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卷)第24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 休闲运动健康促进机制探析① 韩颖’ 胡波 王鹏 (1.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 01 O0;2.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 730) 摘要: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亚健康人群韵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运动锻炼的形式来保持健康水平,尤其喜 欢带有刺激和挑战的休闲运动项目。本文通过对当代高压人群的身心健康分析来说明休闲运动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压力、亚健康问 题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休闲运动 健康 促进 中图分类号:G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4)08(c)一O124—02 2008年中国健康委员会对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报告显示:近 2.1休闲运动的心理效应 90%白领存在着亚健康问题,其中l3%的白领存在严重的亚健康问 题;超过90%的白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近80%白领6个月 竞技体育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运动员的超群技术和技能为 人们提供观赏,同时也是体育市场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休 内发生过抑郁的状况…。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如果得不到 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 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21。丰富的休闲运 动项目给人们的不同爱好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人们从中获得 乐趣,增进了健康,扩大了交际面,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 闲运动没有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性,又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 消极心理,不必肩负成败胜负的责任,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体能上 都不存在任何压力.。人们可以在闲暇时轻松愉快地从事身体活动, 从而忘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烦恼、痛苦,在精神上获得一种 解放、自由的快乐感。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通常被称为 休闲运动没有强烈的对抗性,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体能上都不存 “快感中心”的区域,适量运动产生的脑电流刺激这一区域,令大脑 在任何胜与负的压力,休闲运动是身心和谐的统一。 产生一种剧烈的化学物质,使我们形成了兴奋无比的精神状态[71。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体育活动之中时,往往忘却时间的存在,即使时 1休闲运动 1.1休闲运动的兴起 休闲运动是在闲暇时间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健身娱乐、 间一小时一小时的流逝也浑然不觉,结束后才发现时间过得如此 之快。有研究表明,不管年龄和性别如何,在参加健身操、网球、高 尔夫、攀岩、游泳、太极、白行车等练习并持续25~70min时,均会获 消遣、放松、寻求刺激等为主要目的的运动[3]。休闲运动在我国大众 得情绪上的改善,紧张、抑郁、愤怒和困惑水平下降 】。因此我们建 中兴起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在改革开放以前,政治运动是国家政 议:在巨大心理压力下工作的人群应经常参加休闲运动,培养良好 治生活的基本主题,娱乐与健康、余暇与休闲、游戏与享受等,都被 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充分的自信 认为带有浓厚的资产阶味道,被作为糟粕打入另类,体育生活方式 心。积极的、快乐的情绪,是获得健康、幸福与成功的动力,可使人 只能趋向封闭保守。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 化,休闲运动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被社会所倡导,被 人们所喜爱。思想的解放为休闲体育的兴起解开了观念的束缚,文 明、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正在形成,新型的、现代化的体育生 活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 1.2休闲运动项目 充满生机。 2.2休闲运动的生理效应 永远有忙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复杂的人际关系、虎视眈 眈想加房租的房东、望而生畏的高房价等等,这些使得都市白领们 的身体日趋疲乏,职场成为亚健康的重灾区。适量运动有益于全身 各个系统,可改善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神经、内分泌 目前,休闲运动项目十分丰富:从活动方法上可以分为徒手运 和免疫调适能力,改善亚健康状况,从而达到人体形态结构(体格、 动项目和器械运动项目;根据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又可以分为有 体型、营养状况、身体成分)、生理功能(机体新城代谢水平,各器 氧运动项目和无氧运动项目;从运动场所来分,可分为室内和室外 官、系统的功能,抵抗疾病能力)、运动能力(跑、跳、投、攀爬等运动 两种;按场地和经费投入可分为:要求不高的传统体育内容(武术、 能力)的完好状态,使人精力更加充沛,工作效率提高。