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练习|答案)
一、导入
(买好车票去拉萨)
和你分享一首歌词——(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这首歌播放出来) 山有多高啊 水有多长 通往天堂的路太难 终于盼来啊 这条天路 像巨龙飞在高原上
穿过草原啊 越过山川 载着梦想和吉祥 幸福的歌啊一路的唱 唱到了唐古拉山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 盛开在雪山下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
1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喝下那最香浓的青稞酒呀 醉在神话天堂
这是歌手徐千雅的代表作之一《坐着火车去拉萨》。拉萨,是老师最向往的地方之一,你最向往的地方是哪里?
你认为买车票和作文的审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审题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去一个自己向往的地方,首先要对目的地有明晰的认知才不会迷路,例如想去拉萨,就一定要买一张去拉萨而不是去海南的火车票,即使买了去拉萨的车票,如果没有直达车,也要考虑怎么样转乘才最合理最有效。如果把一篇好的作文比喻为自己所向往的目的地,作文的审题就像买车票,一不小心买错就会南辕北辙,并且怎样买票会更合理高效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买票——全命题作文的审题。
通过和学生分享交流与知识点相关的兴趣爱好为导入,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专业的学习铺垫出轻松、自然的氛围。)
二、知识积累
全命题作文的特点 一、含义我知道
“全命题作文”是指命题具有唯一性,我们只能在文题限定的范围内作文的一类命题方式。唯一性是指所给题目不需要补题,不能增删文字,只能照所给的题目作文,不能像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那样可以另起炉灶,自拟题目。 二、特点我了解 1.题目唯一
必须根据题目选材立意作文。全命题作文题干简洁,指向集中。全命题作文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单句,简洁明了,不枝不蔓。我们拿到题目,没有其他思想干扰,可以集中精力构思成文。
2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2.题蕴丰富
形式上严格的限制与丰富的题蕴本是一对矛盾体,但这也正是优秀的全命题作文的魅力所在。如《信心又找回来了》,“信心”是成功预兆,“又”则暗示是第二次,文章显然是要我们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再成功”的情感变化作一次人生探索,这正是在严格限制中考查我们对生活的独特感知。 3.两种形式
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我们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人都有写作的空间。
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我们在审题和选材上做出了一定的引导和限定,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 “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三、层层深入 1、结构
词语式题目——作文的题目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如《尝试》《肩膀》《眼光》《季节》。 短语式题目——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诗意地生活》。
句子式题目——作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我能行》。 2、内涵 概念型题目:
题目中出现一个概念,给定一个文章的范围,要求表现与概念有关的一些想法。如《尝试》《日历》等。这种题目的内涵比较宽泛,不可能对这个概念进行全面地阐述,而必须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 观点型题目:
题目已经提出了观点,考生只能就这个观点进行论述。如《有志者事竟成》《宽容过度是纵容》等。
3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比喻型题目:
要求考生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如《森林·树木·气候》《人生何处无风景》《拔掉心中的杂草》《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等。 散文性题目:
其特点是夹叙夹议,叙是基础,议是画龙点睛。如《春意》《花谢花又开》。 联想型题目:
这类题目要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如《二十年之后的我》《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例如:
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其它形式文题,略
(2)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 题目。 参考答案: 句子,联想型题目。
2.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问:结构是( ) 题目,内涵是( )题目。 参考答案:
4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句子,联想型题目。 3.
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也许从中你能咀嚼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真谛。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题目。 参考答案: 词语,概念型题目。
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送他人一朵花 题目(二) 其它形式文题,略 【要求】
(1)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参考答案: 句子,联想型题目。 5.
请以“我作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参考答案: 句子,观点型题目。 6.
5 / 15
)题目。 题目。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 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题目。 参考答案: 短语,联想型题目。 7.
题目:总想为你唱支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题目。 参考答案: 句子,比喻型题目。 8.
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题目。 参考答案: 短语,概念型题目。 9.
请在以下两个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过去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的日子正在承受,未来的日子即将来到,面对日子,我们有无尽的情愫,请提
6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起你的笔,抒发在日子里的深切感受。
请以《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2)其它形式文题,略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题目。 参考答案: 词语,概念型题目。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少年时立志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神痴。做裁缝的父亲知道后问品特:“你快乐吗?”品特回答:“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说:“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享受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就是成功。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裁缝,但每当给别人做衣服时,就非常快乐。”
请以“享受过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在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
问:结构是( )题目,内涵是( )题目。 参考答案: 短语,观点型题目。
(学会辨析全命题作文题目的不同类型,为了下一步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做铺垫。)
全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审,审,作文的法宝)
一、审题审什么?
