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①]

2008-06-02 11:18:38| 分类: 教育随笔|字号 订阅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汤林春[]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大样本抽样调查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大,甚至有轻微的负相关,因此建议对学生的合理学习时间进行研究;改变单凭考试成绩升学的做法,设计多元标准,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机制,形成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动力机制 课业负担过重引起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仍是老大难问题仔细分析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逻辑: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竞争空前加剧,传递至教育领域就表现为升学竞争与考试竞争,实质上就是学业成绩的竞争,而提升学业成绩就必然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因此,在许多人眼里,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有着一种不证自明的关系否则,为什么课业负担老是居高不下?其暗含的假设不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必须增加课业负担吗?

果真如此吗?本研究试从实证的角度揭开这一层面纱

我国历史上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后人常常以它来激励晚辈发愤读书这其中不乏劝勉勤奋磨砺意志的用意,但也可以让人品尝出加重课业负担能提高学业成绩的味道

1963年,美国学者卡罗尔(J.B.Carroll)提出学校学习模型 ,认为学生的学习成效由学习的必要时间与实际时间决定必要时间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必需的时间,由学生的能力倾向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与教学质量决定;实际时间指从事某一学习活动实际所花的时间,由学习机会与毅力决定这样学习效果就是实际学习时间除以必要学习时间,用公式表述如下:[]

实际学习时间 学习效果=

必要学习时间 学习机会 毅力 =

能力倾向 教学质量 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

布卢姆(B.S. Bloom)借鉴卡罗尔的观点,发展了掌握学习理论在掌握学习理论里,他提出三大学习变量:先决认知行为(学生对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已具有的必要准备),先决情感特点(学生愿意专心学习的程度),教学质量(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并认为:如果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且有学好的意愿,那么只要时间足够,则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良好的成绩

既然增加学习时间能提高学习成效,那么为了考一个好分数,进一所好学校,学生自然想到要参加补课,聘请家教;教师也自然要给学生加课,增加作业量;家长也自然不愿看到孩子

将时间浪费在玩耍上,而是随时敦促他们埋头苦读有意无意间,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加上去了这样一来,增加课业负担似乎是提高学业成绩的自然选择了

不过,奇怪的是,虽然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通过增加课业负担提高学业成绩的做法,但人们很少认真地去研究它们两者的关系笔者查阅了近5年的教育期刊,有关学习负担课业负担的文章很多,在Google网上输入课业负担一词进行搜索,大致可以给出308,000个条目,但主要是有关课业负担的政策与调查,有关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其中,野晓航的论初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讨了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的作用机制,虽然学习压力与课业负担有较大的距离,但基本接近课业负担的心理含义该文认为学生压力通过调节焦虑与动机水平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适度的压力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过重或过轻的压力水平都有不利影响;造成学生压力的因子从大到小依次是:学业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家庭因子社会因子健康因子学校教师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等7个因子,学业因子排在第一位因此,为了使学生保持在适度的压力水平,文章建议首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张文海与申继亮等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一文,运用问卷对68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习压力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掌握目标组,掌握目标对学业成绩起正向直接作用,学习压力起负向直接作用,成绩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起负向间接作用对于成绩目标组,成绩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存在间接消极作用,掌握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存在间接积极作用[]

这些文章阐述了学习压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心理机制,但没有直接研究学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学业负担与学习压力的是有区别的同时,这些研究大都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而社会学与政策学的研究涉及不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深入探讨

本研究假设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存在关系,为了证明,我们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测试法,收集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数据

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是参照文献资料及当前实际编制而成,内容含盖了客观负担与主观负担两部分内容客观负担主要由学生从事学习的时间表示,包括:学生上课时间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预复习的时间完成家教布置作业的时间完成家长布置作业的时间等;主观负担主要由学生对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来表示信度系数为0.62

通过对四七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与科学(四年级为自然常识)进行测试,收集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学科试题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学科专家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研制

整个研究对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共5个区第一批23所二期课改试点中小学校, 6505名学生(其中,四年级2868名,七年级3637名)进行了调查与测试调查数据由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10.0进行处理

从表1表2看,四七年级课业负担客观指标与学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都呈正相关,其中上课时间与主观感受的相关没有统计意义,教师布置作业时间与负担主观感受相关度最高,但是低度相关[]从表1看,四年级,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与主观感受呈低度

正相关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都十分微弱这说明,总体上学生学习时间越多,学生感受到的课业负担越重,其中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与课业负担主观感受的关系最大

表1,四年级学业成绩与课业负担的相关系数

教师布置作业时间

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

家长作业时间

家教作业时间

负担感受

-0.055** -0.074** -0.069** -0.013 -0.062** 0.296**

-0.096** -0.073** -0.110** -0.060** -0.107** 0.105**

-0.069** -0.110** -0.065** -0.105** -0.115** 0.084**

-0.142** -0.124** -0.118** -0.106** -0.156** 0.101**

-0.090** -0.061** -0.047*

-0.062** -0.084** 1.000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1水平,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5水平

表2,七年级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

教师布置作业时间

0.065** 0.068** 0.075** 0.069** 0.084**

家长作业时间

-0.055** -0.077** -0.086** 0.037*

负担感受

-0.039* -0.057** -0.073** -0.042* -0.067** 1.000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1水平, *代表差异显著性达到0.05水平

