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卷d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青岛二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45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看管(kān) 解剖(pōu) 古刹 (chà) 望风披靡(mǐ) ....B.脂肪(zhī) 浣洗(wàn) 脊梁(j ǐ) 骁勇善战(xiāo) ....C. 摘花(zhāi) 复辟(pì) 炽热(zhì) 为虎作伥(chāng) ....D. 模样(mó) 分泌(mì) 弄堂(lòng) 蒙头转向(mēng) ....

答案A( B浣huàn;C辟bì,炽chì;D模m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松驰 装订 草菅人命 刚愎自用 B.耽搁 痊愈 怙恶不悛 万马齐因 C.震憾 校勘 相形见绌 莫名其妙 D.通牒 蛰伏 平心而论 莫衷一是 答案D(A松弛;B万马齐喑;C震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级既然下达了这项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为之。

② 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③民族区域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A.勉力 作客 自治 B.勉励 作客 自制 C.勉力 做客 自制 D.勉励 做客 自治

答案:A(勉力:努力;勉励:劝人努力。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自制:克制自己;自治: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在谈到如何治理国家时说,“民无信不立”,表明诚信是“立政之本”。孔子又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政府有诚信,公民自然也讲诚信。 B.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

C.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对中国渔船进行袭扰,中国百姓非常关心中国海军将会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D.“五一”动漫节期间,被济南当地业界誉为 “中国聋人美女漫画家”的郎嘉楣将携新作“洛克和威克”与观众见面,并进行现场签售。

答案B(A“孔子又说”后面应用冒号,或把“不用情”后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C后边的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应用句号;D“洛克和威克”应该用书名号,因为是作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B.当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时,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之财,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D.今天晚上可能会发生抢劫的事情,你们家是北门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还....是早早避开为好。

答案D(A.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B.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C.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D.首当其冲:最先受到灾难或攻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加剧、资源能源消耗殆尽等挑战,大力提升和培育低碳竞争力,能为企业和国家逆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不竭动力。

B.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会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中国新生儿的取名用字也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的现象将得到解决。

C.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人们如果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苦果。

D.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将多年来曾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的教师和学生解脱出来。 答案C(A应为“培育和提升”; B现象与解决,搭配不当;D句式杂糅,应为“被……束缚的”或“在……束缚下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1现在不断有人提问, ○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

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2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 ○

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3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 ○,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

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7.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答案:B(A.C.D,都属于①段中提到的外在原因,B属于“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8.从原文看,下面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以批判和暴露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整合和转化。 C.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D.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答案:D(A.原文②段“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B. “去资源化”的倾向,是指“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

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C. 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C.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答案:C(原文第二段“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并不是决定作用)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3分) 10.选出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多谢后世人 谢:告诉 .B.而征一国者 征:取信 .C.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 .D.则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

答案:D(择:区别)

11.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故以羊易之 ..

B.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 若无罪而就死地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D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其若是,孰能御之? ..答案:C(A相当于“而”,表修饰/用;B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代词,他;C却,表转折;D代词,它/如果,表假设。)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

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 .B.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脱:或许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才 .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

12.B(脱:如果)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碗列诸案 以其无礼于晋 ..B.更为造美食 罔民而可为也 ..

C.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D.若往聘于某氏乎 不拘于时 ...

13.C(A.把、用,介词/因为,连词;B.替,介词/做,动词;C连词,表转折。 D.向,介词/被,介词)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 B.②④⑥ C. ①③⑥ D.③④⑤

14.D(①②是他给人看病的方法,⑥是他临死之前的镇静表现。)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道人无论白天黑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15.D(原文说“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意为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救活一人,便拿取一尺布作衲衣里子)

第Ⅱ卷(105分)

五、翻译、断句和名句默写。(23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更造也。(4分) (如果)他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只需挑出荤菜就行了。”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4分。要点:或、荤、第、更等,译句也须通顺)

17.课内文言文翻译。(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分)

大鹏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三千里,乘着旋风向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18.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然后用斜线(/)给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3)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9)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六、语言运用。(4分)20.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请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艺儿!”。画面讽刺了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忘记出身)的人或现象。

(或:画面由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和一只刚出壳的小鸡组成,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艺儿!”。画面讽刺了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的人或现象。)

七、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8分)

离我太远了,皮兰

冯骥才

(1)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从来没听人说过,去了之后却永难忘怀,这个地方就是皮兰。

