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运用概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殷梅先 (宝应县桃园小学,江苏宝应225800) 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概括了这 类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所以 说,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数学时. 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把概念弄清楚,让学生理解概念的真 正含义,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数学知识,就不能在实践中正确 地运用概念,准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区别异同,推理演绎,就 会在解题时发生错误。如把“五个一”写成“5 ̄2”就是乘法、 乘数、被乘数等概念不清;“五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是因为 学生对分数概念理解不清,且未能确切掌握分数比较大小 的法则。在学习应用题时,只有学生明确题中术语、概念的 含义.才能依据数量关系的指导,逐步概括出解题方法。教 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掌握数学原理,形成 基本技能。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 象的特点,而数学概念一般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 改革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让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概 念教学方式,不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而要以学生为主体.将 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 中.学会学习方法.理解并形成概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做 到以下几点。 一、恰当地引入概念 引入概念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引入是否恰当,直接关系 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概念。如在教学“直线”这个概念时,教 师可采用直观引入.将一根绳子拉紧成一条直线.让学生直观 获得“直”的特征,然后将拉紧绳子的两手不断地向两端移动. 让学生通过感知获得直线是“无限”的这一特征,通过直观演 示,使学生领悟到“直线”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讲“平均分” 这个概念时,让学生把6个苹果分成2份,试试有几种分法。第 一种是:一份1个,一份5个:第二种是:一份2个,一份4个;第三 种是:一份3个,另一份也是3个.两份同样多。于是得出结论: 把6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对这些 直接感知的事物.教师应通过实际引入利用直线抽象的方法 进行概念教学。在讲循环小数时,教师可通过计算引入概念。 先让学生计算10+3、70+33,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感到这两个除 法算式除不尽,可以无限地除下去,同时小数部分是重复出现 的.这时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特征会有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观 察这些特征,首先认识循环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用省略号 “……”表示无限的意思。其次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是:“小数 部分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样对这些需要运算推理的概 念利用逻辑抽象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从计算引入概念,能激 发学生探求新问题的欲望.且过渡自然。通过计算,学生能认 识无限循环小数的特征.正确地掌握概念。 二、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进数学概念教学, 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念、感受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概念引入后,在学生头脑中并未形成概 念,在概念引入阶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初步的、肤浅的,或 108 者是不够完整的。因此,一旦引出概念,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 质属性,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对概念的表 达形式,教师还要在实际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逐字逐句的分 析、比较,防止相似概念的混淆,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概念。如 在讲梯形这一概念的时候,引入概念后,学生对梯形有了一定 的认识,但不能只让学生认识标准位置的梯形.这样容易造成 思维定势,对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带来消极影响,于是,教师可 以在教学中出示一组图形(如图1)。 厂-\ 广_7 图1 图2 有的学生误认为只有水平方向或铅垂方向的线段平行时 才是梯形。教师可以再出示一组图形(如图2)。这样就能突出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本质属性.排除两角是否 相等、平行的两边哪条长、四个内角有无直角等非本质属性的 干扰,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梯形概念。 又如:在讲除法中的a+b这个式子的时候.除了让学生会 用…a’除以…b’来叙述外,还要求学生用“b除a”、“b去除a、”“a 被b除”等叙述,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数学概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小 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 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 目……”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 概念后,还需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会在实践中运用概念.要 求学生把概念作为判断的基础,进行分析推理,指导他们分 析数量关系、解题计算和确定图形的属性等。在实践中运用 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的概念得以巩固,而且有利于启迪思想. 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 调整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 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如让每个小学生在课堂上回忆并讨论交 流,自己和父母在商场购物时实践运用数学概念的过程.为 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发现的空间和机会;只有让学生在实际 生活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促进 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之,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概念是数学 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 部分,一切数学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 程度,从各个教学角度进行有选择地尝试、探索,利用新课程 理念来指导概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好概念教 学,这对提高小学数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掌握 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进一步发展判断推理能 力。所以教师要加强数学概念教学,达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 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