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的北方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着冻土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带来了较大难度,尤其是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一直都是我国北方高原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难题。唯有结合冻土地区特性,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方可获得较高质量的混凝土施工效果,保障较好的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文章主要对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概述,分析了影响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而对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冻土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冻土地区;施工质量
一般来说,冻土地区的土质常年处于冻结状态,已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特殊土质,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冻土地区的混凝土施工经常出现渗水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施工质量。这就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冻土的不良影响,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与运行。
一、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北方的高原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会受到低温环境的较大影响。冻土地区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低的温度会严重削弱混凝土强度及使用的耐久性,进而降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缩短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并且为建筑工程的使用埋下下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与后期运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唯有基于对冻土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方可保障工程建设的较高质量与后期的使用安全。换言之,如何在冻土地区采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法,成为了保障北方地区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唯有结合对冻土环境、地质分析,全面掌握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方可有效提高和保障冻土地区混凝土建设质量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安全与建设质量。
二、影响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因素 (一)温度因素
由于冻土地区环境温度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到过低温度的影响会使得混凝土表面水泥出现过快额的水化放热现象,不利于混凝土成形与强度提高,大大提高混凝土早期冻害风险。同时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水泥水化放热过慢,造成混凝土较大的内外温差,进而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除此之外,过低的温度环境还会促进混凝土内部水分发生冻结,形成内部冰晶现象而产生混凝土冻胀效应,使得混凝土强度与使用耐久性严重受损。
(二)湿度因素
我国的冻土地区年降水量比较少,环境较为干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水分快速流失,造成混凝土表层缺水,不利于混凝土强度提升,以及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收缩开裂问题。以及混凝土内外水分的流失速度存在较大的快慢差别,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丧失过快,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并且外部变形量大于内部变形量,进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较大的拉应力,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
(三)土壤因素
我国冻土地区土壤的盐碱化问题与趋势较为严重,冻土土体内的有害物质也比较多,这些有害物质会对混凝土产生腐蚀影响。如,外部环境碱性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碱集料快速反应,而有害物质通过混凝土裂缝进入到混凝土的内部,会加剧钢筋的腐蚀问题,导致更为严重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四)混凝土性质
混凝土材料成分中,水泥是较为重要的材料。但是,为了有效应对冻土环境,提高混凝土抗冻能力,降低环境温度不良影响,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
混凝土强度,需要合理使用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在进行混凝土各项成分的合理配比过程中,需进行多次调试与实验,进而从中选择混凝土材料的最佳比例。若是混凝土材料配比选择不合理,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提前老化、裂缝等病害,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建筑工程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
三、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方法分析 (一)混凝土拌合
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尤其需要对混凝土配比的合理选择。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最为重要地是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确定。采用不断试验的方式来对混凝土材料的最佳配合比进行准确确定,尽量 提高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同时需要重视做好对原材料的保温、加热,加快混凝土强度提升,预防混泥土发生早期冻害现象。若是施工外部环境未能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需采用热水拌合的方式来提升混凝土温度,温度过低时还需对骨料进行加热处理,使热水、骨料温度在60°C以上。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时间,确保材料混合均匀。一般来说,需要将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但是不能超过5min。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水灰比、含气量等的严格控制,尽可能地缩短混凝土拌合与浇筑地点间距,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热量过分损失,更好地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
(二)混凝土浇筑
冻土地区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对浇筑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在较短速度内完成浇筑施工,以免浇筑过程混凝土丧失流动性而影响浇筑施工质量。不可向混凝土内部加水进行再次拌和。一般来说,需要将混凝土浇筑的模具温度控制在5~10°C之间。若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外界环境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则需于浇筑位置加盖暖棚,进行浇筑环境升温,预防混凝土浇筑过程冻害问题。除此之外,需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确保较好的浇筑接缝质量。同时需要确保混凝土得到充分振捣,在模具内部形成均匀分布,直到不存在明显气泡为止,避免混凝土浇筑后收到重力作用而产生沉降问题,降
低混凝土施工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振捣施工过程中需确保振捣棒不能接触钢筋、模板,避免出现结构变形,漏浆等问题。以及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需确保连续不间断,若是浇筑施工间歇时间超过规定要求,需严格按照浇筑中断处理。
(三)混凝土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及时做好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浇筑之后快速达到强度要求,避免混凝土冻害问题。在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后续立即进行混凝土的覆盖保护,严格按照规范落实混凝土养护措施。若是环境温度小于5摄氏度,则需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采用麻袋覆盖发人能够,确保混凝土达到抗冻强度要求。临时保温措施必须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75%以上,并且连续养护28d以上才能拆除临时养护措施。在进行模板拆除之前,需重视做好混凝土浇筑结合部位的温度控制,确保该位置的内外温差小于15摄氏度。在拆模过程中,需确保混凝土强度充分达到抗冻强度的最低要求,之后严格按照立模顺序进行拆模施工,不可暴力拆模,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在完成拆模之后还需要技术做好混凝土表面的覆盖保湿养护,并且需要持续养护一个月以上才能进行其他砌体施工。
四、结束语
综述可知,在冻土地区的特殊性,使得混凝土施工较之其他地区施工有着更高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对冻土混凝土施工特点的分析,以及深入分析影响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相关因素作用,选择科学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流程做好施工环节的精细化控制,以确保较高的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质量,为实现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敬轩.北方冻土地区桥梁桩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筑施工,2019,41(06):1035-1037.DOI:10.14144/j.cnki.jzsg.2019.06.014.
[2]朱佩章. 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8.
[3]韩冰,高洋.高寒地区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6):61-62.DOI: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18.06.0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