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价值与实施

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价值与实施

来源:意榕旅游网


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价值与实施

[关键词] 混龄教育;户外活动;课程建设

混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安排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进行生活、游戏和学习。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经验水平和发展需求,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所发生的交往合作、认知冲突和行为模仿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混龄教育所形成的最近发展区也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更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的发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儿童成长取向的教育观要求对儿童的教育必须基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促进儿童的自然、自如及自主成长,而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与幼儿学习特点之间的天然耦合性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更为真实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它在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基础上提升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内驱力。[因此,幼儿园应该依据教育目标和自身条件充分开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一、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价值与特征

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是一种基于儿童立场的开放性教育活动,它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当前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普遍存在不受重视、设置不合理、开展不充分等问题,预设性有余而生成性不足。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不仅要求教师重塑自身的角色,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以生态互动的师生交往观和社会建构的学习观来审视户外混龄教育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重视户外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价值。

(一)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价值

杜威认为,教育是人类种系经验传递的基本过程,因而教育也是生活和生长的过程。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真实且自然的环境,它使得幼儿可以在内在发展动力的驱动下通过亲

身探究来更好地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树立思想和发展能力。幼儿天生是喜爱大自然的,喜爱冒险和探究的,其内在的生命原动力不断驱使他们通过不断的亲身探究去认识周遭的世界,通过不断的想象去构建内在的心灵世界。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一是为幼儿提供了尽可能接近真实和自然的环境,让幼儿能够从丰富的环境中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养分;二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人际交流场所,让幼儿在不断的社会交往中发展社会性,通过社会交往来建构自我意识以及角色边界。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实践活动,此时幼儿之间的交往不再仅发生于同龄幼儿之间,还发生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这种交往的异质性为幼儿的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经由充分的社会交往,幼儿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能够在交往活动中更好地感知他人的情绪状态和交往需要,能够更好地发展协商、表达、合作以及情绪控制等能力。此外,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能够更全面地促进幼儿认知经验和行为能力的发展。陈鹤琴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思想,他严厉批判了幼儿园教育内容远离幼儿生活的做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素材,经由与环境和他人的充分交往,幼儿便可最大限度地扩展自身的经验范畴、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发展自身的行为能力。

(二)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拓展了混龄教育的时空环境和实践场域,是对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的进一步关照和回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是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全面支持的教育,是一种促进幼儿全面和自主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第一,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具有融合性,指向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具有四个方面的融合性:一是教育目标上的融合性,它指向幼儿在身体、认知、思想、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在教育内容上的融合,一切服务于教学主题的内容都可以以相应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三是教学手段的融合性,不同教学手段的有机组合共同服务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展开;四是幼儿与活动本身的融合,它要求幼儿对活动的主体性参与。第二,幼儿园户外混齡教育活动具有异质性,不同的学习主体具有不同的经验水平和学习需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这就造就了不同幼儿具有不同的经验基础和学习需要。学习主体及其经验基础的异质性是开展混龄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它构造了一个具有异

质性的经验网络,且这种异质性同时又强化了幼儿对活动的主体性参与。第三,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具有开放性,为幼儿创设了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在目标设置、时空环境、组织形式、活动材料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它指向幼儿的多重发展,其时空环境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发生变化,其组织形式服务于活动目标而不拘泥于特定方式,其活动材料依据活动进程和活动需要可以随时发生变更。第四,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具有生成性,活动目标及其组织形式可以依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户外混龄教育实践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复杂的实践过程会不断对预设的教学模式提出变更和优化的要求,它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从而推动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二、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模式与设计原则

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将户外场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活动材料、活动形式、合作同伴并自主制定活动规则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混龄教育通过异龄儿童之间形成的最近发展区以及丰富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提高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质量,它在为幼儿创设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的活动环境的同时强调促进幼儿在运动、社交、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不仅要打破传统分班教学模式的限制,而且要从大教育的视角出发为幼儿学习创设一个更为真实和多样的环境,从目标设置、主题选择、模式设计等方面做出新的思考和变革。

(一)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模式

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是混龄教育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受到户外场地空间、材料配置、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它只适合进行间断性混龄。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出发,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可以采取中大班混龄和全园混龄两种模式。就中大班混龄模式来说,中大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且他们的心智水平和行为经验都发展到了相应的水平,在中大班进行混龄教育更具可行性。在开展中大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之前,教师要系统梳理幼儿园的户外区域设置,了解区域空间

位置与材料配置情况,以及全面了解本班的幼儿经验水平和活动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依据混龄教育活动的目标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对户外区域进行优化和改造。就全园混龄模式来说,全园混龄是在中大班混龄的基础上将小班幼儿纳入混龄教育范畴,通过中大班幼儿的示范和引导来促进小班幼儿参与活动过程。全园混龄对教师的挑战更大,教师必须科学设置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系统掌握混龄教育开展的策略,充分做好活动预案,做到在充分保障活动秩序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其适合参与的活动和可操作的材料。由于户外环境具有更大的空间,在户外开展的教育活动多以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或者种植活动为主。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时可以以幼儿的身体发展为先导、以游戏为基本线索来设置活动区域和提供材料。

(二)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户外混龄教育活动以儿童发展为基本视角,以儿童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关注儿童对生活世界的多元化体验、感知和理解。在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兴趣需要,要在观察和思考中捕捉有价值的课程主题生成点。依据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混龄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两个原则出发以提升活动设置的科学性。第一,户外混龄教育活动要注重领域融合,要能引发和支持幼儿多重经验的发展。户外空间相对比较开阔和开放,可以为不同活动区域的创设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撑。尽管户外混龄教育更适合开展体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但也可以开展其他类型的区域活動。在设计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时,幼儿园教师要在户外空间环境的开放性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多种区域的设置以及在某一活动中融合幼儿的多种经验。第二,户外混龄教育活动要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主题,教师要将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打造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在开展混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因为空间的变换和同伴的变化而对正在开展的教育活动产生新的认识,而这正是推进活动开展和生成新的活动主题的契机,教师要把握好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新的行为样态,依据幼儿新的活动需要来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同时在生成新的活动主题时要注重幼儿的过程参与。

三、幼儿园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实施

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是一个由核心活动、主干活动和拓展活动组成的活动体系,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时要依据课程的结构和性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第一,合理安排户外混龄教育活动时间,确保混龄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全面支持。对于全园性的大规模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每周开展一次。对于两个或者几个不同年龄班之间的混龄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每天开展一次。对于运动会、远足等拓展性的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在开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材料和方法的支持来推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既要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又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拓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实践范畴。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形成户外混龄教育的家园合力。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开展特色混龄亲子运动会来让家长一起参与混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支持下实现对混龄教育活动的深度参与;可以开展混龄远足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然情感,以及发展幼儿的身体耐力和增强幼儿的意志品质。

第三,开展户外混龄教育活动评价,提升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教育性。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为主,教师、幼儿和家长都可成为评价的主体。其中教师的评价应以行为观察为基本手段,通过对幼儿在户外混龄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活动状态的观察与记录来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的评价主要表现在每次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结束后幼儿自身对活动过程的记录,这可以反映户外混龄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幼儿面临的困惑与希望得到的帮助。家长的评价则主要体现为他们对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主观感受与认识,以及对户外混龄教育活动的要求和改进建议。利用不同主体对户外混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优化活动过程和促进幼儿的全面与自主性发展,教师应该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信息并将其作为制定下一阶段户外混龄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