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均衡发展的亮点◆ 王文生
[摘 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使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得到沟通,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总结学校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理清学校课程发展的走向,并借助校本课程的合理定位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来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最终使学校获得持续性发展的生命力。打破班级界限,让学生自由选择到各个学科参加活动。全校教师根据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承担不同学科的辅导培训工作。[关键词] 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 (2014) 07-0090-01
我校地处农村,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成为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成为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校本课程要符合学校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其中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在2010年就制定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构建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例如,利用教师的爱好和特长,编制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像剪纸、陶艺、绘画、航模等;发掘和利用所处地区的课程资源,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像跳绳、踢毽、民乐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了解传统文化。这样不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品位,打造品牌创特色。
半天定为校本活动日,并明确规定了各门课的具体时间和活动内容。即下午第一节为德育活动课,每个月第一周是习惯养成教育,第二周是传统文化教育,第三周是心理健康教育,第四周为自主教育时间;下午第二节、第三节为特长训练实践教育课,围绕“人格教育”这个主题,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本着“始于课堂,跳出课堂,源于学科,超越学科”的原则,设立各种校本课程。同时,打破班级界限,让学生自由选择到各个学科参加活动。全校教师根据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承担不同学科的辅导培训工作。
三、校本课程要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作为主体,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实践的机会有限、经验不足的情况,更需要教师在开发课程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断提高自己开发课程的能力。
教师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又提高了教师教育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学校教师在与专家的对话中得到了理念的提升,在于同行的交流中得到了专业发展的提升。在交流分享中相互启发、达成共识,从而认清自身的优势,捕捉到具有特色的“亮点”,并以此作为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生长点”。开发出的课程真正做到创新、独特。使我校校本课程成为真正“为我所需”的课程文化。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直接目的是要让学生受益,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发展了学校也就发展了。从这点意义上讲,我校的校本课程也就真的成为学校均衡发展的亮点了。
二、校本课程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校本课程是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课程,强调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为此,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国家课程中民族文化元素,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整体架构,并确定了两条主线。
第一:是以国家课程为龙头,中心校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再开发,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是以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活动课程为主体,构建起多元的特色课程。如:以传统文化、养成教育为一体的德育活动课程;以学会做事为主旨,传授生活知识,训练生存技能的生活教育课程等等,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为了保证特色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每周三下午
王文生/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觅子店小学教师 (北京 101112)
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