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5月第13卷第9期JCM,May.2015,Vd.13,No.9 ・中医中药・ 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对照研究 窦建军,苟汝红,邹永江,徐德会,赵长苓,刘芹 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精神科,河北066601 摘要:目的探讨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一2Ol4年5 收治的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起 始剂量为20 mg/次,1次/d,1周内调整用量至20~4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神汤治疗,1剂,d,两组均治疗 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 ̄on scale,n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nAMA)评定疗 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治 疗组治疗前、治疗第1、4、8周末HAMD分别为(25.6±3.5)、(19.5±4.4)、(14.7±5.1)、(9.8±7.3)分,对照组分别为(26。3± 1.7)、(21.8±3.2)、(16.5±2.9)、(14.1±7.2)分,两组治疗第1、4、8周末HAM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第1、8周末,治疗组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第1、4、 8周末HAMA分别为(18.8±3.5)、(15.3±2.2)、(12.2±3.6)、(8.5±9.2)分,对照组分别为(18.2±4.3)、(16.4±4.6)、 (14.3±5.4)、(11.7±5.6)分,两组治疗第1、4、8周末HAMA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 4周末,治疗组HAM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键词:焦虑抑郁障碍共病;安神汤;帕罗西汀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15)09—0035—03 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 病疗效确切,且起效较快,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临床使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障碍和 mg/次,1次/d,1周内调整用量至20 ̄40 mg/d,失眠者 抑郁障碍,研究显示,51.2%的抑郁症患者与焦虑障碍 共病,39%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抑郁障碍[”。与单一焦 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相比,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具有 临床症状严重、社会功能损害更明显、预后差等特点。 给予氯硝西泮1 mg睡前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联合应用安神汤(柴胡10 g、半夏10 g、郁金10 g、牡 丹皮10 g、川芎10 g、天南星10 g、土茯苓12 g、白芍 10 g、生地10 g、陈皮10 g、柏子仁12 g、酸枣仁l0 g、 草乌3 g、钩藤10 g、远志10 g、甘草10 g等)治疗,l 剂,d,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监测患者心电 图、血尿常规、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 使用HAMA和HAMD进行疗 效评定,根据治疗前后量表减分率将治疗效果分为痊 本院自2013年2月采用安神汤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一2O14年5月秦皇 岛市九龙山医院收治的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78例 作为研究对象。人选患者均符合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 诊断标准,HAMD评分≥18分,HAMA评分≥l4分; 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痊愈:HAMA、HAMD 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74%~50%;有效:减分率 所有患者在人院前1周均未服用过任何精神科治疗药 物;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无酒精、药 49%-25%;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痊愈+显效 +有效。 物依赖等相关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 40例。对照组男l7例,女21例,年龄(37.7±2.3)岁, 病程(3.2±9.3)年;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 (36.4±7.8)岁,病程(3.9±3.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用 蜘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 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无统计学意义( 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起始剂量为2O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 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5月第13卷第9期JCM,May.2015,Vo1.13,N0.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62, 前,两组HAMA、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1。 P>0.05)。治疗第1、4、8周末,两组HAMA、HAMD评分均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第1、8周末,治疗组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治疗组40 14(35.0) 17(42.5)4(10.0) 5(12.5)35(87.5)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4周末,治疗 对照组 38 12(31.6) 11(28.9) 3(7.9) 12(31.6)26(68.4) 组HAM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 (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生失眠1 制剂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焦虑共病的一线用药[4-5]。 例,口干2例,便秘1例,恶心3例,头痛1例,食欲下 研究表明,帕罗西汀在众多新型抗抑郁剂中对焦虑抑 降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0/40)。对照组 郁障碍共病的疗效更为肯定[刚。 发生失眠6例,口干3例,便秘2例,恶心1例,头痛2 抑郁症、焦虑症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中医认 例,食欲下降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7% 为郁证是由于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心情抑 (15/38)。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郁、情绪不宁、悲伤善哭、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等相关症 =1.874,P>0.05)。 状[7]。郁证初始阶段主要以气滞为主,气郁El久引起血 3讨论 瘀、化火、痰结从而表现出相关症状,随着时Et延长, 焦虑、抑郁都是情绪障碍相关性疾病,两者具有较 损耗气血阴阳的加重,而构成心、肝、脾等不同脏器的 高的伴发率,与单一的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焦虑抑郁 病变。研究证实,中药辅助治疗抑郁症可取得较好疗 障碍共病不论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自杀率、治疗和 效[8.9]。同时,诸多临床报道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焦虑 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共病具有症状重、病程趋 症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10-111。张月霞 12] 于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严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 研究表明,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以 点。Feinstein C等 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两者之间可能 有效提升治愈率及远期疗效。安神汤以川芎、牡丹皮、 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是对致病因素的同一反应,特征 柴胡、郁金为君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土茯苓、半夏、 性症状是人格病理塑形作用的结果。“共病”用于解释 陈皮、天南星为臣药燥湿化痰;酸枣仁、远志、白芍、生 复杂的临床现象,并将它定义为同一患者患有所研究 地、柏子仁养心安神、滋阴补血;钩藤、草乌熄风止痉; 的索引疾病之外的其它任何已经存在或发生在索引疾 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诸药配伍,共奏解郁平虑之效。本 病过程中的疾病。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在国内外3大 研究显示,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 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精 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AMA、HAMD评 神疾病的国际分类以及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都 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属于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但在临床工作中两种疾病 两组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口干、便秘等轻微不良反 常同时存在,即所谓共病。