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林玲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06期
摘 要:信息检索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信息检索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建议应从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校 信息检索 课程改革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信息检索课则是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信息检索课将教会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迅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习和科研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信息检索课,将其列为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的许多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笔者对福建省各高校信息检索课程进行调研,发现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面临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团队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信息检索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信息检索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计划不合理
各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安排各不一致。有的高校把课程安排在大一学年,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大学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检索知识。但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学校的资源环境还不够熟悉,计算机基础,以及专业知识等各个方面也还有所欠缺,不适合开设信息检索课。有的高校把信息检索课程安排在大四学年,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有所帮助。但是大四的毕业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毕业论文、实习、考研、找工作等,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和利用校园信息资源。另外,各高校在信息检索课的学时分配也各不一,一般高校安排36个学时,但部分院校不够重视,只安排24个学时甚至更少。 1.2 教学大纲不合理
30多年来,我国高校信息检索教材建设颇有成就,编辑出版各类教材600多种。但是,这些教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一套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同时,部分教学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考核形式也过于单一。 1.3 缺少良好的教学团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许多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程都是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兼课,而专职的信息检索教师却为数不多。我校共有9名信息检索教学人员,均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教学。这类兼职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以及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双重工作,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往往导致图书馆日常工作质量不高,信息检索教学效果也不佳。同时由于工作繁杂,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交流和培训,每位教师都在“孤军奋战”,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2.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对策 2.1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它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 2.1.1 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我校一般把信息检索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学年。这时候的本科生通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并且对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没有经过信息检索知识的学习,在一些检索技巧方面还有所欠缺的。此时,为学生开设信息检索课,通过教师系统地讲授,对各种检索资源的介绍和上机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简要地介绍了“如何利用图书馆”, 其内容包括图书馆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的馆藏布局、图书馆的服务以及馆藏书目检索系统等认识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的基本知识;针对大四的毕业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2.1.2 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学时数过少导致教师只注重理论讲述,没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演示;或者只注重上机实践,对基本概念的讲述不够深入,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各检索原理,这样的教学都是无法收到好的效果的。我校一般安排每周4学时,共8-9周总计32-36学时,并且将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穿插在一起,这样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加强教材建设
文献检索课的教材多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编写的,教材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数量飞速增长,信息载体与信息检索技术也都在不断地更新变换,在这种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教材的內容必须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以计算机检索为主导的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注重实用性、适用性、逻辑性,还应重视综合创新[1]。
另外,目前出版的信息检索教材虽多,但其内容过泛,教学对象往往是面向所有的高校大学生,针对各个专业的教材相对较少。教材内容如果将信息检索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合,增加与各学科专业相关的检索实例以及检索实践课题内容,多介绍一些专业性的检索工具,对各专业学生信息检索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3 教学内容应理论与实践并重
当前许多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程都过于理论化,只注重理论讲授,而上机实践课的课时占总课时的1/3不到。信息检索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如果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由于单纯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上课提不起兴趣,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当然同样不能忽略其理论教学,特别是一些基础概念知识。但枯燥的理论知识十分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课程重心必须转移,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道德5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2],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同时多列举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感兴趣的例子,才能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收获好的教学效果。我校信息检索课原本的上机实践课程仅占总课时的30%,教学效果不佳。学校通过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2009年度起对信息检索课进行了改革,新的课时安排上实践课基本占总课时的40%,讨论课占10%,理论课占50%,并且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结合,从而达到传授知识与消化知识的同步,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改革后,教学效果有了显著地提高。 2.4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信息检索课不同与传统的课程,每个专业的检索工具、检索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讲授,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必定会影响其教学效果。信息检索课必须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选用适合该专业的教材,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适时调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制定与专业相关的练习题、考卷以及综合检索报告。例如在介绍专业检索工具时,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可多介绍外文检索工具,如Springer link;针对化学专业的学生,可着重介绍化学文摘等检索工具。 2.5 考核形式多样化
在高校,大部分的课程都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的。这种考核方式对于信息检索课程而言,既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又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信息检索课程既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同时又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我校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将专业知识融入具体的实践考核中,结合学生的专业采取开卷考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检索报告考核。这样既能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考核学生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6 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事信息检索课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信息检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某一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从具体专业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了解、获取并合理利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检索教研室,使用专职教师,并在信息检索教学队伍中引进各学科专业人才,优化师资队伍专业结构[3],形成一只优秀的教学团队。同时,高校应不断组织教师充电,尽可能多地安排教师出外交流学习,从而更新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信息检索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教之以渔”,通过信息检索课,教师使学生掌握基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总之,高校应当在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改进、推陈出新,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各种信息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探索型、创新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燕红.高职高专《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46-48
[2] 史慧丹.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4):240-241
[3] 尚捷.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信息检索课创新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4):69-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