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活见鬼》教案
一、教材简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破除迷信”中的一篇短小精悍、内容浅显、以小喻大、幽默诙谐的文言文。它从反面讲述了一个怕鬼、被“鬼”吓得魂不附体实则无中生有,自惊自吓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扰,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二、学情分析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接触过少量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但教材中文言文数量少,其内容的时代带入感不强,加之学生该文体不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文言文学习需要激趣引导,更需要梳理学习方法,帮助其愉快地得其法,学好文言文,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趋、炊、沾、踉、跄、愕”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撩、号、奔”三个多音字的音义;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过程与方法:读懂文本,了解文意,梳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重点新授“品词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不要无中生有,自惊自吓的道理;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1.读透:读懂文本,了解文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2.学法:梳理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重点新授“品词法”。(难点)
五、教学过程
㈠“鬼”字溯源,激趣破题。 ⑴了解“鬼”字的变迁。
⑵初步感知“活见鬼”一词在生活中的使用。
【设计意图】“鬼”字溯源,自然的渗透文字的起源与演变,对接生活创设情境破题。
㈡梳理学法,了解学情。
之前读过哪些文言文?运用到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梳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了解学情,为其后的教学环节展开做好准备。
㈢读通文本 1.字词辨析
⑴自由读,及时正音,重点关注六个生字。 ⑵学法指导,落实三个多音字辨析。 ⑶抽读检测,读通文本。 2.读出节奏
⑴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断句,感知节奏。 ⑵同桌合作,自由练读。 ⑶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第一次给时间,留空间保证学生充分自读,及时正音落实六个生字,读通全文;把多音字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巧妙结合完成音义辨析;第一次给学生展示时空,读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句子,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老师适时范读,引导学生尝试读出节奏。
㈣读懂文本 1.文白对照
⑴对照译文学习古文,梳理全文脉络。
⑵组内交流分享所得或所疑,教师适时点拨,引入新授。 2.“品词”
⑴图文创设情境,品“愈益恐”——感知文言用词精妙,指导读出味道。
⑵文字溯源创设情境,品“亟”——感知文言用词准确。 ⑶表演创设情境,品“踉跄、号呼”——以演促悟,加深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⑷文白对比创设情境,品“夜、雨”——感知文言用词简练,指导朗读。
3.悟“笑”,进一步提升对“活见鬼”的理解。
【设计意图】第二次给时间、空间保证学生自学,文白对照梳理文意,教师巡视课中了解学情,适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第二次做好其后教学环节微调的准备;第二次给学生展示时空,了解学生自学所得,所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适时介入新授“品词法”,用四种方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式的关注文言文的用词精妙、简练、准备,并加之充分诵读,读出味道,读好文本。
㈤阅读拓展 1.文史拓展
提炼主要信息——作者、作品特色 2.学以致用
⑴方法归纳——关注字词,文白对照 重点“品词”。 ⑵自学《好好先生》 ⑶明理品“好”字
【设计意图】文史拓展,关注信息整理能力,提炼主要信息;归纳整理文言文学习方法,旧知与新授融通,学以致用;第三次给时间、空间保证学生自学,练习学法;第三次给学生展示时空,帮助其固化学法,享受到学习有所得的成功喜悦。当然,此环节的设计也会根据现场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七、板书设计
活见鬼 持盖者 投盖者
无中生有
读通
读懂:看、查、问、猜、品 读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