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 10.16681 /j.cnki.wcqe.201621088
a部龙扇救育
第2卷第21期2016年11月
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康筱彬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文章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授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和学生培养目
标,依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案,并对“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堂教 学改革的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高职;教学改革;翻转课堂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21-0128-02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和教育 手段也变得丰富,教育形式更加多样。经过近些年的实际教 学,笔者发现单纯的网络移动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上课过 程中会有大量学生流失。同时,由于技术原因,网络课程良莠 不齐,学生面对课程不知如何选择,而传统授课形式又存在 形式呆板、教师授课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在“互联网+ ”的浪 潮下,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课堂,多种教学形式并行,成为诸多 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现状(一) 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网络集成与工程监 理、Web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的网络 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 进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集成、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 和安全维护,还能进行网络规划和网站设计。由此可见,本专 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 能熟练使用软件工业界最新的流行软件工具,高质量地开发 大中型软件项目。因此,学生在该专业的学习中需要进行大 量的实训练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确保学生的学 习内容贴近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 课程内容。
(二) 专业课程的授课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均采 用“理论+实训”的“学训一体化”的方式,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典 型的工作案例实现对工具软件的学习,授课方式如图1所示。
教师需要选取围绕知识点的典型工作案例,在授课过程 中通过案例分析、知识点讲解、操作演示三个环节实现课程 内容的讲授,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练习,完成后由 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 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比传统教学有所提升,但还 未达到预期目标。多数学生在实训环节采用“模仿”操作的方 式完成实训任务,甚至借助课本中的“操作指南”来完成,既 达不到熟练操作的目的,更不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
整个过程中,没有设置学生主动学习和讨论的环节,学生依 然是被动学习,无法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多数学生以参照 教师讲解完成实训任务为学习目标。
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课程典型案例的选择、知识点讲 解、操作演示及作业点评都由教师独立完成,同时还要指导 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这一现状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 力学习新技术及更新课程内容,容易出现课程教学案例与实 际案例脱节的现象。
教师在分配专业课程课时的过程中,通常会压缩理论课 程,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训课。这一分配方案使得教师无 法深入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 是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感觉学起来吃力。同时,理论课时 的压缩限制了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技能的 综合应用。
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缺失,仍采用盲目记笔记、背诵 等方式接受知识,追求“标准答案”,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考 和探究。课堂活动中没有设置学生提问、探究解决疑问的环 节,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及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教师利用课堂 进行知识讲授、学生通过课后习题作业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 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向学生 提供教学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对教学视 频等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课堂时间用于师生的答疑解惑、 开展协作式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 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颠倒,促进了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翻 转课堂”授课流程如图2所示。
在“翻转课堂”授课流程中案例分析”‘‘知识学习”两个 环节由学生在课前进行,课堂教学以“课堂讨论”‘学生实训” 和“作业互评”三个环节为主。在该流程中,教师由知识的讲 授者变成了资源的提供者、问题的解答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
作者简介:康筱彬(1982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基金项目= 2016年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研 究与实践”编号:JG2016015),项目审批机构: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128
第2卷第21期 2016年11月
职业教育
提供给学生,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这样教师能了解学生的
(案例分析)(知识^习
(mmR )(知识;^讲解) 〔操作k示) (学^实训) (任务点评)
图1实训课程授课流程
知识状况,以便在后续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进 行学习效果的检查。教学案例的选取要求教师紧密关注专业 发展,掌握行业动态,确保学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一 致。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以拓展思路为目的对学生进行适 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实训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 操作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寻求多种操作方式。在作业互评环 节,教师应当参与学生的评价,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优势和进 步,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指正,在帮助学生树立自 信心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总结与展望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翻转 课堂”的授课形式明显提升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知识综合 应用能力和学习热情等,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团队 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但该授课形式是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学生,以及诸如微机原理、操作系统等各类专业课,还有待进 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该模式还有待 调整和完善。参考文献:
[1]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 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2] 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软件导刊,2013,12(6): 157-159.
[3] 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10.
[4] 康筱彬,郭守超,周庆国.MOOC浪潮下新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以 甘肃高职院校为例[J].继续教育,2015(11):33-35.
(课^时论(学生
y
k训y
T
(作业互评)
图2 “翻转课堂”授课流程
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改革方案的效果
学生方面:学生凭借教师提供的优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 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学习计 划,实现了个性化学习。课程教学案例由知识点案例转变为 实际工作案例,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帮助学生实现知 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讨论活动主要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的设计,这一环节的开展促使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积极查阅相关知识并自主思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 自主学习的习惯。实训环节是学生实践解决方案的过程,在 该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以达到 最终目的。作业互评环节是团队成员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优化的过程。
教师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平台选取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上接第127页)
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亦要能够将测试的模式以及测试的试 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由此,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数学 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亦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到其所学数学 内容的应用途径。(四) 用于准确实施测试
中职数学教师在编制有效的测试试题,并且建立了有效 的测试模式后,其所要进行的教学环节便是准确地实施测 试。在对学生实施试题测试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着诸多 干扰因素影响到最终的测试结果。例如学生的测试状态、教 师的测试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在受到诸多干扰因素影响的情 况下,测试的过程、受测试者和主测试者均会出现一定误差, 导致最终的测试结果并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5]。为此,中职数 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试题测试时应该营造良好的测试环境, 调整被测试者,即学生的测试心理,使其能够处于放松的被 测试状态,教师自身亦要保持公正且良好的测试态度。由此 尽量减少最终的测试结果误差。
(五) 用于分析测试结果
在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数学试题测试时,不仅需要重视 以上诸多环节,更要重视最终的测试结果,且要对测试结果 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教师在应用诊断性测试方法 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最终的测试结果要谨慎且认真 分析,以便切实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对结果所反馈出
的学生学习存在的缺陷,以及自身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等进 行帮助与改进。在此方面,教师必须要拥有比较良好的分析 能力,能够根据表面的测试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其 中潜在的问题,以便全面、系统对学生学习以及自身教学的 效果进行了解,进而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亦能够改 变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诊断性测试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其日常学习 当中存在的误区,使其能够寻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提 高成绩。同时,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其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 不足,使其能够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 职数学教师在应用诊断性测试方法时,必须要重视分析教学 过程,且要重视编制测试试题和建立测试模式,在准确实施 测试的情况下,以严谨的态度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促 进学生长远发展。参考文献:
[1] 程婷.计算性思维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9(4):197.[2] 孙瑞梅,郑玮.网络环境下诊断性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临沂大 学学报,2011,1(9):76-79.
[3] 李彩博.浅谈诊断性测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 学报,2012,5(11):48-50.
[4] 匡昕.关联词语诊断性测试个案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3): 71-76.
[5] 王琼.英语教学中的诊断性测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2):155-157.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