这里的适量 气功、散步、跑步、徒手操等),也有需要一些专门场地设施和一定 运动是指根据运动者的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运动 投入的现代体育内容(网球、游泳、旅游、家庭器械健身等),还有对 时的心率范围控制在l20~150次/min之间(研究表明,心率在ll0 场地设施和投入要求都很高的新潮体育(高尔夫球、保龄球、赛车、 次/min以下的运动负荷中,机体的血压、心电图等指标无明显变 摩托艇、登山攀崖、热气球、滑翔翼等);按活动空间可分为:陆域 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 30次/rain的运动负荷时,每搏输出量接 (登山、攀崖、定向、徒步越野、郊游、山地自行车、野外旅行、探险、 近和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 50次/ 滑雪、滑冰、雪上摩托等),水域(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潜水、 冲浪、滑水、钓鱼、游泳、木筏漂流等)和空域(滑翔、跳伞、热气球等 活动)等等_4_ 。 min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当心率增加到160~170次/ airn以上时,虽无不良异常反应,然而也未能呈现出更好的健身迹 象I9 );机体无不良反应,运动后略觉疲劳,恢复速度快;情绪和食欲 良好,睡眠质量高,醒后感觉精力充沛。休闲运动的众多项目一般 是有氧运动,运动负荷适中,心率基本保持在健身的理想范围之内 (120~1 50次/min),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张洪建等 10]对昆明市38位 老年人的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太极拳、太极 扇等休闲运动项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身体脂肪含量、体脂 2休闲运动对高压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 “健康”的英文health源于公元1000年英国央格鲁萨克逊族的词 语,其主要的含义是安全的、完美的、结实的。l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WTO)在其宪章中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一和衰弱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 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 个人只有在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 年人的收缩压和血糖均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下转1 26页) ①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编号:2006B091)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  ̄,2011年度立项项目,项目编号:XXJYBl123。 作者简介:韩颖(1 9 8l~),女,四川成都,讲师,四川旅游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主要从事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胡波(1 96O一),男,四川成都,副教授,成都工业学院体育教学部,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王鹏(1 9 81一),男,四川仁寿,讲师,成都工业学院体育教学部,主要运动医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24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1 2014年(第4卷)第24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 3500元的占较大比重,其中l501~2500元的占34.4%,居于首位。次 由于个人爱好不同,一些受器械限制的运动项目如球类、民间特色 之的是月收入为2501~3500元,约占总数的28.7%。而收入500元以 等项目也被人们所选择;受环境的影响,在气候适宜的时候,人们 下的所占比例最少,约占总数的7.2%。数据表明,河南省城市社区 还会改变一下运动项目,如放风筝等,此类传统的体育项目应该得 体育的参与者大部分月收入在3500以下。 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在锻炼场地选择上,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 经调查得知,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每 的活动场地公路街道旁、附近的公园、广场等居多,因为这些场地 年体育消费在l00元以下的居民约占总数的l1.3%,通过走访得知 大多是位于居民居住地附近,并且是可以随时、任意进出的活动场 其原因是部分老年人极少自费买体育相关用品;每年体育消费在 所,收费的体育场馆设施虽然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居民不是特别需 1O0~300元之间的居民较多,约占总数的24.8%l每年体育消费在 要或有些收费场馆离家较远,或是不能接受其收费标准等原因,选 300~500元之间的居民最多,约占总数的35.1%;每年体育消费在 择的居民相对较少。(见表3) 500~1000元之间的居民排第三位,约占总数的20.2%;而每年体育 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仅占8.6%。体育消费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表 4结论与建议 明大多居民都是工薪阶层,月收入水平较低,自身经济状况导致其 4.1结论 无更多闲余财力进行体育消费;当然,也有一些收入水平较高的群 河南省参加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居民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参 体,其体育消费水平就会相对较高一些,除了购买一些运动服装之 与社区体育居民的年龄段分布不均;河南省参与城市社区锻炼的 外,还会购买体育报刊、健身器材甚至各种体育赛事门票等各种体 居民大多是工薪阶层,实际用于的相关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河 育活动用品;通过调查得知河南省社区内盈利性的体育场所并不 南省居民选择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广泛,散步、慢跑、健身路 是很多,而且营利性健身场所如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主要分布于市 径锻炼和有氧健身操成为人们主要的选择。 中心等繁华地段,由于距离、交通、费用等方面的因素,部分收入较 4.2建议 高的居民倾向于选择参加这些健身俱乐部,这部分消费者主要以 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依靠体育活动自身的吸引力还 中青年为主,希望通过专业健身教练的科学指导进行锻炼健身,这 需要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t各级政府应健全管理制度,落实 说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部分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与其实际收入水 管理,加大政策的号召力,使各辖区体育馆、学校等相关事业单位 平成正比。