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2,29(1):103,105农技服务,责任编辑聂克艳责任校对胡先祥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12*

张延梅,孔凡彬(1.河南省新乡县古固寨镇农技站,河南新乡453700;2.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阐述了农业产地环境主要污染源以及受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农业产地环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产地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1-103-01

由于我国农民环保意识差,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比较普遍;同时缺乏科学指导和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不科学,

造成农产品产地土壤、水体、大气的严重污染,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农灌水水质,

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是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且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残留较为稳定,一旦对产品造成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此类问题,除加强教育和严格执法外,还必须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良的产地环境。因此,笔者对农业产地环境主要污染源以及受污染的原因进行了概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农业产地环境的具体措施。1

我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环境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有关调查的结果表明,

全国农产品产区农药和化肥污染总体较普遍,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污灌区、

工矿区及工业污染较重的地区。据估算,我国因污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污染面积为217万hm2,占耕地

总面积的2.3%;大气污染农田面积533万hm2

,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6%。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万hm2

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土壤系统受多环芳烃类污染的已从μg/kg量级上升到mg/kg量级,其检出率从不到20%上升到80%以上。农田土壤中苯磺酸盐、

邻苯二甲酸醋、有机染料、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也十分严重,不仅使土壤退化,而且已影响农产品的食用安全。2农业产地环境主要污染源2.1

工业“三废”污染

工业“三废”进入农业环境后,改变

了土壤、

水体、大气的组成,使其物理性状发生变化,造成农作物死亡、减产,污染产地环境。2.2

农药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

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

大气、

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期以来,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上反复单一超剂量地使用农药,使农作物一直处于农药的淋浴状态。而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大量农药流失到土壤中,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药包装物随意抛弃,造成土壤和环境的污染。2.3

化肥污染由于农田化肥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化肥过量的施用及流失不仅造成浪费,同时造成产地环境的污染。

作者简介张延梅(1970-),女,河南新乡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推广工作。*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2-01-12长期偏施化肥,有机肥减少,使土壤酸化,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板结,保肥保水能力降低。特别是氮肥使用过量,造成亚硝酸积累。另外,

化学肥料中的一些杂质,往往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土壤结构质量。2.4

农膜污染

保护地使用的农膜回收率低,有近一半的

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影响了土壤通透性,农作物根系生长受阻,导致作物减产。所形成“白色”污染,还破坏了生态环境。2.5

作物秸秆污染

当前作物秸秆中,除了水稻、棉花、玉

米、

豆类、薯类的秸秆,其他农作物秸秆大多难以处理。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既造成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秸秆在田间腐烂,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2.6

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扔,河边、地头、

宅前屋后到处都是。特别是买菜购物用的塑料袋,水上、路上、

田里、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城镇生活垃圾部分也直接进入农田,对农田造成污染。3农业产地环境受污染的原因3.1

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的素质较低,不知道资源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没有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意识,照用禁止使用的农药,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普遍存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现象,这些都对农产品产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3.2

基层政府不注重环境保护

农村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发

展该区域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小康,在工作中,过度重视经济收入,

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但实际上,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3.3

农村环保机构及监管体系不完善

许多乡镇缺乏甚至

没有环保机构,

环境保护资金严重短缺。对于环保规划、环保宣传从未列入工作范围。同时,

环境监管体制不适应农村可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地大面广,

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使得农村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3.4

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不足

尽管各级政府对农

村环境问题也投入了相当的资金,

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仅靠这些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村环境建设的需要。4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措施

4.1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科技下

乡、广播电视和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和《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案例进行跟踪报道,

让工矿企业和人民群众了解农业环境污染的形成,

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提高环境(下转第105页)

29卷1期邰胜萍等蚯蚓在生态环境净化中的作用

105

4蚯蚓在土壤修复中作用

蚯蚓对土壤系统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作用。蚯蚓通过对

“土壤生态系统和能量流动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而被称为

工程师”的蚯蚓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蚯蚓以有机废弃物为食,能将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腐生生物,

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沃的有机肥料,促进土壤的净化与改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养殖污染物、污水及进行土壤修复良,

