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各级准备的资料
(教 育 局)
办公室
1、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向同级党委、人大报告教育工作的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落实。
2、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探索“一校制”、“联校制”、“学区制”、“集团化”、“协作区”等多种办学形式,建立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制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有关文件、纪要。
4、综合汇报材料。
安全股
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警校经常性联系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各种制度、汇报材料。
基建股
1
1、制定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在综合分析人口发展形势、城镇化进程影响、地理和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着眼于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合理规划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编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
2、新建学校应当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3、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定薄弱学校名单,制定薄弱学校限期改造计划,落实情况。
4、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和逐校逐栋改造方案。落实情况。新建校舍基本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5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积极探索解决农村教师安居问题。制定教师周转房建设规划以及落实情况。
6、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汇报材料。
教育股
1、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免试入学,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得到缓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2、向社会公布公办学校招生范围,公布招生人数的文件。
2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或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3%。
4、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合理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分配比例达到80%。
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得到保障。查阅有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名册、相关措施和文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
6、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查相关措施和文件。
7、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大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制度。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制度。
8、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心理健康、劳动、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德育工作方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9、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表、作息时间表、校本教材。
10、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举报和问责制度,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举报和问责制度的有关文件。
11、中小学教学班额符合要求,小学45人以下班数占全县小学总班数的80%,初中50人以下班数占全县初中总班数的80%。
3
12、无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无办重点校、办重点班和乱收费行为。
13、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关爱工程汇报材料。
计财股:
1、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上年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2、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高于上年。
3、教职工工资高于上年,;生均公用经费高于上年。
4、各义务教育学校按不低于省定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
5、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按规定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教育费附加征收率达到3%,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达到2%,由教育部门提出使用意见报财政部门核定,专项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教育费附加征收额/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总额。
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地方教育附加征收额/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
4
营业税总额。
7、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实行经费单列。近3年县级财政预决算报表、义务教育经费统计公告
8、国家和省规定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上一年度教师工资报表和相关凭证。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
9、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相关办法,加强对实施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建立义务教育经费项目及其执行情况的定期公告制度,完善“校财局管”,实施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定期公告。
1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机制汇报材料
人事股
1、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定编,科学设岗。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有关编制、教师录用文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
2、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新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主要从免费师范生、特岗生或资教生中招聘录用。上一年度新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中免费师范生、特岗生或资教生中达到80%,有关教师招录文件。
5
3、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期制度。下乡支教、对口支援、巡回讲学、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的有关文件和方案。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文件和方案。
4、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定期轮岗交流。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有关校长任命文件、教师交流文件。
5、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培训计划,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培训计划。落实对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培训计划、文件和记录。
6、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汇报材料。
青少年活动中心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活动,落实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学生体质监测的文件和记录。
2、落实“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文件和记录。
3、开展活动汇报材料。
4、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规范,利用率高。
电教站
6
1、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设施设备的建设;进一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文件和计划。
2、实验室、图书室、艺术教室、综合实践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医务室、体育器材室和体育场地等功能教室统计情况。
3、信息化建设程度。
4、体育艺术卫生器材设备、课桌椅、黑板等通用设施的更新与维护程度。
5、装备设施情况汇报材料。
(乡镇学校准备的档案资料)
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向同级党委、人大报告教育工作的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落实。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警校经常性联系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综合汇报材料。
学生基本情况类
1、在校学生花名册及册前统计表(按年度分年级)
2、在校学生变化情况表及佐证材料
3、服务区外适龄儿童少年在本校就读花名册
7
4、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在外地就读花名册及就读学校证明
5、适龄儿童就读初中花名册
6、学龄前儿童、适龄少年在小学就读花名册
7、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名册,不低于85%。
8、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基层报表
9、有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名册。(城区学校)
10、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留收生档案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发展情况专门档案,内容包括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及变化情况。
教师管理类
1、教师花名册(包括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资格证书、职称、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培训情况等)
2、教师个人档案,包括教学业务档案和师德建设档案
3、教师各种相关证件:任职证书、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校长岗位培训证书等原件或复印件
8
4、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资料: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师德建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总结等。
5、教师通过下乡支教、对口支援、巡回讲学、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的材料和记录。
6、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培训计划,落实对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实施记录。
7、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教案、教学科研论文、师德典型等
学校标准化建设类
1、教学设施、实验仪器登记表、实验记录和学生实验报告
2、图书登记表、图书借阅情况登记表
3、计算机设备登记表、计算机使用、维护情况记录本
4、文、体、卫、劳技等器材登记表
5、校舍安全和学校建设改造方案和实施情况。
6、教师周转房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
经费保障类
9
1、学校收支情况统计表(包括预算、决算、月、季报表、原始会计凭证和记帐凭证等)
2、教师工资发放表册
素质教育类类
1、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制度,德育工作方案。
3、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心理健康、劳动、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学生体质监测的工作方案和开展情况。
5、“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