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论坛 FAzHAN・FAzHANLUNTAN 甘肃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口吴建军 惠石生 崔强 张艳 吴红彦 一、甘肃省中药资源的现状及药品 二、甘肃省具备中药材生长的地理 产基地,当归、党参、黄芪、甘草、大黄、 分类 优势 板蓝根等大宗药材种植规范化程度不 甘肃省由于特殊地理环境药用植、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 断提高。为保障国家中药生产提供了优 动、矿物资源特别丰富,有接近1 600 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土壤分布水平 质原料。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 种,其中276种属全国重点中药品种。 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明显。具有森林土 渭源工业集中区、兰州新区和兰州高新 目前,甘肃不仅具有区域优势的当归、 壤、草原土壤和荒漠土壤三大系列。有 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区入 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甘肃中药的“五 山地、高原、河谷、丘陵、盆地、平原以及 驻企业95户,建成项目40个,陇药产 朵金花’’,还具有天麻、杜仲、麻黄草等 沙漠等多种地形、地貌。地形复杂,气候 业初步实现了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特殊中药,而且拥有陇西文峰镇、首阳 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条 (二)中药生产加工发展已初具规模 镇、岷县城郊和兰州黄河市场为主体的 件,是我国中药材大省之一。全省总体 近几年陇药产业增长较快,“十二 四大中药材集散地。截至去年岷县当 为大陆性气候,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复杂 五”期间,工业产值发展势头强劲,经济 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茂、陇西白条 性所形成的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 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党参等l0多个道地中药材品种分别获 富的中药材品种。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97 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或国家工商 三、甘肃中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户,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 总局产地证明商标保护认证。甘肃中药 (一)中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已 增速17.97%;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已初步 初步形成 , 100亿元,年均增速18.07%。年销售收 形成,目前已是中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 1.中药种植基地已成规模 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010年的10户增 面积最大省份之一。但必须清醒看到, 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黄芪、礼 加到19户,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甘 甘肃中药产业尚处于“大资源、小产业” 县大黄、西和半夏等18个道地中药材 肃扶正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营业务 发展阶段。 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5个基 收入分别达到7.54亿元、3.6亿元。近5 但是,在甘肃众多中药品种中,拥 地通过GAP认证。目前,有2O多个县 年,陇药加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 有自身品牌的中药材数量很少,其中名 (区)中药材生产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 工业的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主营业 优品牌更少。统计显示在众多的陇药 其中岷县、渭源、陇西、宕昌、武都等县 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医药工业主 中,拥有真正品牌的陇药仅有3O余种, 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超过2O万亩,当 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4个百分点;全行 不到甘肃药材品种总数的2%,仅占重 归、党参、黄芪等优势品种种植面积分 业资产总额220亿元,年均增长 点中药品种的10%左右,而其中有影响 别达到40万亩以上。枸杞、甘草、板蓝 19.86%。陇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 的品牌又仅局限于传统积淀形成的个 根、大黄、半夏等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初步 甘肃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别名优品牌。 形成。“十二五”期间,以中药、生物制药 (三)中药生产已初步形成具有高附 从中药材产品来看,甘肃省药品生 为核心的“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 加值产、学、研模式 产企业药品品种总计3 029种,其中中 保障基地”和“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1.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十二五” 成药有1 562种、化学药有1 347种,生 得到了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大力 期间,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重点,通 物制品有102种,保健药品有17种,原 支持,先后批复建设国家级产业基地。 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鼓励企业联合 辅料药69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 2.中药种植数量已成规模。“十二 国内外医药领域科研机构开展新产品 甘肃省陇药整体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 五”期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扩 研发,提升创新能力。陇药产业办公室 全省约有400多个乡(镇)种植中药材, 大,据统计201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 与天津药物研究院签署了陇药资源开 种植面积接近400万亩以上,而陇西、 积388万亩,产量约100万吨,较2010 发合作框架协议,陇神戎发、中天药业、 渭源、宕昌3个县种植中药材约占全省 年分别增长53.9%和92.3%,其中,标 兰州大得利等企业与该院合作研制新 一半以上。产量约82万吨,产值近100 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占总种植 产品;甘肃奇正与江西中医药大学联合 亿元。目前,我省陇药产业发展较快的 面积的25.8%。2011年以来,通过政策 成立了甘肃现代中药制剂工程研究院, 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种植、医药加工、仓 引导和资金扶持,以定西为核心,辐射 兰州和盛堂联合沈阳医科大学成立了 储及商贸流通等方面。 带动陇南、河西等地区建设中药原料生 (下转第35页) 发展・月刊 FAzHA ・XIA sHlLINGDAoTANE&zHAN 县市领导谈发展 度,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 万元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发挥财政 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完成省、市 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资金的杠杆作用,用政府的“小投入”吸 科技成果鉴定登记6项,县级科技成果 三、强化五项措施。