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墨竞李 素 2009年第6期(总第110期) 大学体畜教学 式的发展石哥究 陆 瑶 (四川理工学院体育部,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体育教学模式也要经过实践不断完善,因此,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建 立是培养体育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面对体育科学的发展,我们必须改革传统教 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大学体育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LU Y8.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 change of society,the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ust be improved.New model of PE teaching is a must to fos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cience,we need to explore new one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1. Key wO Is:Physical Education;Model;University Physical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 较 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 为了研究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 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学是学 题,我对我国部分高校及国外一些高校的体育进 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 行了比较。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同.,受政治、经济、 途径。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 文化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课程设置各有特点。 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 西方国家(如欧、美等)的高校学校体育、康乐体育 致陛,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 都比较成功,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学生的 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 个性发展特点,科目覆盖学科领域广泛,选修课 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 多,覆盖面大。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统筹性强,自 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 由度小,选修课少。要改变这些不合理因素,我们 的优势。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当代体育 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重视新兴课程, 教育模式的革新与拓展,以及此模式对培养学生 增加学生可选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 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的现实意义来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进行研究。 (一)因材施教,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一、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比 趣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陆瑶(1981一),女,助教。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应该作为学校 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 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 校本课程设立的原则。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应由 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 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 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 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 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 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 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 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四)优势互补的学科教育新模式 传统的体育乃至整个学科教育中,一般以班 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 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级为单位,教师独自备课,独自为学生上课。一些 做得好一点的学校会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指导 非竞技运动项N、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 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 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 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 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 体育学习和锻炼。 从人体素质角度而言,人天生就是有差异的, 有的长于长跑等田径项目,有的长于速度类项目, 有的身体柔韧度很好,有的球类项目很喜欢,有的 甚至喜欢一些趣味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 应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从而最大 限度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与此相适应,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进行全方位 的改革。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我们把体 育项目细化了,因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多 样化的体育活动课程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 趣,达到了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选择式体育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 进度、学习参考材料、学习伙伴、学习难度等因素 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选自定,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学生在运动学习 中的不同需要,并在自主性、自立性较强的学习过 程中形成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也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 模式”或“创造式教学模式”等,是主张通过体育教 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 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 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 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 学过程的。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先将运动教 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 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 教师的教案,但问题也因此出来了。体育的内容 包括田径、球类等有很多门类,每一个教师的专业 优势并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让学生在每 一个学习领域都受到最专业的学习,就必须对备 课组进行改造,可以考虑按照专业优势对教师类 型进行划分,或者是几个教师作为一个备课教学 单元,集体备课,分段承包,集体上课,彻底打破教 师以班级为授课单元的学科教育模型。事实上, 此种学科教育的模式充分考虑了教师的专业内的 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体育学科来说,学科内部门类 众多,专业性教强,非常适用此种教育模型。而在 备课这个环节上,教师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学习, 也可以提高整个教研团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 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 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 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 体验,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 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 教学课的。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 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应多样。其教学过程 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 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 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 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 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如男生的跨栏 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 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 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 学阶段,教学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 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 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 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 100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 创设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体育教学的 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 先进性。(3c字编辑:吴文水) 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三、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采取单一的教 Eli查有梁.教育模式I-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学模式和思维方式,这种理念束缚了体育教学的 3. 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面对这一 [2]周登高.体育教学模式的走向[J].体育教学,2005, 局面,教学模式发展尤为紧迫,意义也十分重大。 (2). 当然,教学模式并非教学格式化,在教学实践中, [3]王长宏.浅谈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口]. 我们也应提倡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针对不同学生, 阴山学刊,2006,(3). (上接第41页)这些工作,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 重视对实验环节、实习环节、毕业环节的强化训 能够对几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检验并综合 练,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实践环节的 运用了从事科研的基本方法,加深了对课堂教学 效果与质量。 内容的理解,真正掌握了学与用的关系。这种合 (二)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与实践环节评价体系 作参与既促进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提高了 我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按照“工理结 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加快了成材 合、医药渗透”的原则设置主干课程,构成较完整 的速度。 的化学、药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 三、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与实践环节评价体系。通过对 (一)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药物制剂专业O5一O8级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取 本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点在于重视素质教 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药学理论知识、化学 育,融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教 基础理论、工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加强。 育为一体,体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课程设置采 实践的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体系得 取了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充分调动学 到初步的优化,圆满完成了最初课程体系改革的 生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 既定目标。 ・ 培养目标的确定避免了同专业学生千人一面 四、结论 的弊病,注重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个性,摒弃传 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 统的大而全,改之为小而精,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分 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 离了毕业生之间的就业方向,降低了毕业生之间 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 的竞争。因为有学科专长的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 依据来设置课程。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的欢迎。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 在学生四年总课时压缩的前提下,我们整合 也体会到只有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方向, 课程,摒弃重复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顺序 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 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药物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文字编辑:吴文水) 制剂专业除强化药学、工学等专业知识外,还应该 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因此,我们增设了生物 参考文献: 技术类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外我们还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训练。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基本 录(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 是要走上制药生产一线的,而实际动手能力的缺 文件的通知EEB/OL].教高[-199818号.http://gaojiao. 乏已成为用人单位对新毕业大学生的普遍看法, hnedu.cn/web/52/2OO5O6/O6163918O93.htmk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尤其 [2]吉林化工学院.本科培养方案[s].2008,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