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总第6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t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丌 TIS MEDICIN^I』S N^NJINC Soeial SOI ・43・ 加眦年3月 谈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 王长青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富,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践 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培育创新素质王关 重要。亩『新素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有培育创新情感,发展创新思维,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营造鼓励创新 的氟固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创新;素质;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479(2002)01—043—02 O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Quality WANG Chang—qing (q廊e ofNanifng Medical Univers/ty,Na ̄Lng 210029,China) Abstract:Innovative quality is an educational practice aimed at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The strate ̄,-nd means ain this education involv嘴cultivating new and innovative seJ1se.developing ereat|ve idea.and supplying broad and free learning environ— ment,and encouraging innovation. Key Words:innovative;qualj ;cultivate;strategy 杨振宁在美国石溪与中国访问学者和研究生的 代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 然而,从以上事例中不难看出,在我国现行的高 等教育中,“应试教育”这一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在教 谈话中讲到:“在美国各个校园里,中国研究生读书 考试一般都相当好,有不少更是名列前茅。在石溪的 校史上,有些中国研究生的考试不敢讲是绝后的,至 少是空前的。但是,考试以后要搞研究工作的时候, 好像有些困难,甚至于有人觉得也许中国人的脑筋 育观念上,缺乏创新教育的思维;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缺乏创新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在对学生的评估考 试中,缺乏考察创新能力的指标,以致于正如美国芝 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所指出的那 不能够做研究工作.就只会参加考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也曾明确指出:“当 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 样,“学校本应是赏识和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场所,然 而事实却不是如此。”【4 1 剖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就是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表现。具体表 现,就是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 领会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 力的开发”12l ̄据统计,一个人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 业,平均要经历千余次的测验与考试。如此“千锤百 炼”,使得“凡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观念深人人 心,求异、质疑精神受到压抑,正如教育家尼尔・波 斯特曼所说:“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而毕业后 像个‘句号”’。[31 观点;有做小制作、小发明的念头,敢于尝试.敢于实 践。不管这种实践成功与否,也不怕失败,不裹足不前, 不固步自封,不盲目崇古,不迷信权威。对于学生来 21世纪已经来临,西方发达国家正借助其在知 识创新和科技发展领域已经形成的优势,试图主导未 说,就是善于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运用知识,善于对已知 知 重新组织”或“转换”,从而萌发新的构想。 2 创新素质培育的策略 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使我国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综 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江泽民同志要求大学“应该成 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 创造性人才”[31,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充沛的后备力 2.1培育创新情感 创新情感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喜、怒、哀、乐 等的体验。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 量与不竭的发展动力。这是当代和未来知识经济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杜告科学版) 第1期总第6舾 44’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Social Sci…e 2002年3月 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一个人对客观 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事物的认识愈全面愈深刻,其感情也必然表现得愈 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n 。 丰富愈浓烈。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 摘取了数学 在高等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最 皇冠上明珠的数学家陈景润年轻时即把研究素数的 主要的途径,所以,要从加强课堂讨论人手,强化学 “哥德巴赫猜想”立为自己的进取目标,孜孜以求,废 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寝忘食,连走路都在思考 是什么东西在吸日『他呢? 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 酷爱自己专业的情感使然也。爱因斯坦曾说过: 真 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 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 日『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61因此,激发 2.4 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 学生的创新热情,刺激学生自身的创新动力需求是 教育需要评估,没有评估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 创新素质培养的首要环节。 切不可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而废弃考试。 2.2发展创新思维 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 人类的一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小学生演算 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作为素质教育不 加减乘除,到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而发现万有日『 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力定律;从学生制作简单的飞机模型,到科学家设计 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 出人造地球卫星,都离不开创新思维。所以培养学生 责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 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 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的内容要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 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 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 导,教师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 力,使考试充分发挥创新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 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渗透到各个教育教学环 2 5 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周 节之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创新思维方法。教 大学生凭考分进人大学,再凭大学的学习成绩 师在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知识、概念、规律过程中, 步人社会寻求就业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中,学校的注 要有意识地分析前人如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意力是学生的分数,社会重点考察的也是学生的学 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探求的艰辛与不易,掌握前 习成绩。其实,考试的分数只反映应试者在某一阶段 人如何用创新思维创立新概念、新事物的思路。教师 对某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却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 要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出 综合素质,只有学生的综台素质,才最具有说服力, 学生不能直接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去解释的问题. 而在综台素质中,创新素质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争议,在与学生切磋琢磨中,教 素质。所以.对具有创新潜力或已取得创新成果的学 师启发诱导,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无疑会有力地 生,社会要给予更多的接纳、承认和尊重,使学生始 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终充满培育自身创新素质的内在需求。 2 3 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创新素质培育过程中必不可 I1]张劲夫海外学者论中国【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60 少的外部条件,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 【2]岳晓东,龚赦创新思雏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I】] 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 教育研究,2001,(10):9,16. 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 [3]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太学建枝一百周年太会上的讲话【J】. 新华月报,1998.(6):84—85. 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适度为青年学生提供一 I4]W盖泽尔斯创新力和人类发展[M】.贵阳:贵州教育 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 出版社.1990 496—499. 识和创新精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学生的 【5】黄海霞加速人力资潭开发[J】新闻周刊.1995,(23):18. 好奇心和创造激情 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 【6]吗太浚.现代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 218. 研究同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 [7】高远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IJ].学科教育 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 导刊,1990,(6);8 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收稿日期:2001—1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