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吉林省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吉林省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1年吉林省化学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炼生铁 答案:A。

2.(1分)空气成分中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 A.氮气 答案:B。

3.(1分)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答案:D。

4.(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自来水

C.湖泊水

D.蒸馏水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B.晒海盐

C.钉木舟

D.织衣布

A.量取液体 B.验满气体

C.滴加液体 D.测溶液pH

答案:B。

5.(1分)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答案:C。

6.(1分)202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 C.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

B.大量开采煤和石油 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答案:C。

7.(1分)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 D.生成物是CO2和H2O,减少污染 答案:A。

8.(1分)结合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将t2℃的饱和NH4Cl溶液降温到t1℃,溶液质量减小 答案:C。

9.(1分)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时,若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中,若蒸发时液体溅出,会导致产率偏低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不采用密闭装置,一定会导致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相等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若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B。

10.(1分)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 C.通过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③ D.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3分)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生理盐水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NaCl 。 (2)生理盐水中金属阳离子为 Na+ 。 (3)标出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12.(3分)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除去臭味。 (2)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过滤 。 (3)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区分软水和硬水。 13.(4分)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6 。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01 。 (3)硅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4)碳元素和硅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似 。(填“相似”或“不相似”)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4.(2分)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博物馆把贵重的书画保存在充满N2的圆桶中,使用N2的原因是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的原因是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15.(3分)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 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 天然气 。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 16.(3分)“海水稻”是一种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目前已在我国开始推广种植。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留给世界的巨大遗产。 (1)水稻经加工后即成大米,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糖类 。 (2)盐碱地土壤溶液的pH > 7。(填“>”或“=”或“<”) (3)“海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化肥。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C 。 A.CO(NH2)2 B.Ca3(PO4)2 C.KNO3

17.(4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的五角钱硬币的制作材料是黄铜(铜锌合金),黄铜属于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黄铜的外观与黄金相似,可采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其依据的现象是金属表面是否 变黑 ;也可用AgNO3溶液来鉴别,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或Zn+2AgNO3═Zn(NO3)2+2Ag) 。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8.(5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3)若选择装置B和C组合制取某种干燥的气体,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② 。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②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9.(7分)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现象

溶液变 红 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Ca(OH)2能与指示反应的化学方程无法确定是否发无法确定是否发论

剂作用

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酚酞 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氢氧化钙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氯化钡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

生反应

生反应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五、计算题(共6分)

20.(6分)在实验室中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会生成有毒的SO2气体。

(1)为防止造成污染,进行实验时,可在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的 水 吸收SO2。 (2)0.5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理论上可生成SO2的质量是多少?(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2)设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

SO2

32 64 0.5g x

x=1g

答: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