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区域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

区域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

来源:意榕旅游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

项 目 申 请 书

学科代码:

项目类别:一般性课题

项目名称:区域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 承担单位: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协作单位: 智汇神州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苏逸飞

申请时间: 2015 年 3 月 31 日 完成时间: 2016 年 12 月 31 日

南京市卫生局制

填写说明

一、填写本申请书之前,请先查阅“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课题)管理办法”,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二、申请书一式五份。

三、本申请书项目经专家评审同意、市卫生局批准立项后,即作为“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合同”的附件。

四、申请书需以下附件:

1.与合作单位或协作单位的合同书(或协议书);

2.有动物实验的须出具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设施及实验人员合格证明;

3.其他证明材料。

一、立项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目的意义等) 国内现状: 妇幼保健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妇女和儿童健康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保健与临床并重的公共卫生条线业务,主要包括妇幼保健服务和服务监管两个层面的业务内容,具有参与协作机构多和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其中,妇幼保健服务是由辖区范围内相关医疗保健机构承担,面向特定服务对象(妇女和儿童)提供的有计划、连续的专项系统保健服务,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以及承担妇幼保健服务的医院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联动协作完成。服务监管则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在妇幼保健服务过程中针对各项服务提供的质量、效率、效果等进行动态业务监管,以指导和保证妇幼保健工作按目标、按计划完成。妇幼保健业务涉及到妇女儿童服务对象群体、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和托幼机构及相关的机构和部门,一个完整的妇幼保健服务都具有长时间跨度和多机构协作的特点,妇幼保健信息收集与管理历来都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对传统的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工作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妇幼保健信息化势在必行。 发展趋势: 而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妇幼保健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妇幼保健信息化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宽广的应用领域。妇女与儿童的健康保健事业历来是社会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政府实施医疗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规划”中也提到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建设,其目的不仅要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妇幼保健业务需求,还要从更高的位置和不同视角来看,在方便业务人员的工作、满足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的基础上,满足以个人为中心的健康档案建设需求,实现流程的优化和服务的提升,满足服务对象对健康和医疗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 现在妇幼保健人群已经进入以80后为主的时代,根据80后的新爸新妈们的人群特点以及现在人们对妇幼保健的重视,他们更渴望能及时同和他们周围的相同的人群关于孕产期保健和子女健康成长的话题进行交流互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精神文明等快速发展,未来的妇幼保健人群必然对快速的、及时的、便捷的、准确的妇幼保健信息的交流互动更加渴望和期待。 另一方面,在最近几年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技术,并开始与各类具体的专业领域相结合。而妇幼保健的管理人群多是较为年轻的80后、90后,对互联网应用接受程度高、学习使用速度快,已经有一大批互联网产品在母婴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应用与妇幼保健的业务是脱离的,缺乏本地卫生行业资源的支持,不能为妇幼保健的服务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 理论与实践依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对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妇幼保健工作开始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业务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发展,体现“以人为本”、重预防、重健康管理的理念,而传统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从设计到建设都存在明显的局限。 (1)从系统设计层面,传统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往往是针对妇幼保健业务的工作系统,缺乏以服务对象(妇女和儿童)为中心的健康服务功能,将妇幼保健业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相割裂。 (2)从系统建设层面,传统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作为一体化设计的业务应用系统,往往只覆盖各级妇幼保健相关的公共卫生机构。承担妇幼保健业务的大中型医院一般有独立的自建信息系统,数据割裂难以互联互通,这导致产前检查、分娩记录等关键业务数据出现缺失。 (3)从系统应用效果层面,因为缺少服务对象和大中型医院的参与,传统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妇幼保健全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无法自动生成关键报表。业务工作人员还需要大量填写纸质档案和妇儿保手册,业务管理部门无法获得准确统计数据,妇女儿童未能感受到服务的提升。 因此进一步完善现有妇幼保健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妇幼健康服务系统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服务,并将两个系统在数据和业务上进行整合,对优化现有妇幼保健业务流程、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意义: 建立南京市统一的、包含妇幼保健业务系统、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系统的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对接承担妇幼保健业务的大中型医院,实现妇幼保健全业务流程信息化、无纸化办理,实现业务数据实时查询和报表台账自动生成;建立针对孕产妇的妇幼健康服务系统,依托互联网和现有业务资源,提供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化、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通过平台将现有妇幼保健业开展与孕产妇的健康服务紧密结合,优化现有业务工作和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二、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目标、关键技术和创新之处、应用前景、预期达到的主要技术 指标、学术水平等) 研究目标:建立南京市统一的、包含妇幼保健业务系统、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系统的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 1、妇幼保健业务系统。妇幼保健业务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毕,但目前只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所,有接产业务的大中型医院未能接入。拟通过合适技术对接一到两家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物理上分离逻辑上完成的妇幼业务体系。 2、建立妇幼健康服务系统,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健康知识、业务指导、产院床位查询、预约挂号、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专家讲座宣传等多种服务;并建立个人健康中心,查询个人妇幼保健健康数据,建立专家后台支撑与机器智能更新相结合的妇幼健康知识库,根据妇女和儿童所处的业务阶段和健康状况智能化地提供资讯、提醒、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 3、妇幼保健管理系统,打通针对业务人员的工作系统和针对居民的服务系统,形成妇幼业务人员和妇幼服务对象之间业务和数据的闭环管理,优化现有业务工作和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整合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机构和承担妇幼保健业务的大中型医院业务数据,实现区域内妇幼保健数据共享和业务统一管理;依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面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对接已建妇保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的妇幼业务服务作为已有业务系统在居民无线应用的延伸;将妇幼保健业务开展与孕妇新生儿健康服务提供相结合,建设包含妇幼保健业务系统、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系统的区域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 关键技术: 面向服务(SOA)架构:支持将系统功能封装成服务,并设计标准服务接口,实现异构系统的跨平台调用。同时,在对底层的应用支撑环境的集成中,也能支持将公共组件功能封装为服务的方式,形成系统的信息服务平台。 ESB总线:基于ESB服务总线构建应用系统集成环境,支持虚拟化通信参与方之间的服务交互并对其进行管理。同时,利用利用XML技术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 个人大数据设计路线:与个人相关联的各种有价值数据信息被有效采集后,可由本人授权提供第三方进行处理和使用,并获得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服务。 创新点: 1、将承担妇幼保健业务的医院信息系统通过业务规则与妇幼保健业务系统相结合,形成物理上分离、逻辑上完整的妇幼保健系统; 2、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借助手机APP、微信等多种方式,向居民提供健康知识、业务指导、产院床位查询、预约挂号、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专家讲座宣传等多种服务; 3、为妇女和儿童建立个人健康中心,查询个人妇幼保健健康数据,建立专家后台支撑与机器智能更新相结合的妇幼健康知识库,根据妇女和儿童所处的业务阶段和健康状况智能化地提供资讯、提醒、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 4、通过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业务系统的业务互动,可实现体检预约、接种预约、产后回卡、重点高危人群追踪等业务在线完成,优化现有业务流程,为妇幼业务管理者提供更加详、真实的数据。 主要技术指标: 1、 实名认证,可现实于PC端、移动统一的用户管理与实名认证; 2、 单点登录,可实现与原妇幼系统对接,通过API调用,实现统一用户名下的统一界面登录与管理; 3、 自适应部署,对于移动客户端应用,提供自动部署和升级功能,形成系统自动部署和升级的整合集成标准,各个应用服务可遵循此标准进行开发集成。 