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供电企业对配变运行的优化管理分析

供电企业对配变运行的优化管理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snebe—gua vu Gaizao! 童里里量坚兰l 供电企业对配变运行的优化管理分析 任云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广东珠海519100) 摘要:主要从供电所13常管理的细节着手,对配变重过载和轻载持续存在的原因以及三相不平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 问题的方法,以提高供电所对配变的综合管理能力。 关键词:配变;重过载;三相不平衡;优化管理;负荷监测;负荷预测 1 配变负荷监测和信息统计 为了掌握配变运行时的负荷率和三相电流情况,以便对相 应配变作出更换或调整,首先需要对配变进行负荷监测。具体 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如下: (1)在每个月的月初,通过相关计量系统导出每台配变上 月度的最高负荷,从而得出最高负荷率,并按照负荷率由高 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 (2)配变的负荷率在8O ~1OO 间视为重载,超过100 视为过载。当配变处于重过载状态时,运行人员需对重过载配 变逐台进行分析,注明其重过载的持续时间和三相电流情况。 配变负荷率低于3O%时视为轻载。配变长期处于轻载状态,会 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且损耗相对较大。因此,运行人员 也需对轻载配变进行统计。 (3)《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规定:变压器的三相 2 问题的原因 2.1 配变重过载和轻载持续存在的原因 结合运行和营销报装工作,分析得出配变重过载持续存在 的原因主要有: (1)用户负荷波动和迁移频繁,造成接人单个配变下的负 (2)负荷预测不准确,使新增的配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从 而无法有效解决原有配变的重过载问题。 (3)用户的私自增容行为,导致配变负荷暗中变大。前2 点也是配变轻载的主要原因。 2-2三相不平衡的原因  个月的电流最大值,根据P=UI的公式计算出每一台配变上 荷变化较大。一配变三相不平衡即三相负荷接人不均衡。从配变运行日 常管理的角度来看,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三相负荷调整力度不够,对解决三相不平衡问题的重 视程度不高。 负荷应力求平衡,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5 ,不符合上述规定时, 应对负荷进行调整。不平衡度的计算公式为: (2)调整依据不够全面,造成调整效果不理想。目前,工作 人员在调整三相负荷前对不平衡情况掌握较为片面,调整工作 显得较为盲目。 不平衡度一量 取 —B口IL X 100% (3)调整时间的选取不够科学。目前的三相负荷调整都是 依照工作本身的安排进行,没有结合具体配变的不平衡时段作 以及社会效益。 对配变三相不平衡情况的监测也应纳入日常监测中。 [参考文献] E1-1贺卫芳,王雁飞,王利兵,等.关于保护二次回路电压切换的几 图1 电压分线屏连接示意图 点注意事项EJ-I.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3) E23温富国,雷振锋,李旭,等.关于双母线电压切换功能微机化的 设计思路探讨EJ3.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8) 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电力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网规模也逐渐扩大。为有效弥补变电站以往设计所存在的 不足和缺陷,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本文 [3]周雪松,崔立强,马幼捷,等.高压电源快切对企业电网继电保 护影响的研究EJ3.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3) E43陈听,兰图,罗澍时.双位置继电器电压切换回路不正确动作 故障分析EJ3.科技创业家,2012(17) 就继电保护屏顶二次电压母线所存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且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基于相关规程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提 出了全封闭屏顶母线接线方式和引入交流电压分线屏2种方 法。从实践应用情况来看,采取上述2种方法可使变电站二次 电压故障发生率和频率得到显著的下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 可使保护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提高,对于整 Es3崔国忠.母线复合电压开放在母线保护中的应用[J].电世界, 2014(7) 个电网和电力设备运行所起作用非常重要。相对于全封闭屏 顶母线接线方式而言,交流电压分线屏能有效避免电压回路所 引起的短路问题对于变电站全部保护装置所产生的影响,且各 E63王锐,王政涛,李海星,等.基于CA:X)SE方式的网络化母线保 护D-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4) 保护装置处于互相独立的状态,互不干扰和影响。望通过本文 的介绍,使电力工作者对继电保护屏顶二次电压母线问题引起 收稿日期:2014—10—14 高度重视,在实践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避免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于广学(1975一),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研究方 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机电信息2014年第33期总第423期 73 l 鱼里翌量坚兰:snebeigua u Ga—za。 