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源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兴趣,只是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他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并长久保持下去,把学习变成一个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的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征,对老师有崇拜感、敬畏感,愿意听老师的话。传统教学中,老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往往是威严的、严肃的,甚至会让学生感到害怕,给学生“高高在上”之感。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担心犯错误被老师批评,有问题不敢讲,有意见不敢言,师生间缺少沟通,师生关系紧张,扼杀学生天性。现代教育哲学认为,学生的自然性格才是最真实、最积极的,老师应尊重学生个性,从心理、情感上接近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的课以及这位老师教授的学科,反之亦然。这就要求老师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亦师亦友,给学生平易近人的亲切感。新课标强调,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而小学生普遍对新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专注时间较为短暂,因此,激发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习内容丰富起来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利用多

媒体教学系统交互性、集成性、多维性的特点,通过更加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把原本比较枯燥、无趣、抽象的内容用图形、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使之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具体,把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更完美、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习兴趣

古人云:“善于始者,成功一半”。一堂课开头好,就能够抓住学生,可以营造课堂氛围,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开讲要注意针对性、启发性和情感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适合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多开动脑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如此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寓教于乐,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学习氛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灌输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如今的小学教育。基于对小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特点的考虑,数学知识原本就抽象枯燥,作为理科老师,更应该用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讲理论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加工,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改观,感受到数学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正式上课前,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时间与学生交流、游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做好准备。

四、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五、设计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好奇心

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始,往往是学生最认真听讲的时候,老师应把握时机,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各种有趣的方式设计课堂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学生会自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无形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比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老师先让学生们上台随意画出三角形,然后测量度数。此过程中,老师始终背对黑板,不去看学生如何画、如何量,然后再让学生随便选两个角的度数报出来,老师不做任何测量,随即说出三角形中第三角的度数,学生核实无误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在恰

如其分的时候,老师再做出解答,将学生带入本节数学课的学习中。又如,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老师可开门见山地向学生发起挑战,让学生随便说出几个数字,老师立刻就能知道这些数是否可以被2、3、5整除。老师的答案经学生检验全部正确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找准时机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必定提高教学效率。

六、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小小的红花,都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作业的批改中适当加入一些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鼓励,对促进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对于粗心马虎的同学,我们首先应肯定长处,增强其自信心,然后再提出要求,鼓励其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你身边有两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聪明和马虎,聪明因马虎的捣乱而少了很多,希望你能主动赶走马虎,变得更聪明。”对学困生的评语,可以这样写:“近阶段你真的有了很大进步,继续努力吧!”或者“功课完成得很好,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因此,这种鼓励的评语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内心充满希望,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源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促

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