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32卷第1期2020年3月宁波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32 No.1Mar.2020DOI :10.3969/j.issn.1008-7109.2020.01.019“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徐洁(宁波工程学院 体育部,浙江 宁波315211)摘要:通过“智慧体育”移动技术手段,将影、音、视、图等素材和传统体育课堂有机结合,对传统健美操课程进行改革% 初步构建“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学生普遍支持“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认为能 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健美操课程目标达成度高)关键词:教学改革;智慧体育;健美操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09(2020)01-0107-05Teaching Reform on College Aerobics Course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SportsnXU Jie(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Abstracts: By means of( smart sports)mobile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aerobics course is reformed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smart sports)aerobics course is initially constructed by organically com­bining the materials of shadow, sound, vision and figure with the traditional PE class. It is conclud­ed that students generally support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lligent sports)aerobics course and be­lieve that they can learn more knowledge and ability in limited classes. Aerobics course has a high degree of achievement.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smart sports, aerobics0引言作为高校体育中的特色课程,健美操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基础,课程内容活泼、丰富,

凭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然而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

式$由于这种转变,使得大学原有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教学范式在新的环境下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叫

加之目前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授课方式缺乏多样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收稿日期:2019-12-18 修回日期:2020-02-11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0372)作者简介:徐洁(1981 — ),女,江苏响水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员机能评定、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研究,Email: xujie19811229@126.com徐洁:“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108养。因而将“智慧体育”健美操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课程中,是时代所需、课程所需、改革所需。2018年教 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动课堂革命,推广混合式教学等新 型教学模式。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提到:要加大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力

度,推进“智慧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作用。这些政策表明了

国家推动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决心。因此,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1 “智慧体育”解析1.1

“智慧体育”的概念“智慧体育”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获取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移动技术辅助传统

教学的一种新兴教学手段。“智慧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新颖,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学生进行的是一种自 主化、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智慧体育”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一内化一外化(创编),学生则按照教 师的引导创造性地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自我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1.2 “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的要素1.2.1教师在“智慧体育”健美操课堂中,教师播放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练习时对各个小组循环进行指导% 答疑,以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分析技术动作的难点和重点,指出练习中的错误,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整节“智慧体育”课堂中不是以讲授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堂整体节凑,使课堂气氛生 动活泼、井然有序。1.2.2学生在“智慧体育”课堂中,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学习标准技术动作,视频可以慢放和反复观看,便于

掌握动作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如遇问题随时向教师提问,突破了课堂交流的限制。在该课堂中教师和学 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实现了学生进行自主化、探究式的学习叫2基于“智慧体育”的健美操课程设计2.1课程设计的理念通过浸入式教学将“智慧体育”融入传统健美操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探究式自学为手

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减少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探寻知识,自主提问,教师在整个教 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以编排、表演等多种形式,全面实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比如模

拟运动会入场式表演编排、啦啦操表演编排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团队协作能力。2.2课程目标“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通过移动技术和传统体育课堂相结合的形式,从理论、技术、编排三个层

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及练习方法,具备健美操指导大众健身的基本

能力,并依托体育课,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并达到以下三个课程目标: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智慧体育”健美操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大众健美操的技术动作, 能够进行展示和表演!通过“智慧体育”健美操视频的欣赏,提高体育艺术素养和美学修养!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学习,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能

109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用正确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体育锻炼,形成乐观、向

上的生活方式。团队协作目标:通过“智慧体育”健美操分组学习、团队作业的模式,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尊重他人,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团队

和协作精神。2.3学情分析《大学健美操》的教学对象为校内本科生一、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健美操对学生来说是零起点,课程

对学生协调性有一定要求,教学中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传播,塑造灵

魂,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能力。2.4教学步骤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分为四步(见图1)。第一步,课前教师建立学习群,上传学习资料、视频,学生

进行预习!上课时,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复习、巩固准备活动内容,教师镜面示范带领学生进行热身, 运动量达到小高峰。第二步,观看本节课教学视频,分组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流动答疑,达

到技能、团队协作目标。观看健美操世锦赛、啦啦操冠军赛等顶尖赛事视频,开拓视野,了解国内外健美 操发展趋势,紧跟前沿。学生利用已学编排知识、操化动作自由分组创编8*8拍健美操动作进行展示,

达到技能目标。第三步,结束时教师上传放松操视频,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在学生完成过程中介绍运动

常识、体育健康知识!播放运动员励志故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等,使学生感受突破自我、百折不挠、永

争第一的体育精神,达到健康、团队协作目标!第四步,布置课后作业!作业为上传学习动作视频和课后 体育活动打卡训练,把视频作业和打卡记录上传到班级学习群,作业算做平时成绩叫图1教学设计步骤3教学实践3.1教学案例介绍3.1.1教学准备健美操是门公共选修课,学生为无健美操基础的大一新生,课前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料、视

