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谈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

来源:意榕旅游网
神州教育

谈谈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唐登高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难度较大。它涉及到语言文字的转换,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去分析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作为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难度确实很大。他们难以理解应用题中的一些语法和逻辑思维,难以把握应用题的主旨。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上,很多教师做过许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此我把我的一些做法写下来,愿与与各位同仁交流。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和形象思维活跃等特点,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取一些小学生容易理解、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材料为教学应用题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习动力。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是把数学教科书中的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应用题与小学生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就能轻易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之中,理解知识的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老师在加减算法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直截了当地给小学生讲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思路,极易使学生只专注于数据,而偏离了解题思路。我曾经设计出这样的应用题:帽子价格15元、衣服价格75元、一双鞋价格83元、裤子价格55元,问题①爸爸给女儿买了一顶帽子和一件衣服总共花了多少元钱?②衣服比裤子贵多少钱?③帽子比鞋子少多少钱?4假设爸爸只买了一双鞋子,将100元付给营业员,那么营业员应当找回多少钱?在对该应用题进行教学时,我把学生从数字中拉出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法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当时抽出两名同学分别来扮演爸爸和营业员,让两人进行情景对话,全班学生在情景演绎中,明白了买卖之间的关系,因而对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有了明晰的认识。学生在实际经历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了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二、适当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课外延伸是学习数学应用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不应该离开现实生活。适当的课外延伸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小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92

我在教学生学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后,举了这样一个实例:村里新挖的那一条渠道,横截面积是梯形,经测量,渠道口宽2.5运用所学知识很快就算了出来。米,渠底宽1.5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学生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后,我建议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以后,要求学生实际计算一下自己家里水缸、鱼缸的体积、容积及装水的数量;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我建议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红领巾的底和高,并算出所需的布料,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检验学习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提炼信息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三、注重学生层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于受先天因素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在认识、理解事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对待这一差异,明确不同学生所处的层次,设计出难度层次不同的应用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在教学“路程=速度×时间”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应用题:甲、乙两地相距960千米,坐小汽车需要8个小时,求小汽车的时速。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只需理解题意,算出正确答案即可。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通过换题、变题、改题等方式,增加学习难度,扩展学生思维,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灵活性。思维能力高低是影响学生解题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奠定基础。实践表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在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曾设计过多种题目,例如为举办元旦晚会,班内使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进行装饰,其中黄气球27个,蓝气球比黄气球少12个,红气球是蓝色气球的3倍,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尽可能多地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来,以此拓展小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与同行交流、合作,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攻克学习应用题这一难关,为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