4、数据共享与交换,通过建立数据交换体系,可以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形成松耦合连接,实现信息交换、路由、分发、转换等功能。 5、支持可运营平台,运营管理平台面向运维管理人员,提供对整个平台的支撑于监管,包括内容管理与组织、平台支撑、应用用户管理、运营监控等功能。 6、移动端性能,基于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原生程式编写的应用(Native App),支持主流分辨率自适应,支持Andriod、IOS。 7、 服务端性能,平台注册用户数支持不小于5,000,000,服务端并发可以支持超过30,000人在线。服务端并发能力大于1,500个连接。最大接入服务数不小于300个。所有用户行为数据和运营数据至少需要保存3年。同网接口响应不大于2秒/事务,跨网络数据交互接口响应不大于30秒/事务。数据传输指标:端数据传输,100 条记录(60K)< 2秒 8、兼容指标,支持硬件环境的更替,支持开发职称环境变化,自适应开发各类不同操作系统,支持有线、无线网络升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研究工作总体思路、预试验结果、技术方案、实验 方法、数据处理及现有工作基础等) 一、总体工作思路 建设区域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包含升级妇幼保健业务系统,新建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实现将已建妇幼系统成果向无线应用延伸服务于妇幼用户,新建妇幼健康系统,结合大数据应用定义,实现对妇幼用户的健康咨询、订阅、管理及在线服务。信息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专科医生管理工具与妇幼用户受理工具,实现一站式妇幼保健信息交流、专科在线等双向移动移动。 二、技术方案 根据上述的业务应用系统,平台整体包含四层结构,包括:基础层、数据服务层、应用层及用户层。 1、基础层 本层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其依托于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提供符合各项标准的机房资源和各类设备托管服务;提供高速、可靠政务专网接入和统一安全的互联网访问;提供服务器、数据库等应用系统建设支撑环境和数据存储、备份服务,包括:服务器、云计算、存储、备份与恢复、安全监测、系统容灾等方面;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为跨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数据支撑。 2、数据平台层 该层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层,也是整个妇幼平台的服务提供者。本层基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由开发者提供相关系统软件,部署于政务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器上,提供一个云计算平台,在云平台上部署相关应用系统实现平台的数据流转、业务处理及相关数据资源接入。该层能将现有各种业务能力进行整合,具体可归类为应用服务、业务能力接入、业务引擎、业务开放及业务接入平台,向下根据业务能力需要测算基础服务能力,通过基础层提供的API调用硬件资源,向上提供业务调度服务,实时监控平台上的各种数据资源和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并将这些资源通过API开放给用户。本层主要基础框架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移动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平台构成。其中: 基础框架平台主要包含后端服务管理与终端应用支撑两部分,基础框架平台可按照妇幼信息平台的业务扩展需要,进行不断扩展。 数据交换平台架构于基础框架平台上,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对接与交换。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妇幼公共服务、第三方中间件等。 运营管理平台主要负责为应用层的各子系统提供服务、组织,会员管理,运维监控、服务绩效等功能。 移动服务平台为整个社区服务平台提供基于移动应用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移动服务、移动管理、移动用户接入、移动用户数据认证等。 三个功能应用系统部署于基础框架平台之上,通过基础应用平台的数据支撑实现各类应用服务。本次平台设计包括以下3个应用系统:妇幼保健业务系统,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实现将已建妇幼系统成果向无线应用延伸服务于妇幼用户,新建妇幼健康系统,结合大数据应用定义,实现对妇幼用户的健康咨询、订阅、管理及在线服务。信息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专科医生管理工具与妇幼用户受理工具,实现一站式妇幼保健信息交流、专科在线等双向移动移动。 3、应用层 应用层部署于数据层上,设计相关功能应用系统,为用户端提供相应的功能服务。根据权限和用户角色的不同,应用层按照分类为客户端提供个人首页、登录管理服务、妇幼公共服务、第三方服务、信息发布接收、上传下载等内容。总体来说,应用层是串联平台与用户的链接,将平台系统产生的服务生成应用模式向下发布给用户以实现系统应用。 4、用户层 本层为应用体现层,主要包括基于妇幼信息平台服务的各类客户端应用,该层可以以PC桌面、移动终端、信息机、网络终端等多类型设备实现客户端应用,结合相应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以下应用服务: 三、预实验结果 对已建系统模拟对接应用,生成实际应用环境,通过Webservice接口方式,生成某一妇幼业务流程,制作双向信息表单,逻辑数据测试,系统表结构数据可相互调阅,具备系统整体对接能力。同时模拟开发妇幼保健实用工具,模拟妇幼用户实用,可调阅相关已实现模拟的文本、视频信息,可上传数据至已建妇幼业务系统,系统整体业务流程逻辑畅通。 四、实施进度和考核指标 1.总进度和年度进度(含需专用科研时间): 2015年5月至2015年6月 研究可行性分析和业务模式信息搜集。 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 平台技术和业务架构设计。课题项目平台应用分析。 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 技术开发设计、测试与调试。 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 完善并推广平台各业务功能,初步总结撰写文章。 2.完成形式(发表论文篇数、实物成果形式、预计成果水平等): 1、平台建设完成,为南京市妇幼业务人员和居民提供服务。 2、发表论文1-2篇。 