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目前市售的染发剂为氧化型,其主要成分是苯二胺(PPD)和H2O2,因其染发后颜色不易消退,保持时间长,所以消费者乐于使用且使用量也较大。但氧化型染发剂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性也较大,其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近年来,有关于染发剂引起过敏性多发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眼结膜炎甚至急性白血病等的相关研究报道[1,2]。烫发剂常含有巯基乙酸、碱剂、溴酸盐、表面活性剂、胶原蛋白、酸剂和香料等化合物,其中碱剂、巯基乙酸和酸剂可对皮肤产生毒性作用,巯基乙酸还能破坏大鼠皮肤屏障[3],较早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接触烫发剂的人员可出现皮肤刺激反应,如手部皮肤红斑、搔痒等症状[4],个别严重的可出现腐蚀及致敏作用[5]。何平等[6]对6种染发剂和8种烫发剂的皮肤刺激性研究结果表明,6种染发剂均无刺激性,而8种烫发剂中有6种出现轻度刺激性,但恢复较快。
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对动物皮肤染毒试验结果表明,所测12份染发剂和烫发剂对家兔的皮肤均未观察到刺激性;对豚鼠也均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可认为仅从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性这2方面来分析,被测的这12份染发剂和烫发剂是安全的。这可能与染发剂、烫发剂中化学组分配方的改
变及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有关。本试验还就染发剂和烫发剂
的联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未发现其对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性具有联合作用。由于本研究中使用的染发剂、烫发剂对实验动物的染毒量和染毒时间与人类接触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需对染发剂、烫发剂进行进一步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消费者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文献
[1]CarrascosaJM,DomingOH.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duetoben-zylalcoholinahairdye[J].ContactDermatitis,2006,55(2):124-125.
[2]HinkE,DewinterJP.Hair-dyeallergy:acolouredcase[J].EurJ
Pediatr,2006,165(3):195-196.
[3]尹立红,浦跃朴,韩运双.巯基乙酸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J].卫生
毒理学杂志,2003,17(4):237-238.
[4]杜金茹,李东霞.冷烫液接触性皮炎162例调查分析[J].中国皮
肤性病学杂志,1996,10(6):359.
[5]甘卉芳,孟宪生.接触冷烫精对理发员职业危害的调查[J].职业
医学,1993,20(3):142-144.
[6]何平,江红梅,何丹江,等.22种化妆品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分
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5):387.
收稿日期:2011-03-02;修回日期:2011-04-12责任编辑:黄春燕
实验研究与检验技术两种方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的比较研究
蔡梦华,高素虹,余莹冰
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515041
摘要:目的探讨2种方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的结果的一致性,为实验室检测提供简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氟化物的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检验结果一致,但离子色谱法的精密度高于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论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结果一致,但前者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能满足茶叶氟化物含量测定的需要。关键词:茶叶卫生;氟化物;离子色谱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中图分类号:R155.5;O657.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705(2011)03-0051-03氟化物以氟离子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分布于骨和牙齿。少量氟可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因此水处理厂一般都会在自来水和饮用水中添加少量氟;但过量摄入会引起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茶叶是食物中氟的主要来源之一,1984年WHO颁布的成人每日氟摄入量(标准)为不超过2~4mg,我国1997年颁布的标准是不超过3.5mg[1]。目前茶叶中氟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氟试剂比色法、灰化蒸镏-氟试剂比色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2],这3种方法操作繁琐,花费时间长。