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016年第42期(总第306期)·学科教育·关于生物中考复习的一点思考车冬云(乐山五中,四川乐山614000)中考既是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选拔性考试。中考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长期作为中考非重点学科的生物,学生、家长、社会关注度低,其教育教学工作面临诸多的困难,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的旅程中艰难前行。短时高效的完成复习任务就尤为重要。一、复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由于生物中考时间安排在八年级下期末举行,因此初二下期生物的中考复习时间极其短暂,必须要先完成八下生物新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对七八年级中考考试范围内全部的内容进行复习,其中七年级的内容占到了试题分值的60%左右,而时隔一年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好多知识几乎要重讲,因此复习要有计划,在复习的时间和内容上做到统筹安排。什么时间开始复习?复习哪些内容,复习采取什么形式?用什么方法?教师都应有详细的考虑,绝不能盲目行事。同时复习要有目的,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复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应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在复习时间的安排上一般采用了快速的三轮复习法,第一轮的复习在结束新课后2-3周,主要抓教材,夯基础,全面复习,以章为单位,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第二轮复习大约1-2周,主要以单元为单位,任务主要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针对考点,强调复习的针对性;第三轮复习视具体情况而定,大约为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全部的考试范围对学生进行考前的适应性测试,加强应试方法技巧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二、立足教材,狠抓基础通过对近些年中考生物试题的分析,试题的结构容易题占70%,稍难题占20%,中难题占10%;试题特点及命题大致方向是:紧扣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重基础,杜绝繁、偏、难试题,试题覆盖面较广,突出重点知识,体现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试题灵活多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增多,注重考查能力;增加了情景性和开放性;侧重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了和高中教材的衍接;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了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帮助学生把生物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让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模块化。1.比较归类法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这样会帮助学生将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减少知识的混淆,降低复习的难度。比如复习各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时,把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真菌细胞的结构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纳并进行比较,原本分散的知识就变得清晰明了了;类似的处理116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复习植物的四种类群时,可以将它们的生活环境、器官进化、生殖方式、主要用途列表加以归纳和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原料、产物、场所、条件、能量变化的比较;如此等等。2.知识串联法在复习中学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当老师在讲的时候,当翻开书的时候,许多知识在脑海中是有印象的,但当我们在回忆知识的时候常感到一片茫然,头脑中似乎一片空白。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寻找到一种载体,把看起来并不非常相关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一载体就能较容易地把原本散乱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若以绿色植物的植株图形为载体,就可以把很多有关绿色植物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如植物类群的知识,因为不同类群的植物植株的结构是不一样的;看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器官,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把根的结构和相关的吸收运输知识、茎的结构和输导功能、叶的结构、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花的结构及传粉受精和果实发育的知识联想起来。3.中心知识发散法抓住一个核心的知识内容,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图形、一个表达式等。例如,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可抓住课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表达式来构建,以这个内容为中心我们能很容易把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和物质的变化联系起来,也能顺利的联想到光合作用的几个验证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实验,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的实验,光合作用须要二氧化碳的实验)。类似的处理方法还有很多,如呼吸作用的知识,遗传的有关知识等。三、重视知识的落实,加强知识记忆生物虽然是理科的内容,但在中学阶段许多的内容仍然以记忆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知识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找到自己的记忆技巧和方法,近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学习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因人而异,我们结合知识的内容给学生推荐了比较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但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家长、社会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精力有限;教师所教的班级多,面对的学生很多,没有时间和精力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此知识的落实问题常让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棘手,怎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短时高效的完成复习任务,仍然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思考。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都应该遵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秩序、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的性格和教学风格不同,复习的内容不同,我们也就有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愿我们的交流能给学生找到更多的通向罗马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