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三篇 歌声一
依稀记得,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的第一课就是这首《上学歌》。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小丫头,人称“小不点”,嘴里哼哼唧唧的满是一些曲调。这首歌谣可谓是我小学生涯的起点,如今的我,多么想回到过去,和一大群同学走在通往学校的小路上,嬉戏或蹦跳,唱歌或大笑。这首童谣伴着多少代人走过最美好的童年,那是点点滴滴最纯真的记忆。每一代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带头唱起“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赶快跑,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那时的我们,很疯,讨厌读书,满脑子都是恶作剧、鬼点子。虽然我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成绩优异,聪明伶俐。其实,我有一些不为长辈们所知的事情。曾和一个男生在楼梯口打架,双方都见血了,虽然只是小伤;曾踩着别人的小滑板(卷笔刀)在他面前滑来滑去;曾用装着水的气球往楼下砸,砸到了楼下打篮球的男生;胶纸贴在别人头发上,害的人家几乎变成小光头,幸好是男生。
时光飞逝,尽管我很努力,也抓不住逝去的岁月。逝去的是青春,而不是回忆;泛黄的是照片,而不是感情。如今的我已经不
再幼稚,已经不再调皮。曾经那个扎这两个羊角辫,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蹦跳着的小不点已渐渐消失在小路的尽头,她只会越走越远,不再返回。也许,这条路很泥泞,但在她回眸的时候,将会看到那一串串逐渐变大的脚印,很迷人,满是迷人的回忆。她将会用她的汗水和泪水浇灌出迷人的花,散发出迷人的芬芳,然后伴着迷人的歌谣,露出迷人的微笑。
小女孩一遍一遍地哼唱着这首歌谣,歌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时间依然在奔走,歌声的渐渐消逝把我拉回到现实,我要过得比儿时更快乐。迷人的歌谣,美好的童年,我最迷人的记忆。 歌声二
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的歌,然而歌声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我们的生活也常常会因为歌声而变得更加精彩。当我们生活感到难过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感到迷茫的时候,听听歌,或许我们就会拥有更大的力量。
还记得小时候,书本上经常出现“母爱”这两个字,但对于这两个简单的字眼,我却不知道它为何物,也完全体会不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在家里,我的妈妈总爱唠叨,整天说个不停,我的整个童年几乎是在她的唠叨下度过的。可是后来我却喜欢上了妈妈的唠叨,这究竟上为什么呢?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学校刚好停办了四年级以上的班级,我们不得不到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第一天上课,妈妈为我
准备了学习用具,就送我出门,她站在门口又开始唠叨了:“注意车辆,一日三餐要准时吃,在学校要听老师。”“知道啦,烦死了!”我很不耐烦地打断了她。到了新学校,我发现校园大了,同学多了,一切都变了,并且同学们大多因为生疏都变得不太友爱。住宿在校,听不到妈妈的唠叨了,耳根清净了,但我却讨厌这死一般的清净。一天、两天、三天。我在学校艰难的熬着,终于挨到了星期五,上完今天的可就能回家,我欢喜极了。这天早晨,学校的广播员播放了几首歌曲:《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听着这熟悉的歌曲,我异常激动,仿佛耳边正响起妈妈的声音,她正在亲昵地唠叨着。放学回到家中,我扔掉书包撒腿就往田里跑,因为妈妈总在田里干活。看到突然间出现在面前的我,妈妈惊讶地问:“这孩子,肯到田里来了,这几天
有没有挨饿?有没有不。”我坐在田埂上,认真聆听着如同歌声一般动听的唠叨。
歌声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歌声给我们带来了力量,美妙的歌声驱散了忧愁,给我们带来绿色的心情。优秀的歌曲是激发人们斗志的号角,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全中国人的斗志,人们热血沸腾,众志成城,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的一页。动人的歌曲还是教育人的良药,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母爱。 歌声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是我们学校正在举行的合唱比赛。坐在台下的
我,思绪已伴随着这难忘的旋律回首那个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年代。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九一八事变”, 我国的东北三省遭到了日寇铁蹄的蹂躏和侵占。顿时,中国社会一片哗然,有人主张坚决抗日,也有人面对军事实力强大的日军而胆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首催人泪下的《松花江上》诞生了,作者张寒晖依据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诉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和丰富资源,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东北三省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无限感慨地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就是这样的歌声,唤醒了当年四万万中国人的爱国心,有的人热泪盈眶,有的人低头哭泣,有的人义愤填膺,举起了拳头,继而呐喊着一定要打回老家去!收复国土的愿望充溢着每一个人的胸膛。是这样的歌声,让国内各种政治力量摈弃隔阂,同仇敌忾,组成了抗日联盟;是这样的歌声,让一个个热血男儿前赴后继,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鼓舞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新的长城;也是这样的歌声,让无数英雄豪杰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抗击日寇的沙场上浴血奋战,为国捐躯。
这歌声,尽管没有重量、没有长度、没有体积,但它却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它让同胞们众志成城,它让侵略者胆战心惊。它可以唤醒一个沉睡已久的民族,它可以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山
河。这样的歌声,必将永远回响在我们的记忆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