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③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鸡蛋蛋清)。 3.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或用色拉油)。 五、仪器、试剂
1.仪器:试管,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载玻片,水浴锅。 2.试剂:①斐林试剂mL的NaOH溶液+ 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mL的NaOH溶液+ mL的CuSO4溶液)。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在初中生物中我们已学过一种颜色反应,同学们有没有印象,是什么?(淀粉 + 碘液 → 蓝色)
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三种颜色反应:
①可溶性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反应。
③脂肪 + 苏丹Ⅲ染液 → 橘黄色,脂肪 + 苏丹Ⅳ染液 → 红色。
1
教师:在实验桌上我们已经准备了四种材料:①苹果汁②蔗糖溶液③豆浆④花生种子,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分析下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
学生:还原糖、非还原糖、蛋白质、脂肪
教师: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检测的方法步骤”(3分钟),参考课本或者自己设计检测方法分组对果汁、豆浆成分进行验证(一、二组检测果汁、蔗糖溶液,三、四组检测豆浆,8分钟)。
让学生对实验的成败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突出重点。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
注入样液2mL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组织样液2mL 刚配制斐 林试剂2mL
砖红色
无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蓝色
水浴加热2min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 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甲液( g/mL的 NaOH 溶液) 斐林试剂乙液( g/mL的 CuSO4 溶液)
(二)、蛋白质的鉴定 1、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2
等量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
选材: 豆浆
呈色反应
组织样液 (或蛋白稀释液)2mL
双缩脲试剂A液2mL
双缩脲试剂B液4 –5滴
紫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无颜色变化
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①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 g/mL的 CuSO4 溶液)。
②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教师:请刚才失败的同学再次尝试检测,并完成另一组实验(8分钟)。 刚才实验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互相讨论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 成分 检测物质 斐林试剂 甲液 mL NaOH溶液 乙液 mL CuSO4溶液 双缩脲试剂 A液 mL NaOH溶液 B液 mL CuSO4溶液 蛋白质 先加入A液1mL,摇匀,再加入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 B液4滴,摇匀 条件 需50~65 ℃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 下面我们一起对花生种子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检测。 (三)、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花生种子
挤按,在滤纸上留下油斑
染色(2-3min)
结论: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3
还原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教学,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和设计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略显不足,仅仅是完成了教材上的验证性实验,没有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