频,已预习本次课8*8拍操化动作。教材是《健美操》,《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第三套)》。教学内容:

①学习健美操锻炼标准二级套路组合二,操化动作8*8拍;②健美操专项素质练习。教学目标:①通过

“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学并掌握组合二8*8拍技术动作,在团队协作下完成动作

徐洁:“智慧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110展示;③通过“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分组学习、团队作业,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突破自我的 拼搏奋斗精神;④通过观看体育视频,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最终爱上体育,养成自觉锻炼、终

身体育的意识&教学的重点、难点:①小组同学之间有掌握动作快慢的差异,要求大家互帮互助,优等生

帮助后进生;②视频播放不宜太长太多,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3.1.2教学实施看视频复习热身操&教师领做热身操之后,进入课程基本部分,学生观看完整教学视频一遍,然后

根据教师指令以6~8人为一组共分成六组,进行分组自学;教师在各组之间循环进行答疑、指导、纠错, 用语言鼓励学生,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播放健美操、啦啦操比赛视频、集锦(2分钟左右),教师对视频

做出总结和归纳,30分钟后进行小组8*8拍动作展示、考核;要求动作和音乐吻合,小组成员动作均正

确,如有一人动作错误则视为整组动作不过关,需重新考核检查&六组过关后,上传放松操视频,完成后 播放优秀运动员励志视频等(3分钟左右)&最后做课程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小组8*8拍操化动作

视频打卡;完成1〜2次运动数据上传打卡&3.1.3教学反思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组合二8*8拍的操化动作,但还有部分学生步伐错误,经过

多次尝试后获得一些教学经验:在学生练习环节中,可对视频动作逐个分解成最基本步伐进行练习,然

后再增加至4*8拍、8*8拍,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并形成动力定型&在教学过程中,可 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练习中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传统健美操课程过分注重教

学程序,形式过于规范化的缺点,增加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另外,可增加分

组练习,该形式可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

神,深受学生喜爱&3.2教学效果分析3.2.1教学设计新颖,实效明显健美操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动作的技术性较强,反馈快,学生掌握要领后马上可以在课堂中 见分晓&课程使用传统课堂+“智慧体育”新型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新颖、多样,实效性强,如在上

课之前使用“预知”的手段,让学生观看学习完整视频,提前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总体印象;上课时

使用“移动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探究式自学;在熟练动作阶段使用“团队作业”的教学手段;在自编操

阶段使用“创新设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余生活中养成坚持锻炼的终身体

育思想,使用“运动打卡”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练习的密度(见图2)&通过对两个教学班级72名学生进

行匿名问卷调查,其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根据问卷反馈,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对“智慧体育”健美操

课程抱有支持态度,支持率达到83.3%,说明该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认可&口学生练习50% ■学生动作展示35% 口教师讲解15%图2课程练习密度统计Ill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表1 “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问卷调查统计内容支持率/%反对率/%你支持“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吗?能够有效的调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吗?能够促进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吗?83.369.767.655.416.730.332.444.6能够拓宽视野,提高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吗?课程教学设计新颖实效性强,有必要推广吗?63.636.43.2.2学生参与度高,协作能力增强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团队学习、团队作业等环节,使学生体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

识、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团队竞争的机会,培养学生合 作意识与集体观念,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学会分享与尊重他人、

欣赏他人$3.2.3引入探究式教学,课堂氛围活跃体育学习需要学生极大的积极性,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让学生乐学、爱学$健美操课

程改变以往注入式、填压式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兴趣,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科学评价自 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叫3.2.4借助移动终端,丰富课堂内涵运用移动终端接入技术教学手段,将标准化的健美操运动技术以视频方式直观呈现给学生,使学 生掌握动作的时间相对缩短,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另外,通过播放世界健美操锦标赛、

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等,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同时学生享受了健美操的魅

力,享受了运动的魅力$4结语“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对这种新型授课方式持支持态度,认为“寓教于乐,

与时俱进”对学习健美操课程有极大帮助,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当然,同时也

发现本课程还有一些不成熟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视频资源需进一步丰富,并按照大赛赏析、体

育明星励志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等分类归纳;其次教学工具和平台相对单一,大数据的收集和积累环节 薄弱,应运用“雨课堂”、“爱课程”等教学平台开展辅助教学#总之,“智慧体育”健美操课程是知识导向型课程向能力导向型课程的转变,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丰富启发式、探究式学习体验,提高课程参与度,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是对健美操课程改革的

有益尝试。参考文献:[1] 张亚珍.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81-83.[2] 徐洁.\"智慧体育”新型课堂样态实施路径研究[J].体育世界,2018(12): 123-124.[3] 徐柏杨,杨小帆.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1): 71-73.[4] 田宏杰.超越知识中心主义:研究性教学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9(3): 203-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