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退场路线设计
【活动背景】
伴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我们学校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我们学校最初设计的规模是8轨,48个班级,但现在已经增加到了72班级。面对这一情况,我校面临着各种巨大的压力,其中之一就有大课间退场秩序的混乱。为了能让学校有一个安全、有序的退场环境,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主题。 【学生年级】六年级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缺少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等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从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往往有很强的个人意识,缺少团体合作,因此在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要让他们通过团队的合作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生了解学校大课间退场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大课间退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大课间退场路线的初步方案。
3.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展示、表达和交流能力,变得更加自信。
【活动重难点】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大课间退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设计出合理的退场路线。 【活动准备】
PPT课件、班级操场和教室位置图、任务单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观察探究,明确原则
确定任务,分组活动 设计展示,课外延伸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同学们,最近学校在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活动,号召同学们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前几天我们收到了一份来自与教导处的求援信,信中希望我们能为改变大课间退场秩序的混乱来出出主意。大家有没有信心,为学校来解决这个大难题呢?我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找出了导致混乱的原因。(出示混乱原因)
(1)学校班级多; (2)缺少监督指挥 (3)学生自律性差; (4)学校通道狭窄; (5)退场路线不明确
2.为了能给全校的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退场环境,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大课间退场路线的设计。出示课题:大课间退场路线设计 二、观察探究,明确原则 1. 最快大脑
师:同学们请注意,我们即将进入激动人心的“最快大脑”环节,现在需要同学们发动头脑中的每一个脑细胞。请看大屏幕,为了能让各个班级能快速、有序的退场,我们要考虑哪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出示要求:为了让各个班级能快速、有序的退场,我们要考虑哪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学校的班级数量是不变的,道路能通过的人数是有限的,班级的位置是固定的,这些我们都无法做出改变,所以说我们要考虑的客观因素是道路的容量和班级在操场与教室的位置。(板书:班数 容量 位置) 2.分析通道,确定最大容量
师:我们一起来点点我们有多少通道,一、二、三、四、五,我们一共有5个通道。
(板书贴好5个通道)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些通道一次分别能走几个班级,通道一可以通过1
个班级,通道二可以通过3个班级,通道三可以通过1个班级,通道四可以通过2个班级,通道五可以通过2个班级。(板书:在通道板贴边上写好通过的数量) 老师数学不太好,你们帮我算算,我们同一批次能走几个班级。 生:9个。(在板书“容量”边上写好“9”)
3.观察班级在操场和教室的位置,提出退场各批次班级。
师:看完了容量,我们再看看各个班级的位置,我们先来看看操场上班级的位置,那再看看各个年级的排列有什么特殊之处。
生:大家看到了我们的一、二年级在操场的最东边,接着是三年级和四年级,最后是五年级和六年级,还有各个班的排列是班级从南往北。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五六年级是最靠近我们回去的通道的。那我们再来看看班级分布,你发现楼层和年级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高年级在上,低年级在下。
师:所以说,我们六年级在退场的过程中走的路最多,花的时间也多。 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班级操场与教室的位置图,再结合我们刚刚提出的两个因素,你觉得哪个年级最适合先离场?为什么? 生:六年级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六年级离我们的教室远,最主要的是离回去的通道比较近,这样更能达到快速、有序的离场,因此在设计退场路线时,我们首先要遵守的就是“就近原则”。(板书:就近原则) 4.集体讨论分析六年级退场方案,提出礼让原则。
师:既然大家同意六年级先走,那我们先拿六年级练练手。谁能说说看,这个六年级应该怎么走?
师:对了,我们61班走通道一,因为它就在四区。我们62、63、64班走通道二,可以快速的到达自己的班级。我们根据“就近原则”,很快就帮这几个班级找到了回去的线路。那65、66班是不是应该走,通道3呢?
师:一方面通道三,一次只能通过一个班级,更主要的是这两个班走通道三的话,会把后面几个班级的道路都堵住了。在我们的设计路线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另一个原则,那就是“礼让原则”。(板书:礼让原则) 师:那我们的65、66班应该走哪里呢?
师:65、66班走通道五,就为后面三个班级留出了位置。接下来67、68班可以走通道四,69班可以从通道三。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还特地做了动态图,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看完了这两张动态图,你知道六年级应该怎么走了吗? 三、确定任务,分组活动 1.任务安排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后面几个年级该怎么走呢?