1、审体裁(不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任何一篇文章它都有特定的文体。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题目中是否限制要写成什么文体,或根据需要可写什么文体,如果在写作前不思考清楚并确定文体,那么在写作中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导致作文失败,如以《路》为题写作文,文体的选择较灵活: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诗歌等文体,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要容易一些。
7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
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样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2、审范围(不因大而无当而“偏题”)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就不能写。命题者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我们不能不细察。有的要明确时间范围 ——
《夏天的晚上》 《放学的路上》 《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记学作文中的二三事》 《他留在我的记忆里》 《毕业前夕的他》
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 我的初三生活》 《 我的青春岁月》等题目。
具体以《暑假生活二三事》为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家乡变了》,应有一个时间对比。 《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有些题目限定了特定的形容词,要注意在该意义范围内组材。
请比较以下题目的范围的异同点: 《一次比赛》 《一次难忘的比赛》
《我参加过的一次令人难忘的比赛》
8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参考答案:
共同点是数量上都是一次,不同点是范围依次缩小,从数量上的任“一次”缩小到众多“一次”中最让人难忘的“一次”再缩小到必须是主人公“我”参加过的令人难忘的“一次”。 请明确下面题目的范围: 《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数量: 内容: 限制: 参考答案:
一件;写趣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人称不限。 《一个夏天的晚上》
数量: 内容: 限制: 参考答案:
一个晚上;叙事或抒情;夏天。 《听妈妈过去的事》
数量: 内容: 限制: 参考答案:
不限;叙事或抒情;妈妈讲的、过去的。 3、审主题(不因言不及物而“离题”)
审题环节中最关键的就是从题目中确定合适的主题,这不仅关系着作文是否写得合乎要求,更是决定作文质量的重要一步。 二、怎么审主题? (1)明对象
找准对象就是写作时要写的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是写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事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
9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时都要弄清楚。例《老师终于笑了》 ,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例如:
《我家的杜鹃花》的对象是 《一次有趣的比赛》的对象是 《我的书呆子爸爸》的对象是 《愉快的寒假生活》的对象是 《静静的夜晚》的对象是 《古老的小镇》的对象是 《一件平凡的事》的对象是 《一个平凡的人》的对象是 参考答案:
物,杜鹃花;活动,比赛;人,爸爸;事,寒假生活事件;景,夜晚;物,小镇;事,人。 (2)抓题眼
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一般规律是:
词语文题,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短语文题,短语中的修饰语一般来说是“题眼”。 句子文题 ,句子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具体来说:
①词语文题,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告别》(2006襄樊) 《生日》(2006天津) ②短语文题,
10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如果标题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之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我们审题时不能忽略的。如果我们只抓住“知足”,大谈“知足”的好处.“不知足”的坏处,而把“常乐”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我们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这就切题了。 如果标题是偏正式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限制了写作的范围。2006年湖南题“跑的体验”,题眼就在“跑”字上。
如果标题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动词。如“面对大海”,题眼应是“面对”,重在“面对”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联想。
③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
《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试着找找下面题目中的题眼——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我钦佩的一个人》 《温暖的时刻》 《我眼中的色彩》 《我赞成这件事》 《过生日》 《我喜欢的一个人》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偶然的发现》 《最舒心的时候》 《她始终微笑着》 参考答案:
难以忘怀,钦佩,温暖,我眼中,我赞成,过,我喜欢,不寻常,偶然,最舒心,微笑。 (简单的审题技巧可以设置成问题,让学生自己多练习领会;较复杂的技巧以老师的讲解为主。)
11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3)辨关系
①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
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②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 “再”、“更”、“其实” 《我最好的朋友》 《失败也很美》 《其实并不是这样》 (4)定寓意。
有些题目,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 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例如:
12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你,让我驻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 构思指导:
“你”,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
“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
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
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 “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 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
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5)想人称
作文中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用法及作用。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 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三、例题精选
、对下面作文题的审题正误作判断,并说一说理由。 文题一:《一首扣人心弦的歌》
(1)这个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关键词是“歌”,可以写成说明文,内容包括向别人介绍这首歌的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背景及影响,重点介绍歌词和曲子的特点,突出“扣人心弦”。( )
13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2)可以赋予“歌”以特殊的意义,写成记叙文。文章通过叙述和描写生活中令人激动的事情来赞美用崇高的精神谱写的一首扣人心弦的“歌”。( )
(3)可以以一首扣人心弦的歌为线索,写和这首歌有关的人和事,或由这首歌引起的一段回忆。( )
(4)以“一首扣人心弦的歌”为论点,摆出理由加以证明,写成一篇议论文。( ) 参考答案:√ √ √ × 文题二:《我的新伙伴》
(1)这是一个写人的题目,要紧扣“新”字,不能写过去的伙伴或一直要好的朋友。可以通过初次接触的两三件事的叙述,写出新伙伴的特点。事件的叙述要有详有略。( )
(2)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把自己学习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比作伙伴,写出自己对它的深厚感情。比如,写小学时曾用过的一支笔。( )
四、练习
(一击即中)(15分钟) 1、比较下列几组文题的异同。
①A、高中生活的回忆 B、高中生活的反思 ②A、伟大与平凡 B、伟大的平凡 ③A、我的老师 B、我的“老师” ④A、谈激流勇进 B、谈激流勇退 ⑤A、落榜 B、落榜者 C、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2、分析下边一组作文题目的特点,明辨它们的文体,并确定它们的写作范围。
①“钥匙”的联想 ②我心中的“灯” ③雨后 ④说说数字的福祸
14 / 15
初中作文基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含练习和答案)
3、判断下列开头是否准确把握题意、紧扣题旨了? 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 ——《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
4、判断下列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紧扣题旨了? 学生作文1——《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 学生作文2——《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学生作文3 ——《失败也美丽》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作文练习题的答案力求规范而不僵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可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具体情况、当下思维来引导、设计答案。)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