笔者通过对茶叶进行灰化去除有机物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本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为0.04mg/L,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提高了检验效率。本文用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仪器和试剂美国Dionex:DX-120型离子色谱仪,IONPacAs144250mm分析柱,AG-14保护柱(4mm50mm),CDM-3型电导检测器,ASRS-ULTRA4-mm自动再生抑制器,PeakneT色谱工作站,DF-801电位计,氟离子选择电极,超纯水(电导率<1s/cm),淋洗液Na2CO3和NaHCO3浓度为1.13和0.24mmol/L,淋洗液流速为1.05mL/min。Mg(NO3)2和NaOH为优级纯,其它试剂按GB5009.18-2003氟离子选择电极法选配[2]。氟标准液购自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GBW(E)080549,浓度为1000mg/L。1.2实验方法
1.2.1样品处理取绿茶、红茶、半发酵茶用粉碎机粉碎,每个样品取2.5~5.0g,加5.0mLMg(NO3)2(100g/L)和0.5mLNaOH(100g/L),浸泡30min,水浴蒸干,低温炭化,放进马福炉600灰化6h,冷后取出;每个样品用纯水分次洗涤坩第一作者简介:蔡梦华(1964),女,主管技师。专业:理化检验。52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第17卷第3期StraitJPrevMed,Jun2011,Vol17,No3
31.72)mg/kg,经配对t检验表明这2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t
=0.169,P>0.01),见表1。
埚,合并洗液定容至25.0mL,经0.45m滤膜过滤,参照文献[3]进行氟化物离子色谱法测定,同时做样品的空白试验。1.2.2绘制标准曲线将浓度为1000mg/L氟化物标准液依次稀释0、5.0、10.0、15.0、20.0、25.0mg/L标准系列,按照仪器操作条件,待仪器基线平稳后,进样25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以峰高或峰面积对应的氟化物浓度(mg/L)绘制标准曲线。
1.2.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仪器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减去样品空白对照峰高或峰面积后,由标准曲线得氟化物的浓度。1.2.4计算C=(C1V)/m,式中C为茶叶中氟化物的含量,mg/kg;C1为测得样品溶液中氟化物的浓度,mg/L;V为样品的定容体积,mL。
图4样品溶液离子色谱图
表1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
氟化物含量(mg/kg)
样品名称绿茶1绿茶2绿茶3红茶1红茶2红茶3铁观音茶1铁观音茶2铁观音茶3色种茶1色种茶2色种茶3乌龙茶1
离子色谱法25.0124.9625.7826.4928.2630.5773.2033.0250.7288.33100.6165.4598.26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25.2524.6625.9026.3528.4030.3373.4133.0850.6388.50100.5665.3498.30
2结果与讨论
2.1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离子色谱法:氟标准系列0~25.0mg/L的线性回归方程:y=190052x-96439,r=0.9999(图1),检出限(仪器的3倍噪声所对应的浓度值)为0.06mg/L,若样品取样为2.5g,定容25mL,则最低检出量为0.6mg/kg。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标准系列0~2mg/L的线性回归方程:y=31.228x+212.06,r=0.9997,检出限为07mg/L,若样品取样为2.5g,定容50mL,则最低检出量为14mg/kg。由于茶叶氟化物的含量(mg/kg)在几十至一百多间,因此能满足茶叶中氟化物的含量测定的需要。
2.4精密度分别测定同种茶叶各6次,离子色谱法测得氟化物为(73.50.56)mg/kg,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得氟化物为(73.41.48)mg/kg,得S1=0.5586,S2=1.4792,F=
图1离子色谱法氟标准液曲线图
2.2分离试验混合标准溶液、样品空白和样品溶液的离子色谱见图2~4,样品空白的氟化物含量<0.01mg/L,样品溶液的其它阴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不干扰氟化物的测定。
701,查表自由度为5,可信限为95%的F值是5.05,S1 97.4%,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回收率91.6%~95.9%,见表2。表2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回收率比较(%) 品名红茶红茶红茶绿茶绿茶绿茶 本底值(mg/L)2.692.822.722.512.492.58 加标量(mg/L)2.55.010.02.55.010.0 平均测定值离子色谱5.027.6512.544.847.2312.55 氟离子选择电极4.987.5412.314.807.1512.16 平均回收率离子色谱93.296.697.493.294.896.8 氟离子选择电极91.694.495.991.693.295.8 图2混合标准液离子色谱图 3小结 离子色谱法是检测样品中阴离子的一种便捷方法。但被测样品中氯化物含量过高会影响氟化物的测定,因氟离子和 图3样品空白离子色谱图 2.3配对t检验用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不同茶样中氟化物含量分别为(55.2331.69)和(55.24氯离子是相邻的2个峰。茶叶中氯化物含量较少,不会影响氟化物的测定。