促进创新创业 引社会的“大资本”,目前全县创新创业 鉴定、评审39项,推荐上报张掖市科技 我县通过凝聚合力推、优惠政策促、 方面的社会投入达到近3亿元。 奖励10项。同时,建立了“山丹众创空 基地平台育、科技示范引、内外联动推等 三是建设三级平台,打造创新城 间”科技服务公众平台,将科技信息、政 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创新创业工作。 市。把已建成的山丹创新创业大厦作为 策及时传播到企业和创客群体,实现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聚合工作力 一级平台,建设的培黎国际职术学院作 科技信息及时有效全面覆盖。 量。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 为二级落地平台,同时规划建设3.8万 五是加强地校(院)合作,强化智力 组长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领导小 平方米的创新创业中心作为三级平台, 支撑。紧紧围绕我县产业特色,把推进 组和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工作领导小 为各类创新项目落地提供强力支撑,力 地校合作、院企合作作为创新创业工作 组,建设了山丹县创新创业暨电子商务 争到2020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创 的重点,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对接联系、 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8名,专 新创业大厦、沃谷创业孵化园、培黎国 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他们在科研攻关、 门负责创新创业大厦的管理和服务工 际职业学院为依托,积极筹建面向公 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强及高层次人才 作,确保了创新创业工作扎实开展。同 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创客空间” 等资源密集的优势,探索合作共建创新 时,制定了《山丹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工厂”等,力争实现创业与创新、 成果转化等平台,形成“洼地”效应,吸 创新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把实施创 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的有机结合, 引优质资源不断向我县集聚,提升产业 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目标任务逐项分 为微创业、微创新提供低成本、便利化、 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促进 解,层层细化,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一 多层次的载体,着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相关产业和企业持续协调、转型升级发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四是强化科技示范,促进创新创 展。目前,已与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激发创业活 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和支撑“双创 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甘 力。制定出台了创新创业工作奖励办法 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财 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社科院等院 等优惠政策,对水、电、暖、网络费用进 政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 校积极开展合作洽谈工作,为小微企业 行减免,实施贴息贷款、资金奖励、大学 研发投入。2015年,全县研发与试验发 “两创示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 生创业工资补贴等多项“真金白银”的 展(R&D)经费投入9 100万元,占到全 撑。 优惠政策,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激发社 县国民生产总值的2%;全年共申请专 (作者系中共山丹县委副书记、山 会创新创业活力。同时,政府出资1 000 利334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认 丹县人民政府县长) (上接第3o页) 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为广东一方投资 等地区医药企业,保障医疗机构药品供 药物研究院,甘肃歧黄与广州中医药大 建设的子公司,过去5年间年均增长 应,兰州九州通建立了覆盖全省大部分 学合作开展新药创制和保健品研发工 30%以上,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 地区的营销网络,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 作。近几年,陇药专项资金累计投入 1O亿元。深圳瀚宇收购甘肃成纪,及时 大。以陇西为核心区域的中药材市场进 4 028万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 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药械合一产 一步完善,已形成6个专业市场和15 前有16家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新药 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成为企业新的增 个产地市场,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8O 及保健产品研发项目47个,总投资 长点;重庆太极重组天水益生阿胶厂, 万吨,年周转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中 4.96亿元,其中22个在研产品进入临 生产的“太极天胶”畅销国内市场;天士 药材市场服务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建成 床研究阶段。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大 力控股中天药业,在药源基地建设、中 “西部中药材网”等专业网站15个,利 学、中科院化物所和近物所等在甘科研 成药生产、品牌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 用“互联网+中药材”等现代化营销手 机构与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 合作。九州通投资20亿元,在兰州新 段,实现传统交易模式向现代化电子交 研合作关系,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初步 区、渭源县、岷县建设三个项目,发展现 易转变,当归、党参、黄芪、枸杞等药材 建立。 代医药商贸物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产 及精制饮片电商销售势头良好。目前已 2.中药生产向品牌模式挺进。过去 业。兰州和盛堂引入东方资产参股经 初步发展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的 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营,与葵花药业合作开拓市场,2015年 主要区域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充分发 依托我省中药资源优势和政策环境,先 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 挥了带动药材种植、稳定药材价格、聚 后引进13家国内知名医药企业落地甘 (四)中药生产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 集市场要素的功能。 肃,为陇药产业发展引入了新理念,增 善 (第一、二、四、五作者单位:甘肃中 添了新活力。广东一方、康美药业、千金 过去5年,以兰州为中心的医药商 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医预防医学 药业、神威药业在陇西投资建企业,其 贸物流配送网络初步形成,国药控股甘 研究所;第三作者单位:甘肃省食品药 中以生产中药提取物为主要产品的陇 肃公司整合重组武威、平凉、天水、庆阳 品监督管理局) 2016年第11期,总第313期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