(2)对我来说,它实在太远;我在“远东”,它藏在地球西边亚得里亚海最上端那个海湾,好像掖在欧洲的胳肢窝里,皮兰就在这天涯海角似的地方。 (3)这个只有四千多人的小小的中世纪的古城,密集着层层叠叠两三层的小楼,全是雪白的墙和砖红色的尖顶。如果艳阳高照,白墙更白;一场雨后,红顶瓦变为深红——再给湛蓝、深郁和辽阔的大海一衬,色彩分外独特又鲜艳。这时,偶尔飞来几只极黑的乌鸦,醒目地落在屋顶或烟囱上。如此的景象,叫谁看了不醉? (4)皮兰就像大地鲜亮的舌尖,伸进大海,舔弄着无穷而清凉的碧涛。 (5)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在皮兰海边散着步,边走边看海上的美景,不经意就走到它城中心的广场上。欧洲的广场无论大小,四周的建筑都是城市的门面。皮兰的门面可没有花团锦簇般的大厦,一律是墙面斑驳甚至是破损的老楼,然而它们简朴、素雅、沉静,像中世纪的农夫农妇、工匠市民平和地站在那里;铺满广场的石板石钉早已磨得光亮,像铁的;一些长长的石条凳围着广场放了一圈,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上边消闲,一看便知是本城的百姓;两个女孩儿坐在那里逗狗;一位老妇人抱着婴儿晒太阳,旁边坐着个老头,舒舒服服打着瞌睡;一群男子在下棋,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穿着很漂亮的海员制服,帽檐却斜着。年轻的父亲在教他的孩子学步,孩子乍着胳膊摇摇晃晃走在前边,父亲笑呵呵跟在后边,走着走着,情不自禁地和孩子走的姿态一样了。 (6)皮兰湾很静,适合扬帆出海,这里有桅樯如林的小码头。皮兰的海水比矿泉水还干净;海边的岩石上常常会悠闲地躺着一些沐日的泳装女子,粗粝的石块

和光嫩的皮肤强烈地对比着;海鸥们常常在海面上自在地飞掠盘旋。 (7)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背包的旅行者站在旁边贪婪地拍照。

(8)皮兰的地标是在城中鹤立鸡群般高高耸起的尖顶的钟楼,它叫人想到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只是更简约更古朴一些。皮兰历史上曾属威尼斯王国管辖。广场立着一块石头旗桩,上边刻着的年号是1466,它是威尼斯王国时代的遗物吧。在威尼斯统治的漫长的五百年里,它骨子里已浸入太多意大利人的气息与气质,尤其是对历史的态度。街头巷尾处处可以看到历史的见证。一棵与一根石柱死死缠成一体的古藤,东一块西一块有刻痕的建筑残石,多半已经锈烂在土里的铁锚……没人去动它们。让它们以历史的原状存在。城中还有些中世纪的残垣断壁,更是地面上的文物。用不着标明“文保单位”,也被人们当做“沉默的老者”备受尊崇地活在人间。比如一座中世纪的修道院,早已荒芜,仅存中庭,只有一些残损的雕像或兽头放在廊子上,其他空空如也;人们把庭院打扫干净,却任由野草丛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这不是意大利人擅长做的事吗?

(9)没有人去拙劣地添油加醋,或者去涂脂抹粉“打造”它。历史是不需要加工的。

(10)无形的音乐是一种灵魂。古典音乐是历史的灵魂,皮兰人用它来轻轻唤醒历史。早在17世纪这里诞生了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塔替尼。皮兰人在塔替尼去世二百年时,仍然怀念他,以他为荣,便制作一尊雕像放在广场的中心。 (11)真正的雕像都是为了一种精神,不是城市广告。

(12)最深厚的皮兰还是在城中往复迴绕的哥特式的老街老巷里。今天的皮兰没有为了“扩大旅游经济”而去放大街道尺度。老墙老屋老门老窗一切依旧,房

中的生活设施却正在“现代化”。他们依旧在窗口伸出杆子晾晒衣服,依旧在窗框上挂满花盆,让五颜六色的花朵镶在阳光射入室内的地方;然而,钻进一些地下室地洞似的小门,里边艺术家工作室的照明、通讯与生活设施却十分现代。这些艺术品店很少出售千篇一律乏味的旅游商品,多是艺术家富于个性的创造。他们尊重历史,却又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一个劲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拼命挤奶。

(13)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活着的。 (14)只可惜它离我太远了,皮兰。

21.作者在第(3)段分别写了那些静景、动景?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静态描写小楼的外形、房屋的色彩;(1分)动态描写艳阳高照,雨后房屋色彩的变化,乌鸦的飞翔;(1分)

(2)以动衬静,写出皮兰优美宁静的景象。(2分)

2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皮兰城的特点。(4分)

风景秀丽、简约古朴、历史悠久、宁静闲适、富有文化底蕴。(一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23.理解第(12)段画线句字的含意。(4分)

(1)皮兰人对传统文化不是掠夺式的开发索取,而是原状保护传承;(2分) (2)反思批判了当今社会以商业利益为目的所谓文化保护的现象。(2分)

24.结合全文,从语言表达和作者情感的角度,对第(14)段加以评析。(6分) (1)采用倒装语序,强调我与皮兰可望而不可及的遗憾之情;(2分) (3)语言简洁,意蕴丰富深邃(1分)。“远”一语双关(1分),突出与皮兰相隔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对历史传承的距大差距,引出了一种无可奈何(可惜)之情。(2分)