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从20世 应,但经对症治疗或无需处理即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 纪90年代起就已经成为精神科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 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05)。 之一。在共病的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剂包括三环类抗 综上所述,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 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 障碍共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复发率低,两种药 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双重再摄取抑制 物联合应用可以通过不同效应靶点起到相互促进作 剂等均对共病治疗有效,其中,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 用,联合应用起效更快,而快速起效与治疗结局密切 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双重再摄取抑 相关[ ]。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下转第51页) 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5月第13卷第9期JCM,May.2015,Vo1.13,No.9 ・51- and stromal ceils according to breast CRIICET molecular subtype[J].Breast Cancer Res,2013,15(5):R78. [2】Perou CM,Sorlie T,EisenMB,et a1.Molecular portrita of human breast tu— 色质粗,核仁易见,核浆比例高,呈高级别形态,组织学 分级多为Ⅲ级。研究表明,BLBC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和高度侵袭性,较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本研究13 mors[J].Nature,2000,406(6797):747-752. 【3】Wolf AC,Hammond ME,Hichs DG,et a1.Recommendations f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ctaor receptor 2 testing in breast cancer.American 例患者中,组织学分级均为Ⅲ级,淋巴结转移率为 53.85%(7/13),更进一步证实了其临床预后较差。BLBC 在免疫表型上均为“三联阴性”(ER、PR、Her一2),说明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linical 此种类型的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不存在相应 的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成为其唯一的可能治疗方案, 部分此类患者可能会从系统化疗中受益[9]。在本研究 13例患者中,8例存在EGFR表达增高,提示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等)治疗可能有效,其临 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诸多关于EGFR的研究旨在观察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J].J Clin Oncol,2013,31(31):3997-4013. [4]Moteki T,Horikoshi H.Evaluation of hepatic lesions and hepatic parenchy- ma using difusion—weighted echo-planar MR wih thrtee values of la— dient b-factor[J].J Magn Reson Imaging,2006.24(3):637—645. [5]皋岚湘,杨光之,丁华野,等.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形态观 察阴.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2):83—87. [6】Nielsen TO,Hsu FDdensen K,c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sal—like subtype of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抑制EGFR的功能对BLBC的治疗作用,希望可以在 BLBC靶向治疗方面有所突破[.o]。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是一种独立亚型的乳腺浸润 [J】.Clin Cancer Res,2004,10(1 6):5367-5374. 【7】Livasy CA,Karaca G,Nanda R,et a1.Phenotpiyc evaluation of basal—like subtpe of y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Mod Path&,2006,19(2):264—271. 【8]Rakha EA,Reis-Filho JS,Ellis O.Basal—like breast cancer:a critical re— 癌,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到目前为止, 判断是否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标准只有依靠免疫组 化检测结合常规HE形态学,这种判定方法还不够理 想。BLBC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似,所以分 子病理分型对其预后、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EGFR的增强表达与BLBC关系密切,为临床靶向治 view[J].J Clin Oncol,2008,26(15):2568-2581. 【9】Liedtke C,Mazouni C,Hess KR,et a1.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nd long-ta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IJ Clin Oncol,2008,26(8):1275—1281. 【101 Burness ML’Grushko TA,Olopade O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tiplre—negative and basal-like breast cancer:promising clinical trgeta 疗提供线索及依据。 参考文献 or only a marker? ̄].Cancer L2010,16(1):23-32. 收稿日期:2015—02—28 责任编辑:马方崔丽君 【1]Choi J,Kim do Hdung WH,et 1a.Metabolic interaction between c ̄lecr cells (上接第36页)虑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治 疗方法,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l】高春强.文拉法辛与多塞平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对照研究[J】.中 外医学研究,201 1,9(8):7—8. [6]毕波,朱宇章,刘力,等.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 的临床比较分析们.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41(7):733—735. 【7]张德芳,曾德志,王兵华,等.安神汤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 6O例临床研究U】.中医药导报,2012,18(3):36—37. 【8】顾钟忠,艾宗耀,嵇冰,等.帕罗西汀联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 全性评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697—700. [9]刘宏,钟百灵.中药抗抑郁汤配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45例临床观 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7):488—489. [1O】吴根喜.自拟中药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30 (5):1 14-1 15.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jE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20-253. 【3】Feinstein C,Eliez s,Blasey C,et a1.Psychiatirc disorders and behaviorla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velocardiofaeil syndrome:ausefulness as phe— [11]卓志明,邹锦山,陈丽娟.百麦安神饮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辅助治疗 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5):331—332. notpiyc indicators of schizophrenia risk[J].Biol Psychiatey,2002,51(4): 312-3l8. [12]张月霞.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 【4】Maneini M,Perna G,Rossi A,et a1.Use of duloxetine in patients with an 合理用药,2015,8(3A):60—61. [13】Bares M,Novak T,Kopecek M,et a1.The early improve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s a potentil prediactor of response to ntaidepressants in de— pressive patients who failed to rspeond to previous ntaidepressant treat— anxiety disorder,or with comorbid anxiety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 der: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0,1 1(7): 1167-Il81. 【5】Chauvet-Gelinier JC.Eficacy of esciftalopram vs paroxetine on severe ments.Analysis ofnaturliastic data[].jEurPsychiatry,2012,27(7):522—527. depression with associated anxiety:data from the“Boulenger”study[J]. 收稿日期:2015—03—11 责任编辑:马方崔丽君 Eneephale,2010,36(5):4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