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创新的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基于创新的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 Eg"音 经;齐 基于创新的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 刘林董欣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条件较差且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化“推一阻”机制差异,提出 了以创新作为“动力引擎”的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构建:引擎驱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主动力推进——依托城市和乡村发 展的产业;从动力引导——政府调控,资金推动,项目带动。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现实背景 三、创新引领的当代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构建 一、1、城镇发展内生动力匮乏 从城镇化的主、从动力的角度考虑,产业因为其能直接带动就 农业生产条件的劣势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耕地 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发展动力。同时,包括投资、 面积占全国的23.7%,宜农耕地仅占其中的7_3%,远低于东部的 政府、重大项目等要素对于城镇化的带动作用需要转化为产业,即 41.78%。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农作物生长期长:西南地区多是丘陵 城镇化的主动力才能实现,可被称为城镇化的从动力,需要以市场 地带,耕作条件差。 为媒介经由主动力实现其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在自上而下城镇 区域发展内生动力缺乏。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数“增长极”的 化模式占据主导的西部地区,需要以“创新”为引擎驱动,才能将 形成不是内生性力量即自身市场发育所致,而多是由外力强制作用 西部地区城镇化引入正常轨道。 (国家重点投资开发)所形成,因此,大多数“极核”功能单一,整 1、引擎驱动 体功能先天不足。一旦外部力量枯竭,区域发展就会趋于停滞。 创新是西部地区城镇化产生内生动力的核心。实施城镇发展 2、资源城市转型与生态脆弱 过程中的全面创新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跨行政区域的创 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多量大而质劣,开发利用成本高, 新体系框架:第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通过创造新产业、改善传统 可利用效率低。资源带动下的城镇初级发展模式产生了转型乏力 产业、扩大产业外延来吸纳剩余劳动力,进而提高城镇化水平;第 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城镇化面临的瓶颈一 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城镇化的政策体系,构建适应西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对城镇发展的制约明显。 部地区的城镇化制度;第三,教育创新。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应创 3、发展资金不足与投入匮乏 新教育模式,培育科技型企业家,提倡多形式的校企联合共建,鼓励 城镇化的发展,既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又要加快农业 多形式的校企人员对流,加快培养专门企业管理人才;发展高等教 现代化的速度。这也是投资的重要领域,目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农 育,培养创新型从业者;推进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强调创 业发展水平均较为落后,均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在优先满足城市基 新作用的同日寸,还应意识到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即通过资金的大量 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西部各省区的农业投入明显不足,远远落后于东 投入改善投资环境,使各要素的积累达到门槛存量。 部地区。西部地区在投入主体单一、融资手段落后、投资回报率低的情 2、主动力推进 况下,必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 根据产业类型与城镇化的关系,可将其分依托城市和乡村发展 二、以创新推动西部城镇跨越发展意义 的产业,其中依托城市发展的产业主要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 西部地区基于自然、历史与现实条件的限制,城镇化进程必然 托乡村发展的产业主要为第一产业,城镇化的过程是城市依托性和 面临着多方面的约束,如资金约束、农业基础约束、劳动力市场约 乡村依托性产业共同发展的过程。推进城市依托型产业,既要推进 束、人口约束等,与此同时,从东、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机制的对比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也要推进其高级化和信息 来看(图1),西部地区尚未建立建全的包括政府引导、政策促进、制 化;推进乡村依托型产业,则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第一 度推进和社会保障在内的制度平台。因此,创新是在发展条件受限, 产业的经济性、规模性和科技含量。从产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加 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西部城镇化发展的引擎。 强城镇化的推力和拉力。 3、从动力引导 特姝历史需求 『爱域资源 第一,政府调控。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除了市场机制的调节外, 思想观念落后 计划为主 还需要政府进行计划调控,以弥补市场失灵;第二,资本推进。在利 产业现代化r_——一 用资本促进城镇化时,要把握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引进。坚决杜 理 绝接受落后产能项目和“圈地”项目;第三,项目带动。在城镇化 进程中,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往往会对一个地区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 响。国家级或省级大型项目建设往往会促进当地城镇化水平的提 l城镇化r_一 高,形成新的城市或新的中心。 I闭永、地疔政府、 l I制胜 配众微檄参 f 【参考文献】 {H:场  入机制 . 1r——一 [1] 刘新卫.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J].国土资源情 r—J — 报,2007(7).  lJ 、l n r—一 : [2] 马兴胜,陈之敏.论区域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民族文化观 念的互动[J].商场现代化,2008(8). l 1人口赣赝增强 l…。’一 [3] 张沛,董欣,侯远志等编著.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发展研究与探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I苎塑些卜——— 图1 东、西部地区城镇化机制比较(上为西部、下为东部) 《新西部》2015.03期 一15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