从表1看,四年级上课时间,只与英语成绩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但相关程度十分微弱,与其他学科成绩都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教师布置作业时间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长布置作业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负担感受等指标都与各科成绩呈负相关

从表2看,七年级上课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具有统计意义的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十分微弱教师布置作业时间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长布置作业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负担感受等指标都与各科成绩呈负相关

四七年级家教作业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相关;从表1看,四年级家长作业时间与数学自然成绩呈低度负相关,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与英语成绩呈低度负相关;从表2看,七年级教师布置预复习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相关,家长布置作业时间与科学成绩呈低度负相关其他各指标的相关都十分微弱

以上结果告诉我们,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没有明显关系,如果有,也是低度负相关说明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但不好,反而有下降趋势

从图1图2看,四七年级学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曲线基本呈倒U形,课业负担太轻,学业成绩不是最好;课业负担太重,学业成绩最差;课业负担比较轻时,学生的学业成绩最好

由于教师布置作业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感受相关度最高,所以有必要对教师作业时间与课业负担感受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

从图3图4看,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布置作业时间的相关曲线基本呈倒U形,没有作业时间与作业时间太多,学业成绩都不太好四年级七年级教师布置作业时间分别在1小时左右2小时左右时,学生成绩最好这暗示着教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时间也许四年级是1小时左右,七年级是2小时左右

据有关调查,有38.7%的中小学生参加了校外有偿家教或学科补习班,[]且家教与学业成绩有低度的负相关,但确切情况怎样,我们还需具体分析

根据调查,学生请家教的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与英语从图5看,四年级每周有3次家教的学生成绩最好,如果再多,学生成绩则急剧下降,其次是没有请家教的学生;从图6看,七年级没有请家教的学生成绩最好,家教次数越多学业成绩越差,每周多于3次时学生成绩明显下降这说明,学业成绩并不随家教次数增多而提高,反之,成绩不好的学生请家教次数多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知: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有,也是轻微的负相关这一结果基本证实了张文海申继亮等人的结论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确实也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理解快做作业快,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觉得愉快轻松;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理解慢做作业慢,而且花在订正错误上的时间较多,学得相对辛苦

反过来,是不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少成绩越好呢?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相关不大,甚至有轻微的负相关,但是我们具体的分析都发现,学生好成绩的取得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如教师布置作业时间,四年级以1小时左右,七年级以2小时左右为好但是超过了一定界限之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急剧下降这说明学习时间太多,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所以,对卡罗尔与布卢姆的理论也要辩证地理解,他们认为学习成效关键是取决于学习时间,如果给以足够的时间,任何人都能掌握规定的学习任务但我们还要加上一句,那就是:如果超过了掌握学习任务必要时间的一定程度,学生的学习成效就会很快下降 本次调查还发现,学生感觉课业负担较轻松时学业成绩最好,这与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中度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观念相矛盾[]仔细分析下来,本次学业成绩测试题是依照上海市二期课改要求编制的,而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期课改 教材降低了难度,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在考试命题难度上也相应降低,如中考试题的易中难题目结构是811,即容易题为8成,中等题为1成,难题为1成所以,学生在学得轻松的情况下取得好成绩并不奇怪同时,野晓航老师提出的适度压力水平,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可以具体化为较轻的压力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议:

由于学习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呈正相关,但是好的学业成绩并不能靠一味地增加学习时间来获得,所以有必要对花多少时间才能既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又能保持较轻的课业负担进行研究而学生自身条件及所处学习环境的差异,使他们完成同样学习任务所需时间极不相同,这就为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最佳时间造成了障碍但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一是设计一个绝对标准:如以80%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所需的时间为最佳时间;二是设计一个区间标准:如以60%的掌握水平为最低标准,以90%的掌握水平为最高标准,这样达到60%到90%掌握水平的时间区域即为最佳学习时间区域(当然,这些标准需要经过研究后才能确定)

结论告诉我们: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没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还有轻微的负相关但同时,我们也很无奈,现实中的学生课业负担还在与日俱增

问题的症结在于高一级学校招生过分依靠单一的升学考试成绩我们注意到上海最近几年高校招生增加了学校的自主权;中等学校招生,增加推优名额,但规模太少,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凭最后一次高考或中考成绩决定升学的成败在社会竞争激烈,且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想自己成为失败者,虽然知道考试成绩好的人并不一定是苦读的人,但苦读还是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在天道酬勤的古训下,谁也不敢懈怠,所以即使是学校将负担减了下来,家长也不会领情,相反还在想方设法把负担加上去因此,即使考试难度降低,如果没有其他的导向,人们仍旧会拼命地钻考试的牛角尖我们没有办法消除这种囚徒二难的局面,但可以利用它,借助它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与减轻负担如把体育成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从事科技活动情况等作为升学的硬指标,使他们在升学总成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就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学科以外的竞争了吗?

美国高校招生模式值得我们参考他们一般根据国家标准考试如GPA(学校成绩)SAT(修学能力考试)ACT等成绩决定录取,但在审查资料时,要看学生成绩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推荐信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特殊技能和受奖证明人品和领导才能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内容时间,对社区和自身成长有所帮助的体验阅历,学生特长都在考察之列既重视学科成绩,也重视非学科类的社会贡献和荣誉等[]

因此,我国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关键应是突破单一考试标准走向多元,这样才能使升学制度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机制减负的动力机制,从而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竞争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