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垃圾、污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进行土壤修复,必会极大地促进生态环境的净化、土壤生水,

其生态功能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

[1]崔美香,刘艳芬,薛进军,等.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36-1937.[2]龚鹏博,J].李健雄,郭明防,等.蚯蚓生态毒理试验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7,26(8):1297-1302.生态学杂志,

[3]杨健,,[J].江陆雍森王树亁.绿色生态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2000,13(4):1-3.苏环境科技,

[4]罗固源.蚯蚓污水土地处理[J].中国给水排水,1997,13(2):40-42.[5]霍维周,J].科学管理研丁雪梅.蚯蚓处理垃圾及产业化问题的讨论[

2002,4(1):16-18.究,

[6]佚名.蚯蚓处理菠萝皮渣的研究报告[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54

(4):25-27.[7]薛进军,刘其昌,余德才,等.蚯蚓处理石灰法造纸废水沉降物试验

[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6):266-267.[8]邱江平.蚯蚓在处理有机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上的应用[J].上海农学院

2000,18(1):53-66.学报,

[9]郝桂玉,[J].环境黄民生,徐亚同.蚯蚓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004,17(3):75-77.科学研究,

[10]杨珍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谭正英.蚯蚓养殖技术与开发利用

,1999:1-48.社

[11]弋峰,刘向辉,潘卫东,等.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J].生态学报,2001,21(11):1790-1795.[12]成杰民,俞协治,黄铭洪.蚯蚓-菌根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中的作

[J].生态学报,2005,25(6):1256-1263.用

N循环显著增加促进C、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

土壤中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含量,并可提高土壤中脲酶、蔗增强土壤供肥性能,从而实现促进植物糖酶和微生物活性,

由于蚯蚓体内能携带各种微生物,将蚯蚓引入生长。另外,

便可以引入各种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微生物,对污染土壤,

土壤的改良和修复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很多研究表明,蚯蚓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能增强土壤改良土壤条件,提高具有修复作用的植物的产的养分循环,

蚯蚓还可提高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提量;同时,

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率。弋峰等

[11]

研究了蚯蚓在铜矿废

研究表明蚯蚓对尾矿砂中铜元素富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可达体重的0.12%;他们认为可以将蚯蚓接种集用用很强,

投入尾矿废弃地,提取土壤中有害元素,进行土壤修复;在尾番茄的茎砂土和复垦土中投入一定数量的蚯蚓或蚓粪后,根长和干重均高于对照。长、

成杰民等

[12]

研究了环毛蚓(Pheretimasp.)和菌根菌种

(InoculumEndorize-Mix2)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的各处理对比仅接种菌根的处理,菌根对植物根系的平均侵染率增加了9%;他们认为蚯排泄等生命活动影响菌根的侵染,从而促蚓可以通过取食、

进菌根根系对镉向植物地上部分的转移作用。5

展望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103页)

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业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4.2

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农业清洁工程建设

推进乡村清

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净化水源、土(农壤和庭院,实现生态平衡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三废”(肥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变“三料”料、燃料、饲料),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4.3

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控制产地环境污染

根据农

业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通过采取农业、生物、工程措施,严“三废”格工业排放管理,加强废水排放农田灌溉渠道的合格检测措施,对固体废弃物堆放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带来粪便污染和作物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4.4

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减少产地环境污染

对农田环

管理和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田环境保境实行特殊保护、

护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及农业生产环境管理规章,制定污染防治与消除应急措施;合理规划与调整区域工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定期开展区域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提高区域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开展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水、土、气的管理,实行规范化生产。4.5

构建安全预警系统,为农业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做好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工作,保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特别关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在构建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农产品的污染链,将污染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形态、污染物在——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联系起来考虑。近年土壤—

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构建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预警来,

系统提供了保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4.6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现代

科学技术融入传统农业技术,二者有机结合;把农产品生产、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通盘考虑;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无公害农药,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逐步取消小型养殖场,支持创办大规模畜禽饲养。要把农林牧副渔各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参考文献

[1]李秀和.产地环境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关系[J].农产品加工,2004(5):23.[2]杨英,[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陈金思.我国农田污染分析与防治

17(2):146-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