前处理中加5.0mLMg(NO3)2(100g/L)和0.5mLNaOH(100g/L),在600高温下,Mg(NO3)2中一部分硝酸根转变成氮氧化物而挥发,不会影响本法的测定(因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第17卷第3期StraitJPrevMed,Jun2011,Vol17,No3硝酸根含量过高会拖延出锋时间)。0.5mLNaOH(100g/L)使样品的基质成碱性,本法使用的是电导抑制器,抑制器主要有降低淋洗液的背景电导、改善信噪比及消除反离子峰对弱保留离子影响的作用,因此样品的碱性基质不影响氟化物的分离测定[4]。 离子色谱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测定结果一致,但离子色谱法的精密度高,灵敏度高,干扰少,出峰时间短(8min阴离子出峰完毕),节省大量的试剂,简化了检验流程,缩短了检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3 参考文献 [1]郭经燕.食品卫生手册[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2]GB/T5009.18-2003.食品中氟的测定[S]. [3]卫法监法[2001]161号氟化物离子色谱法的测定.生活饮用水卫 生规范[S]. [4]牟世芬,刘克纳,丁晓静.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M].第2版.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30. 收稿日期:2010-09-16;修回日期:2011-05-05责任编辑:黄春燕 实验研究与检验技术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产品中铅和镉含量 汪靖,陈昱,陈华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州350004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产品中铅(Pb)和镉(Cd)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对 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和Cd。结果Pb浓度在0~80ng/mL、Cd浓度在0~4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Pbr=0.99931,Cdr=0.99933;Pb回收率为98.5%,RSD为1.33;Cd回收率为99.4%,RSD为0.49;最低检出限Pb为10g/kg,Cd为0.80g/kg。结论该方法测定海产品Pb和Cd含量,测定结果稳定可靠。 关键词:海产品卫生;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铅;镉 中图分类号:R155.5;O657.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705(2011)03-0053-02铅(Pb)对人体的神经、血液、心血管和生殖等有严重影响[1],镉(Cd)对人体也有毒害作用[2]。对海产品Pb和Cd含量的测定有现实意义。某养殖场位于海堤内,又有未经处理的污水接纳。现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该水域海产品Pb和Cd含量。 表1石墨炉升温程序(温度/升温时间/保持时间,/s/s) 元素PbCd 干燥120/5/20120/5/20 灰化850/10/30700/10/30 原子化1500/0/41600/0/4 净化1700/0/31800/0/3 注:原子化阶段关闭氩气,采用氘灯口背景。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北京普析通用TAS-990),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R200D),微波消解仪(上海屹尧微波化学技术有限公司,WX-4000),微量进样器(Thermo,Z99972)。1.2试剂超纯水(电阻率=18.2M),硝酸(AR),硝酸(GR),过氧化氢(AR),高纯氩气(99.9996%),Pb标准储备液[100g/mL,GBW(E)08003],Cd标准储备液(1000g/mL,GSBG62040-90),磷酸二氢铵(GR),硝酸镁(GR),基体改进剂:0.05mg磷酸二氢铵+0.03mg硝酸镁(1g磷酸二氢铵+0.6g硝酸镁溶解于100mL超纯水)。 1.3样品采集采样器皿用5%硝酸浸泡过夜,尽量降低其金属含量。在预计时间内,在某养殖场位于海堤内的各取样点,用洁净器皿各取牡蛎、淡菜250g、鱼3只,冷存,尽快送实验室处理和检测。 1.4分析条件微波消解条件:功率1000W,压力2.03MPa,温度180,时间8min;仪器工作条件:波长Pb283.3nm、Cd228.8nm,光谱带宽0.4nm,灯电流2.0mA,进样体积10mL,氩气出口压力0.5MPa,冷却水流量>1.5L/min。石墨炉升温程序,见表1。 第一作者简介:汪靖(1981),男,助理实验师。专业:预防医学。1.5实验方法 1.5.1样品前处理采取减量法称取0.5g的海产品(鱼取脊背部分鱼肉用玻璃匀浆器磨匀后称取,软体动物经玻璃匀浆器磨匀后称取)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7mL硝酸(GR),置于微波消解仪中消解,消解结束后冷却至室温,于通风橱内打开消解罐,加1mL过氧化氢(AR)后,将消解液定容于25mL容量瓶,摇匀待测,同时做空白对照。 1.5.2标准曲线绘制和样品测定分别配制Pb浓度为0、10、20、40和80ng/mL的试剂待用,分别配制Cd浓度为0、1、2、3和4ng/mL的试剂待用。用微量进样器吸取5L标准溶液或样品溶液于石墨炉内,再加入5L基体改进剂,按石墨炉原子吸收操作条件进行测定,再由标准曲线计算样品Pb和Cd的含量。 2结果 2.1标准曲线Pb:0~80ng/mL,一般线性拟合。回归方程:[C]=K1[A]+K0,方程系数:K1=202.5614,K0=-19237,相关系数r=0.99931。Cd:0~4ng/mL,一般线性拟合。回归方程:[C]=K1[A]+K0,方程系数:K1=8.6389,K0=-0.0716,相关系数r=0.99933。 2.2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实验向海砺(软体动物)样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