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教学的音乐观念的思考 312025浙江绍兴县钱清镇中学张进 【摘要】长期以来,歌曲教学未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而是以歌词为中心,叙事状物,说文晰理,善恶说教,时政宣讲,几近否定 了美育。形成这种状况是历史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对歌曲在认识上的观念错位进行了一些思考:歌曲是诗歌与曲调“合 二而一”的统一体,是音乐。它表现的是音乐关,故应从音乐的特性出发来进行歌曲审美教学。 【关键词】歌曲音乐观念旋律 从幼儿、小学到中学的音乐教育中,歌曲是教学内容最重要 性的新体式。这种新的艺术品种的构成、特点和属性列表简示 的组成部分。教学中如何施行美育,通过聆听歌声、演唱、表演 如下: 适合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发现、热爱和体验音乐美 形式 构成因素 基本特点 类属 以及适度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是急需思考和学习探讨的问题。 音乐 人声,音乐化的语言, 长期以来,歌曲教学未能从音乐审美要求fII发,而更多的是 歌曲 具有普遍美 声乐艺术 重视歌训的叙事状物、情景描绘、词意图解、善恶评判、说文晰 诗词 诗化语苦,有语义 理、时政宣讲,即便是情感所系,也是联系具体事象。于是音乐 伴奏 衬托、支持、丰富人声 大有语文、晶德、时政等课程的特征,认为音乐教育的功能也是 提高思想认识,寓教于乐,将美育教育、素质教育引入了歧途;自 在以往一无思维模式下,认为歌曲既然是诗和曲调的结合, 觉与不白觉地否定和取消了审美教育。 这种状况正如国家教育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不 那么解释为诗歌是主要的、基础的,旋律是根据诗词谱写的,是 受诗歌制约的。这种认识在音乐历史卜是存在过的。欧洲中世 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 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何等重 纪的圣咏歌曲,赞美上帝的经文歌词是束缚着旋律的,曲调要根 要『『I『又严肃的问题。形成这样的状况是历史性的,原因是深刻 据语言音节的轻重长短,歌测的内容是对上帝的绝对信仰和虔 而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对这种音乐形式在认识 的观念错位进 诚。但复调音乐形成后,多声音乐思维就逐渐挣脱 r依附语言 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的单线条音乐思维传统,歌词决定音乐的认识被打破了。我国 歌曲的构成因素是诗歌(文学)与I¨f调(音乐)的结合,这是 占代的《尚书》lll说“歌永言”,也道出了语言音调与歌声的某些 最明白不过的贯常认识_r。但这二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新体形式 联系,古人在发表感情性的语言时,按 奏慢慢儿念起来,即是 歌词,旋律也是受诗词语言制约的。随着历史的进化,情感美学 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二者结合的关系是什么?这些似乎不难凹 学派也只是强调歌曲的文学性内容。 答的问题却大有思考的必要。 歌}Ifl采用的诗训应是优秀之作。它那诗化的语言艺术lI1放 当今综合思维受重视,强调多元综合,转变恩维模式,应该 射着智慧的光芒,展爪着自由驰骋的丰富想象,意蕴深刻含蓄, 承认歌曲是诗词IJ曲调结合的义一体,声乐艺术是[诗歌+曲 气质灵秀妙美,具有诗化的艺术魅力。一首至美的诗篇抒情叙 调(人声)]+伴奏的融合,其本质属性是音乐形式。基于这样 事,真切生动,本身即是完美的,无需再补充什么了。当被采用 的理念,歌}}h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材料和手段,就应该从歌曲的 补曲后,诗人在诗中表的情怀和高尚人格精神被作曲家所体验、 音乐特性和情感 素出发,把音乐审美作为歌曲教学的核心,对 所概括、所想象,诗意被升华为最高最美的音乐艺术形式——歌 音乐进行分析,用音乐美去Ijf导学牛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参与 曲。歌曲巾的诗词已经不是原本独立意义的诗体(文学性的), 表演实践和学习创造音乐美,培养音乐、参与表演实践和学习创 它已经被音乐化了,被融合成音乐艺术的体式了,足卉乐家们的 造音乐美,堵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充满朝气的生活态度,逐渐形 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陶冶成健个的人格基础。 精神成果.广。 诗词和旋律的结合,不是拼凑,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机械组 本文对歌曲提H{r一些观念问题,至于如何分析音乐美的 合,而是二合一的融合,化学性的化合,是新创造的艺术品种。 因素(如结构的形式荚,节奏的秩序荚,配器的调色技术美,多 这种关系看似简单,但意义深刻『『Ii不同。诗人们从来都非常喜 声的谐和丰满,织体的声部形态样式美,音乐主题的创意美,声 欢和庆幸自己的诗篇被作曲家们采用,其真谛可能就是自己的 音的色彩、力度、流动美,音量的平衡、变化、凋性的布局安排 ……无不显露出科学荚、形象荚、性灵夫的特质),如何进行音 作品价值意义不同了吧。一般欣赏音乐的人更多的记住了作f}fj 家的姓名,而忽略了词作家的姓名,究其原因也可能就在此。 乐审美教育(感受鉴赏、表现实践、创造发现、人文综合),则需 采用诗作而被创造成歌曲后即可超越时空而飞翔了。声乐 另行学习与探讨的问题。 家们以美妙的歌声传播开来,让欣赏者生理卜直接动荡JffL脉,宣 参考文献: 节调气,心理上沁润精神、贯通性灵,产生超脱的愉悦美感,感到 [1]金燕南,关注音乐课的歌曲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生命活跃而有生气,体验到人的尊贵和意义,这就是美,就是爱 2007(O6) [2]石磊,歌曲教学突出“三美”教育的尝试[J],艺海,2008 美之心的共通性。 歌曲这种音乐形式,在分析它的构成 素时的词和曲调的 (03) [3]瞿小松,音乐闲话[M],海南出版社,2010 结合,仇一 二者结合后即具有了新的品格和特质,变成了音乐 都市家教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