八、作文 (60分)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

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言文参考译文:

邵道人是蜀地人。到庆阳时已经七十多岁了。道人(平常)不愿说话,大凡想要表达的都用面部表情示意,所以没人追问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邵道人授馆在钟楼街周家,用土筑屋,身披僧衣,无论白昼黑夜都坐在露天处。郡中的那些子弟少年争相前来侍奉道人。道人都用面部表情告诉他们自己的意思,那些子弟少年没有不合道人心意的。

道人喜欢替人看病。患者家属请他出来看病,他便让患者张开眼,又让患者呵气。倘若患者是可以救活的,道人就给弟子们示意,弟子们便把饭放在患者身前。道人拿出他袖中的铁尺横放在饭上,口诵大悲咒,念完后,拿起铁尺抚摸着患者说:“病好了!”假如是救不活的,道人便快步走出。患者家属求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然而道人从不收钱,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救活一人,便拿取一尺布作衲衣里子,做里子的布够了,便不再拿取。患者家属假如有现饭给他吃,就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不问饭多饭少,道人都吃了;如果另外还添饭,又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道人便不再吃了。假若发现是粗劣的食物,道人就高兴地吃了。如果(患者家属)问:“要另外替你烹制美食吗?”道人也就不再吃了。如果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只需将荤菜挑出去就行了。”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

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听说了,争相来请他,希望观看道人喝水,道人微笑点头答应。弟子在他面前放置好水。道人给弟子示意,让乡里人自己放置好,也用碗排放在桌案上,不问水的多少,道人都会喝了。如果冬天水结冰,就听见道人牙齿间发出瀺瀺的声响,一会儿,道人的肩头耸起,面色发红,汗水簌簌而下,就像下雨一般。

道人跟我的大伯父年岁相仿,大伯父患有烂脚病很久不能治愈,问道人什么原因,道人说:“这是鬼魂在作怪。你曾经前往某人家向人聘过亲吗?你说他家的女孩子相貌丑陋,要另外去别家聘亲。那女孩因此惭愧,自缢而死。这就是她的鬼魂(在祸害你呀)。”大伯父很吃惊,伏在地上叩头说:“我该怎么办呢?”道人说:“你现在遇到了我,三天后祸害就会解除。”三天后大伯父的病果然痊愈了。

过了十多年,有一天道人忽然对弟子们说:“我将要回去了。”弟子们说:“先生是给庆阳造福的人,庆阳人也没敢怠慢你,怎么突然说要回去呢?”道人没有回答。有一天,道人让人架设三层桌几,坐在上面。弟子这才醒悟到他说的回去就是死的意思。便团团围坐伺候他。晚上有人登上桌几去伺察他的呼吸,道人仍

然挥臂将他赶下来。半夜时分,屋脊上隐隐有霹雳之声,有如金戈铁马战斗的声响,众弟子一个个震惊害怕,拜伏在地。天明,起身看时,邵道人已经死了。

赞文说:孔子不谈论怪异之事。那么,像道人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释道两家迷惑世人,祸乱政治,然而道人却为人诚谨忠厚、不多言辞。他能够急人所难,死而后已。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从墨家中出逃出来的人吧,难道不是吗?

Ps: 【现代文原来的问题与答案】 (郭老师本想讨论一下现代文阅读的题目)

11.第③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古城景物的?(4分) 【或者问:“请从动与静的关系角度分析第③段,谈谈作者是怎样描写古城景物的?”】 答:(1)以动衬静:静态描写小楼的外形、房屋的色彩;动态描写艳阳高照,雨后房屋色彩的变化,乌鸦的飞翔;以动衬静,写出皮兰优美宁静的景象。(写动静结合可酌情给分)

(2)点面结合:首先从面上写出了古建筑的总体特点:密集、色彩鲜明,再选择艳阳下的白墙、雨后的红顶、乌鸦等具有典型特色的景物来展现小城的美。

1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皮兰城的特点。(4分)

答:风景秀丽、简约古朴、历史悠久、宁静闲适、富有文化底蕴。(一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3.请理解分析第⑫段画线句字的含意。(4分) 答:(1)皮兰人对传统文化不是掠夺式的开发索取,而是原状保护传承;(2分)反思批判了当今社会以商业利益为目的所谓文化保护的现象。(2分)

14.联系文章内容,从语言表达和作者情感的角度,对第⑭段加以评析。(6分) 答:(1)语言简洁,意蕴丰富深邃,采用倒装语序,强调我与皮兰可望而不可及的遗憾之情;(2)“远”一语双关,突出与皮兰相隔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对历史传承的距大差距,引出了一种无可奈何(可惜)之情。(联系文章分析,每点2分,分析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