有针对性的调整。 3.2.4轻载配变信息共享 以往的配变互调工程,是在工程计划开始后才在重过载配 变周边就近选取对应的轻载配变。临时挑选调换对象,既影响 工作效率,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配变。如果各供电所 平时就能够做好轻载配变的统计工作,并在企业内部实现共 3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目前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配变的负荷率进行监测和分析,对于持续重过载的 配变,一般有以下5种优化办法:(1)就近选取重过载配变周边 的其他配变布点,将重过载配变的原有负荷割接到周边有较大 负荷裕度的配变上。(2)在重过载配变附近,通过新增配变布 点,将重过载配变的负荷转移一部分到新增配变上。(3)直接 将重过载配变更换成能够满足负荷需求的更大容量的配变。 享,将会给各供电所配变互调工程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保障 轻载配变的选取更加迅速、准确,从而提高解决配变重过载问 题的效率。建立一个“轻载配变信息库”的文件夹,如图1所 示。各供电所收集完各自的轻载配变信息后,统一上传到该文 件夹,供配电部和各供电所查看,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企业内部 的轻载配变信息共享,为配变互调工程的实施提供更多的资源。 (4)将小容量的重过载配变与大容量的轻载配变对调。(5)查 处私自增容的用户,依照《供电营业规则》对其实施限电,减少 私自增加的负荷。 对于三相电流持续不平衡的配变,调负荷时先测量相关配 变低压侧三相出线的电流值,然后再测低压沿线T接出去的各 支线电流值,待断开低压开关后,按照之前测得的电流值大小, 将各T接的支线负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A、B、C三相上,从 而促使三相电流平衡。 3-2配变运行的综合优化管理方法 综合优化管理主要是从供电所日常管理的细节着手,将完 善配变负荷监测信息、加强负荷预测、规范营销报装和加强用 检、轻载配变信息共享、改进三相负荷调整5个方面结合起来, 加强对配变在配网运行中的优化管理。 3.2.1完善配变负荷监测信息 负荷监测是掌握配变运行情况和制定各项应对措施的基 础,通过负荷监测可以掌握配变的三相平衡情况及负荷率,为 收集重过载及轻载配变信息和三相负荷调整提供依据。 配变的负荷监测工作不应仅限于负荷率和电流极值的大 小,完整的负荷监测工作包括配变的三相电流值和最大负荷 率、重过载时间和持续时长、三相电流平衡情况。 3.2.2加强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一直是个难点。负荷预测不准确,就会导致新增 配变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既造成现有配变重过载问题得 不到有效解决,同时也造成工程和资源的双重浪费。为了避免 负荷预测不准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配变工程的前期规划中就应 加大负荷预测工作力度,尽量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供电所应组 织运行人员到现场核实具体情况。对于原重过载的配变,应查 找出导致其重过载的原因、下辖负荷大小和分布。对于新增负 荷的需求,应尽量了解其负荷规模并与营销报装数据进行比 对,尽可能为配变工程的前期规划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在现 场核实中可以利用统一的表格,将各项数据有条理地归纳在 一起。 3.2.3规范营销报装、加强用检 按照《供电营业规则》的要求,营销方面应规范用户的报装 申请,从而为负荷预测和分配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在用 电检查中,常能发现用户私自增容行为。这些暗中增加的负 荷,无形中加重了相关配变的负担,造成配变重过载。应将配 变重过载的统计表提供给用检班作为参考,从而将重过载的配 变列为用电检查的重点,找出其中私自增容等违规现象。对于 因私自增容等违规行为造成配变重过载的用户,应依据《供电 营业规则》严格对其限电。 74 图1轻载配变信息库 3.2.5改进三相负荷调整 传统的三相负荷调整方法是,运行人员手动抄写相关配变 的三相电流最大值和负荷率后,便赶赴现场进行调整。由于配 变的不平衡情况在不断变化,仅抄录电流值最大时的三相负 荷,不能全面反映三相不平衡情况。现对三相不平衡配变的负 荷调整工作进行优化,方法如下:(1)加大对三相不平衡配变负 荷的调整力度。(2)调整前,对相关配变的运行数据进行详细 统计,包括三相电流最大值及其时间、负荷率、不平衡度、不平 衡时段和三相电流差值,并将数据带到现场。(3)负荷调整应 尽量选取不平衡时段进行,此时段不平衡问题暴露得较明显, 这样既能方便地挑选出相关的支线,又可以使调整更加科学有 效。(4)调整完成后,可以现场实测并结合计量终端的数据,观 察调整后的效果,并记录在表格中,以备查询。(5)对于新接人 的单相负荷,在接入之初,就应先行验证相关配变的三相负荷 情况,做到新接负荷的科学分配。通过上述改进,三相负荷调 整的依据更加全面,调整时间更有针对性,因此调整效果会 更好。 4结语 配电变压器运行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配电网的运行水 平和用户的电能质量。本文针对配变运行的突出问题,将各项 管理工作规划得更细致、科学。通过配电班组和营销班组利用 现有各项资源协调配合,加强对配变在配网运行中的优化管 理。 [参考文献] [1]于志坚,李汝民,袁永勋.电气设备及其运行EM].北京:中国水 利水电出版社,2001 [2]江宇超.配变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技术的研究[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2005 收稿日期:2014—10—14 作者简介:任云(1987一),男,广东珠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