工作时,或者按下 START 键而忘记切换物镜, 万万不能再转动切换手柄,必需
等待这次实验结束后方可挪移切换手柄,不然将会造成 仪器严重伤害。
7、转动切换手柄,使 40X 物镜处于主体正前方,观察
目镜中的压痕成像,如压痕成像 不清晰可旋动起落手轮, 使其清晰,因为压痕有深度,在放大 400X 物镜时,弱小的 深度像对焦平面有影响,这是正常的。
八、进行压痕长度的测量,具体如下: ( 1 )从测微计目镜中观察
( 2 )同时旋转微动手轮和百分筒手轮是,从目镜中观 察,两条长刻线相切时是,百分筒手轮的零刻线与百分筒主 体零刻线应重合是
( 3 )转动微动手柄,使一条刻线与实验压痕一角相切 (4)旋转百分筒手轮,使另一条刻线与另一角相切 ( 5 )读读数,求压痕对角线长度(即读数/40 ) (6)对角线长度 dl 的测量完成,挪移目镜 90°,以上述 的方式测量对角线长度 d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