五、项目组成员 姓 名 单 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 业 专业技术职务 学位 承担工作 签 章 苏逸飞 项目主要负责人 黎明 管世俊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智汇神州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智汇神州信生物男 医学工程 男 工商管理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 硕士 总体设计 业务构架 项目实施 业务协调 技术构架 技术支撑 技术支撑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 硕士 男 学士 张伟 男 硕士 黄钊 男 硕士 戴秋玉 女 硕士 参 加 项 目 研 究 人 员 李维东 男 硕士 周双鹰 息发展有限公司 智汇神州信仲从俊 息发展有限公司 男 学士 男 学士 六、具备的研究条件 1.项目负责人研究成绩简介(近三年主要研究工作、出版着作、发表论文、研究成 果获科技进步奖情况): 苏逸飞,男,1984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现工作于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办公室,主要从事卫生信息化相关科研工作。组织完成国密局《国产商用密码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示范》课题、江苏省委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作并通过课题验收,编写《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与等级保护》一书对卫生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进行指导。主持全市妇幼保健系统的建设,目前系统第一期已初步建设完成。 近期论文:《区域医学检验检查服务平台的研究》 《CEBX技术在区域电子病历平台上的设计与研究》 《版式文件技术在区域电子病历平台上的应用研究》 2.支撑条件(包括必需的设备、实验室条件、动物试验情况等): 必要的设备包括:中心端服务器、交互层服务器、移动应用服务器,以及相关研发软件。此外,信息中心管理费、相关测试费、人员劳务费等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七、合作(协作)形式与合作(协作)单位意见 1.合作(协作)形式: 双方采用技术合作形式,南京卫生信息中心主要提供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梳理分析为主,东软集团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共同组建项目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共同研究,成果共享。 2.合作(协作)单位意见(包括内容、形式、参加人员及保证工作条件等签署具体 意见,另附合作(协作)合同书或协议书): 合作双方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与智汇神舟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区域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合作期限为两年。合作双方按照仙姑任务分工分别研究,共同讨论。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各方工作开展。智汇神舟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为项目提供所有技术支持。本项目的知识产权由双方共同所有 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八、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总额及分类 科 目 业 务 费 名 称 需求调研 单 价 (万元) 1 数量 1 主要依据 项目调研和需求分析 金 额 (万元) 1 项目方案论证 推广宣传 项目测试 IOS智能手机 设 备 费 Android智能手机 服务器 实验材料 平台软件开发 其 它 公务费 科研管理费 劳务费 2 1 1 3 10 1 1 1 1 2 2 2 项目技术与业务架构设计与论证 在南京市范围内推广课题成果 软件开发测试 对系统进行测试使用 对系统进行测试使用 支撑系统应用 软件开发费用 项目组成员和业务专家劳务费 课题研究中的公务支出 课题活动管理支出 2 1 1 1 1 6 1 1 1 1 12 1 总计: 29 万元, 其中自筹 19万元,申请拨款 10 万元。 注:经费预算分类及科目应详细,栏目不够可自行增加。 九、完成预期目标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课题是依托现有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和卫生行业资源,建立南京市统一的、包含妇幼保健业务系统、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系统的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妇幼保健全业务流程信息化、无纸化办理,实现业务数据实时查询和报表台账自动生成,提高妇幼业务管理水平;为孕产妇提供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化、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优化现有业务工作和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2.应用趋向和推广应用单位: 课题应用单位既包括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保所、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也包括以孕产妇为主的市民用户。为市民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指导,且同时为市民同妇幼保健机构间提供一个快速的、便捷的沟通渠道。拟通过推广应用逐步扩大课题成果所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服务的孕产妇人群范围。 十、单位技术委员会意见和行政领导意见(对立项后能否保证项目实施所需的人、 财、物、时间等提出具体意见) 1.单位技术委员会论证意见 技术委员会主任签章: 2.行政领导意见 行政领导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十一、市卫生局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十二、市科委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