师:既然想,那我们就动起来吧我。先请同学们在班级操场与教室位置图中,找找看我们一共有多少班级,可以分几个批次走完。 生:72个班级,8个批次走完。
师:那正好,我们一共有7个小组,第一小组就设计第二批次的路线,第二小组第三批次,以此类推,你们找到自己要设计的批次了吗? 2.出示游戏规则 规则:
1.请同学们在《班级操场与教室的位置图》中的班级分布图中,圈出自己小组所负责的班级。
2.在任务单中的示意图的操场与教室的空白处,填写好你们小组负责的班级。 老师说开始,大家才能开始。最快完成并且无误的7位同学,可以领取积分卡。 3. 最佳设计 出示要求:
①各小组依据设计的原则,先进行轻声讨论,然后填写任务方案。 ②在示意图上用彩笔依次画上退场路线图。 ③时间为6分钟。 四、小组展示,课外延伸 展示要求
师:同学们,现在到你们展示的时候了,请各小组按照各个批次的顺序来展示。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展示要求。(出示展示要求) 要求:
1.每小组派一位成员,展示自己的方案,并简单阐述自己的设计理由。(考虑到了什么因素,遵循了哪些原则等)
2.在展示过程中,对展示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提问。 3.副组长负责在黑板上的通道标志后面贴上通过的班级。 4.介绍时间不超过2分钟。 成果交流,学生互评
师:请你们谈一谈,你们小组是怎么来安排路线的? 请各小组依次在黑板上的通道标志后面写上通过的班级。 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各个小组都把自己的设计的路线写在了黑板上后,我们的路线设计也就出来了,这个可是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得结果啊!那我们这样设计好了,是不是可以跟教导处交差了呢?
师:不是,我们要需要对计划的进行完善,下节课中我们就一起再来根据我们的“就近原则”与“礼让原则”再来研究完善我们的方案,再通过实验来论证我们设计的可行性。当我们做完这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设计的路线方案发给教导处了。不过老师还是要在这里,替学校教导处提前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导入、观察探究、明确任务、设计 展示。首先导入部分我根据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入手,激发学生设计大课间退场路线的热情与责任感;然后在观察探究阶段,我以六年级为例,与同学们一同来设计退场路线。在这一过程中引出“就近原则”与“礼让原则”;接着在第三阶段确定任务环节,我先设计了一个游戏,目的是为了学生找出小组负责设计的班级的操场与教师位置,以便为后面的设计环节,扫清障碍;在设计展示环节,我提出具体要求,然后每小组通过任务单展示自己的方案,并依次在黑板上的通道标志后面写上通过的班级。当最后一个小组介绍之后,我们总的设计路线就能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一、问题与原因
这一活动的设计的最终确定,经过了许多次的修改。一开始的试上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路线的设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我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情分析不到位
在第一次试上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缺少特别是女生)缺少一定的空间意识,看不懂学生的操场示意图与班级分布图,因此他们与课堂一直保持在脱钩状态,难以融入课堂。 2. 任务难度太高
在最初的设计过程中,我要求每个小组都来为全校72个班级设计退场线路,然后来分析比较每个小组的设计,从中选择最优设计。但在课堂中发现,因为课堂时间、学生的能力差异等原因,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这个任务。 3. 方法指导不到位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只是关注到了每个通道的容量和每次通过的班级数量,但没有考虑到在选择班级退场时的具体要求,例如哪个年级应该先走,如果发生队伍交叉时应该如何处理等等。因此学生在具体操作时,遇到一些问题之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然后一直“卡”在某一部分。 二、解决与方法
1.简化示意图的设计,巧用色彩
经过我们整个综研备课组的分析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在最初的活动方案中,我所用的示意图太过于复杂,或多或少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干扰。考虑到这一情况,我决定重新来设计示意图。在新的示意图中,我把一些用不到的元素全部去掉,只留下了操场、通道与教学楼。排除了各种干扰因素过后,示意图就显得清晰直观了。为了能让学生部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快速看懂示意图,我还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对年级与教学楼进性区分,这样学生看了之后就一目了然。 2.简化任务,分配到组
由于我们学校一共有72个班,如果有一个小组来设计所有班级的退场路线,一节课的时间肯定来不及的。考虑到这个情况,在后续的设计中,我根据通道的容量与班级的总数,把所有班级分为8批次,每个批次为九个班。第一批次六年级1到9班的设计有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然后剩下的7个批次的设计任务,有7个小组分别领取,最后把所有小组的设计通过在黑板上贴班级板贴的方式呈现。
3.示范操作,明确原则
一开始设计的失败,很大原因就是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不知道如何来进性设计。
根据这一情况,我首先带领学生一同来第一批次六年级1到9班。在这一设计的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在设计时要考虑的两个原则,分别是“就近原则”与“礼让原则”。通过这一设计,学生明确了设计的原则,找到了设计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