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葛亮 26岁 村夫 书生 好秀丽宜人的景色啊!文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非常形象,出示比喻句。 这条等待腾飞的卧龙仅仅指的是这条山冈吗?结合讲解诸葛亮也叫卧龙先生。这条卧龙暗指——诸葛亮。卧龙准备腾飞,是指诸葛亮准备——出山帮助刘备完成大业。
过渡:山冈蜿蜒、松林疏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这与坚贞、刚正、高雅的诸葛亮的品格多么协调啊。难怪唐朝刘梦得有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亮不正是等待腾飞的卧龙吗?他在等待什么?他在等待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在等待知人善用的明君。他终于等来了——
三、精读第三段 1、阅读二三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以下顺序说说:在第三次拜访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出发前—— 将到时—— 到达后—— (2)、交流要点: 出发前——责备张飞
将到时——还有半里路就下马步行
到达后——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等了、又等了、快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些什么?半里多路(250米左右相当于我们学校操场的一圈)、下马步行说明什么?指读,齐读。
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轻轻”一词说明了什么?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画出表示刘备动作的词。
刘备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外休息 师:为何让两人在门外等?会吩咐些什么?
2
表演刘备、童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学生来做做恭恭敬敬这个动作?
从这些动作当中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5、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一个时辰=2小时,半晌大约两小时)
一个小时过去了,童子看见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童子看见刘备还(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童子看见刘备仍然(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童子看见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从刘备的等待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练读,指名读,评读。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6、讨论:“快步走进草堂”可以看出刘备急于见诸葛亮,那他为何又要“还有半里路就下马步行”?又要“等了„„又等了„„”呢?他到底是急还是不急?(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7、雄才大略的诸葛亮终于被感动出山了,你觉得他是被什么感动的?你能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表现刘备态度的)词语吗?(板书:诚心诚意)
8、师:诸葛亮究竟何德何才,是否值得让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呢? 四、精讲点拨
第四自然段哪句话最能反映诸葛亮的才华的,找一找 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师简述说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师:从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位盖世奇才,文中还有个比喻句也能看出来,请找一找。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理解茅塞顿开等 5、第五自然段
刘备的诚心诚意还表现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后。出山后,他是如何对待诸葛亮
3
的?
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理解最后一个比喻句。
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学生说自己知道的故事名称,教师相机出示三国故事。
总结: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刘备靠自己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真所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宏愿,竭尽全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真可谓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鱼得水创伟业;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更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就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代名词了。
故事学完了,我们从中认识了——尊重人才、知人善用的蜀国国君刘备,认识了——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其实,《三国演义》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生动鲜活,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五、作业
我们都知道《三顾茅庐》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课后读《三国演义》,准备开个故事会。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