(见表2)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时间外,向公众免费开放场馆、适当降低收费标 3.2居民参与城市社区体育锻炼的情况 准或政府予以一定的资金补助,以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公共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首先选择率较 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各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体 高的体育项目是健身舞蹈,由于广场健身舞属于有氧运动,对人体 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明确其工作职责,使其走进社区、融入广场、 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职 融入群众,社区有关人事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薪酬,使社区体育指导 业的人群,并且在各种优美音乐的伴奏下能够愉悦人心,激发运动 员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的兴趣,在快乐的心情中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其次参与较多的项 目是通过健身路径进行锻炼,调查数据反应出全民健身路径的配 参考文献 置形式深受河南省广大城市社区居民的喜爱,这种现象较多的表 [1]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 现在老年人身上。城市社区体育的参与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这 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部分人群有着相对固定的体育消费习惯,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自 [2】孙高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路径【J】.西安体育 己出资去经营性体育场所消费和锻炼,而社区内免费的体育健身 学院学报,2012,29(4):460-463. 器材和路径则备受中老年锻炼者的亲昵。最后是散步和慢跑,这些 [3]张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武汉理工大 项目易开展、对环境和活动场地等条件要求相对不高、经济实惠。 学学报,2O12,25(4):632-635. (上接1 24页) 参考文献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虽没有显著下降,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1】王佳.浅论接受式音乐治疗法对高压人群(企业白领)心理减压 这些说明休闲体育活动对于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成分,减少 的疗效研究[J】.经营管理者,20l0(14):39. 体内脂肪的堆积,能够降低收缩压和血糖,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系统 [2】李笑来.社会病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的机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3]卢一,许军.论休闲运动的学科体系[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2.3休闲运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学报,2007(3):27-28. 身心和谐,其实就是身体活动本身与人的心情愉悦相互协调。 [4]卢锋.现代休闲体育项目活动指南【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 和谐的身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温家宝总理就人的内心和谐 版社,2008. 有过这样的论述:“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 [5]卢锋,刘喜山,温晓媛.休闲体育活动的分类研究[J].武汉体育 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 学院学报,2006,40(12):59-62. 荣誉。”通过身体活动增进健康、调节人的心理是休闲运动的价值 [6】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所在。由愉悦的心情促进人的身体活动也是休闲运动的重要内容。 [7】李仲广.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休闲运动鼓励个性化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感受和体验活动。参加 [8】Berger,B.G.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an active life style: 者无论水平高低,只要全力以赴,表现或开发自身潜能,都会在自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know[J].Quest,1 996 身的内在感觉尺度上体验到身心和谐的愉悦感,使人对自身的潜 (46):330-353. 能产生一种惊奇感,驱逐精神的劳顿,安抚疲惫的身心。 【9】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O】张洪建,疏韵,曹俊,等.休闲体育对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 3结语 作用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2):16一l9. 总之,休闲运动内容丰富多彩,是都市高压人群喜爱的、理想 的活动方式,它以丰厚的内容和自身精神的意境,为现代人的精神 追求提供了领域和手段。休闲运动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 活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健康、满足需要、陶冶情操,还可以充实生 活、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发展。 26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